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方确指》持咒即妙心流露、念佛明心、持经七不持 示定茂曰:“汝持《准提咒》,平日须要细密用心。观一切境,若喧若寂,若物非物,若欣若厌,无非此咒现体,即我妙心刻刻流露。如是奉持,必获果证。我亦以神力,助汝成就。当诵我偈:“两行秘密,即汝本心。莫谓法少,是法甚深。” 第四小段:持咒即妙心流露。看来他们八人里面对准提咒还是很好乐,这个定茂也是持准提咒的。菩萨就开示他:“你受持准提咒,需要细微地、细密地用心来持这个咒。”怎么用心呢?要生起一种智慧的观照,观照一切境界。因为我们每一天都会跟境界接触。在人群多的地方——喧闹,你到大街上——喧闹;你住在寺院——阿兰若,自己的寮房里面比较寂静。或者跟人打交道;或者跟物打交道。或者这个境界你很讨厌;或者境界很好,你很欢喜。这个“若喧若寂,若物非物,若欣若厌”,代表我们遇到的一切境界。在一切境界当中,你得要观照:一切境界的现前,都是准提咒现量的体性。准提咒是观音菩萨的一个咒了——准提菩萨也是观音的化身。菩萨的那种现量心体,也是我们这些众生的妙明心性,是不二的。所以准提咒的那种现量的全体展示,也就是我们当下一念妙觉明心的流露。这个是有点儿像我们看天台的一心三观、一境三谛。要观照一切境界相,首先作空观,一切即空,一空一切空;然后从空出假,假观不坏缘生法;在假观当下也了解它本体的空性,叫中观。一般叫“有次第三观”:先观空,再观假,再观中。那圆顿根机的人,可以一心三观,就同时即空、即假、即中。那“中”就是一种中道、实相的表达。所以天台讲,在每个微尘——一华、一水、一尘里面,都是法身理体的显现。 这就是一种智慧观照的穿透力,能穿到它的本体层面,去了解是咒的现量体性,是我觉明妙心的流露。全体的咒,就是我们的心性,也就是十方诸佛的心性,也就是观音菩萨心性的流露。这样地奉持,就有很强的力量,可以伏烦恼,乃至可以断烦恼,就能得到法上的果证。如果你以这样般若智慧的观照来提起这个准提咒持念,那么“我”——就是觉明妙行菩萨说:“我也以神通妙力来加持你,令汝成就。”让他记住——“我给你诵一个偈:两行秘密,即汝本心;莫谓法少,是法甚深。”这个准提咒只有两行字,但是这两行秘密的神咒,全体就是你的本觉妙明之心。心、佛、众生等无差别,是我们众生的本觉妙明之心,也就是一切诸佛的本觉妙明之心,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两行准提咒的法少,实际上这个法甚深。甚深在什么地方?是一法融摄一切法,以这一法通达所有的佛法,那当然就像大海般的甚深。实际上它的原理都是一样的:我们说,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也就是我们的本心,六字洪名不要说它字数少,实际上这个法甚深无量。这个法含摄着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;阿弥陀佛又是法界藏身,就等于含摄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。那也是: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字,无尽的宝藏,甚深的妙法。 问达本曰:“汝将云何?”答曰:“欲明心。”菩萨曰:“得无口头话否?当勤念佛,其功十倍。亦示汝偈:“心外无佛,佛即汝心。深信不惑,一念无生。” 看看第五段:念佛明心。念佛也要明了自心,这些都是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,这种要求是比较高的。觉明妙行菩萨就问达本——达本就是原来那个好丹术的炼丹道士——就问达本:“你将云何?”就是“你修行想获得什么?”达本就说:“我想明心。”有点儿(像)禅宗要明了心性。菩萨就当下给他一针见血的顶门针:“你说这些话是不是口头话呀?”你能明什么心呢?你没有明心,说要明心,又找不到明心的方法,这不是口头禅吗?但一个修行人不能在口头上讲大话,要落实在实处。怎么办?“应当精勤念佛。这比你修其它的法门、想明心见性的功德高出十倍。”给他一个偈子:心外无佛,佛即汝心;深信不惑,一念无生。 明心见性,虽然是宗门下常谈的,但净土法门实际上也包含着明心见性的功夫,大家要明了这一点。所以佛说了一句话: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不一定要走参话头的道路,不一定要走默照禅的道路,就是专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明心见性的功夫就在里面。为什么?由于这句名号就是佛心。禅是什么?禅就是佛心。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。这个名号为什么叫无上深妙禅?不是色界的禅定,不是无色界的空定,也不是声闻的九次第定,乃至于不是权教菩萨的断尘沙惑的禅定,它是圆教佛断尽一切无明、烦恼习气都没有的那个至极清净心的一个佛号的展示。这叫无上深妙禅,没有比这个禅更深更妙的了。你在念这句名号的时候,实际上就已经安立在禅的最高境界上了。所以古德曾经开示:此身已在含元殿,何必觅人问长安?原来的首都是在长安,长安最主要的宫殿叫含元殿。你现在已经在含元殿了,你还到处问人,说:“长安怎么走?”这不是笑话吗?你已经在长安城里最核心的那个宫殿,你还到处找人问长安怎么走;你念阿弥陀佛已经在深妙禅里面,你还要找一个参禅的方法:同样的道理。这就是“心外无佛”。 佛不在心外,大家一定要了解这一点,包括我们讲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。阿弥陀佛的接引,也是由我们的心性显现出来的,再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。所以临终显现的佛像各有不同——每个人的心性清净程度不同,他没有一个纯客观的、只有一种相状的佛。没有这个东西。所以一切佛的显现,离不开我们的心。心外是没有佛的,这个心是指我们的妙明真心了。心外无佛,全体的佛、佛号、佛像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。这“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;全心即佛,全佛即心”。跟禅宗马祖道一开示学人“什么是佛?即心是佛”,这不同样的道理吗?即心是佛,那即佛也是心嘛。你对这样一个圆顿的道理能够深信,没有一丝的疑惑,这一念深信之心,就是安住在无生里面——“一念无生”。为什么一念净信即得往生?一念清净的信心,也就是一念无生之心,所以有这样一个般若智慧的观照,再有深信、切愿、称名,那你的往生就是上品往生。这就等于是解第一义谛。有解第一义谛的那种空性,又能够去执持这个名号的妙有,就能够得到上品往生。 示查定宏曰:“汝持《金刚般若》,当知有七不持。所谓心昏散不持,有过犯不持,入不净处后不持,饮酒后不持,人扰不清净不持,有事将作未作不持,心别有记忆不持。若坚意受持,应离此七。诵至纯熟,即于观心中持之。果能如是,则功德不可思议,果报不可思议,佛有诚言,汝须保任。复与汝偈:“《般若》一经,功德无尽,拔妄想根,脱生死病。”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