《西方确指》义、善、见,病与勤,寸阴当惜

《西方确指》义、善、见,病与勤,寸阴当惜 请掀开文本第四十五页,请看第七小段。示杜义见曰:“善则为义,不善不义,义善无二,所见唯义。以义为见,不见非义,见非义时,见无见义。”第七小

《西方确指》义、善、见,病与勤,寸阴当惜

请掀开文本第四十五页,请看第七小段。示杜义见曰:“善则为义,不善不义,义善无二,所见唯义。以义为见,不见非义,见非义时,见无见义。”第七小段就是对杜义见居士的开示。这个开示很巧妙,就以他名字的内在义理给他来谈。

杜义见,什么叫义?善就是义——“善则为义”,你的善良、你的善行,就叫义。这个“义”在我们中文里面讲,一般是适宜的意思、正当的意思、理的意思。一般的我们讲“仁义”,把仁、义摆在一起,实际上表达一种体、用的关系。以仁作为体,义就是仁的体在现象上的表达。所以仁义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善端、善行,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。这个“义”有时候也反映为正义。这个“义”的义理非常深广。你说这个人有不有义——有义气,比如中国文化讲桃园结义——像刘备、关羽、张飞这三个人桃园结义,就是仁的一种表达形式。如果你是不善的心、不善的行,你就称不上义,就是不义,不正当,不符合天理,不合适。跟仁的境界相违背,这就不义。好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这个正义和善良是一体无二的,实际上就是仁的一种表现形式,也就是诚的一种表现形式。“诚则明矣”,你的诚和明也是体和用的关系。“杜义见”,实际上你所见的应该全体都是义,全体是善。那义、善的本体是仁,是真诚。所以告诉他要思惟到这一点:“由这个现象上的善,看到你本体上的仁心——同体的仁爱之心、那种真诚无妄的心。以这个‘义’——正义、适宜,作为自己的见地。自己的行为包括念头当中,不要出现非义。”“不见非义”,这个见就是现,不现出不正当的、不合理的、不适宜的念头和行为。

那最后两句呢,是直接就指向心性。“见非义时,见无见义”,这是什么意思呢?这要通过“见”指归到见性——见能见之性。能见之性就是我们的妙明本心。这叫圆净妙明的体性,在《楞严经》对这一点有深入的讨论。《楞严经》佛开示文殊师利菩萨及与会的大众,当住在首楞严大定的时候,这时候“见与见缘,并所想相”——这里谈“见”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,“见缘”就是阿赖耶识的相分,“并所想相”就是前六识所感知现象界的印象,这些都是什么呢?“如虚空华”——虚空里面的花,“本无所有”。为什么会觉得虚空里有花呢?是由于眼睛出了毛病——叫瞪目为劳,显现了一种花的形态。实际上是自己病眼的产物。所以本质上虚空当中是没有花的。那么在“本无所有”的当下,你体认什么?见以及见缘,原来都是“菩提妙净明体”——就是我们妙真如性的体性。在这个妙真如性里面,超越了现象界的对待。所以在这样的见性里面——就是菩提妙净明体当中,怎么会“有是非是”呢?“是”和“非是”都没有,它没有“是”和“非是”的对待。好,那就这个来看,你“杜义见”在事相上要见到这种行为的善、行为的正当性、行为的合宜性;那终极层面指归向上——指归自己的本性。在你的见性层面,实际上你的见性并没有见义和见非义的差别,你见义和见非义,这些也都是像虚空花“本无所有”。指向你的见性——就是你当下的妙明觉性——这个禅宗讲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。这段开示就比较深邃了,在事相上要为善为义是从,在理上要把它托空,见到见性的那种体性。

好,那么我们请看下面。示女弟子意安曰:“汝因病不念佛耶?噫!病愈甚,念愈勤,乃好也。若病到念不得的时节,却是错了也。”好,这就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:念佛却病。可见这个意安在生病状态,生了病被病苦所缠绕,很难提起念佛的正念。所以就根据这个情况来指点:“你因为有病就不念佛吗?噫!”噫,就是让她注意。有一点:你生病生得越厉害,这时候你更要念佛;病越重的时候你念得更勤快,这个病就能好。这个事情对症下药:我们大家都生过病。平时可能也念念佛,等到生病的时候,是不是就被这个生病的痛苦所笼罩了?发高烧哇,疼痛不已呀,心里就是“哎哟、哎哟、哎哟”,这时候念佛的念头就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。这时候想到的:赶紧请医生,赶紧吃药,赶紧做这个治疗、那个治疗。可能这个佛号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,这是一般人的常态。

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念佛人来说,这时候一定要觉照到:一定要把佛号提起来。在我们疼痛的当下,你得要思惟:我们的心性当中有不疼痛的东西。可能开始这个痛苦很难忍,但你要思惟到:这个身体是假的——四大假合的身体。既然身体都是假的,身体所感受的痛苦它也不是真的。何况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性是离开的。就由于我们太执著这个身体为我,所以我们的心性都在这个身体里面去了,所以它才会有很强烈的疼痛感——受不了。你要知道身体和心是分开的话,那身体自然痛苦跟我的主人翁——我的妙明真性,有什么关系呀?!它痛它的,我的心——我自己——在念佛。当这个身体在痛苦的时候,好像我这个心奈何不了它。但是我当下提起正念念佛的时候,这个身体的痛苦又能奈何了我们这个心吗?它也奈何不了。所以开始觉得疼痛的身体和不疼痛的心好像是一个对待。渐渐的你去念佛,念念念,你全身都靠倒在这个佛号当中,你只知道有这个心,不知道有这个身体了。这时候你的痛苦就会减缓,甚至你就感受不到这个痛苦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你就能治疗好疾病。因为疾病或者是四大不和,或者是多生多劫的业力,那么这句佛号可以调节四大、脏腑的和谐,也可以消除宿世乃至今生的业障。它就能够治疗好疾病;如果命终已到,他愉快地跟阿弥陀佛往生

那古往今来很多念佛人都有这个体会。好像是清代有一个念佛人,他病好了以后说他一个经验,说:“我这次病得很厉害,只能叫‘哎哟、哎哟、哎哟’。”幸好有个善知识开示:“你别忘了念佛啊!”他说:“哎哟!我念不起来。”“那你就‘哎哟、阿弥陀佛’嘛!”他一听有道理,他就:“哎哟!阿弥陀佛!哎哟!阿弥陀佛!”反正他就是拖一下:哎——哟,阿弥陀佛!最后念到:“哎哟、哎哟、阿弥陀佛”,慢慢的这句佛号越来越有力量了,最后就“哎哟”没有了,剩下了“阿弥陀佛”了——病就好了。你看这个人:开始病得只有“哎哟、哎哟、哎哟”,结果“哎哟”里面加了“阿弥陀佛”,最后是“哎哟”没有了,“阿弥陀佛”有了。所以我们千万要注意,不要被这个“哎哟”完全“哎哟”掉了,要打上“阿弥陀佛”的这个佛号进去,它就能够治疗疾病。如果认为:“哎呀!我病得没办法,病到念不得佛号的时节。”你这个观念完全是错的。这就要平时加强信、愿、行的力量,一定要有坚固的信心。无论病苦、急难的时候,这句佛号一定要现前才好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