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方确指》身口意业系弥陀;宜问脱轮回之法

《西方确指》身口意业系弥陀;宜问脱轮回之法 菩萨示陈大心曰:“尔道念增矣,世念亦不减。凡世间一切人我相、名利相、瞋喜相等,不但在身上行出来,始为牵连尘网。但心上略带些子,即属障道因

《西方确指》身口意业系弥陀;宜问脱轮回之法

菩萨示陈大心曰:“尔道念增矣,世念亦不减。凡世间一切人我相、名利相、瞋喜相等,不但在身上行出来,始为牵连尘网。但心上略带些子,即属障道因缘,尔须要明白。尔但身礼阿弥陀,口诵阿弥陀,心念阿弥陀,不涉分毫别想,便得洗涤干净,打破尘网,生极乐国,尔须要明白。”
     请掀开文本第三十五页。请看第四十六段:身口意业系弥陀。这是觉明妙行菩萨给陈大心居士的一段开示。我们要注意了,这八个人实际上是八种不同根机的众生,也是我们一切净业修行人的代表。所以对陈大心的开示,实际上也就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开示。陈大心身上在修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,也许我们同样存在。那么这些开示,我们可以把自己放进去来看。菩萨对陈大心说:“你自修行以来,这个道念是增加了不少。”道念这个“道”,就是佛道——出离道——清净道。具体到净土法门就是阿弥陀佛名号的念头增加了,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的心增加了。“但是同时世间的念头也不减。”也没有减少多少。这就是道念和世念齐头并进。世间的念头是什么呢?就是这些功名利禄、五欲六尘,恩恩怨怨、人我是非。这些都是世间的念头,也并没有减少多少。这也许就是我们念佛人的普遍心态:贪、瞋、痴还仍然存在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一定要明辨清楚。我们都有我执,有我执呢,就有我见,有身见。顺着我们来的就高兴,不顺着我们来的——逆缘,就瞋恨,有一种人我是非的强烈的心,这就是“人我相”——众生这个普遍的毛病。“名利相”,不是为名就是为利。天下熙熙,唯有“名利”二字概述。一切众生行为造作无非是名和利来推动,这些常常表达在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上。“瞋喜相”,瞋就是一种情绪,常常有怨恨的心;或者碰到高兴的、得利益的就是喜悦的心。喜形于色或者怒容满面,这些都是当下境界一现前他马上作出的反应。这就是唯识学说的率尔心——马上现前的,就是对逆境、顺境的一种情绪上的反应。

那么这些,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说,如果在我们的身业上把它表现出来,这就是被五欲六尘的网给它牵连住了,打不开了。不仅在身业上表现出来,你就在心理念头上略微带了一些人我的念头、名利的念头、瞋喜的念头,这都属于障道的因缘。修行最本源的还要在念头上,把这些人我、名利、瞋喜清除掉。这样,我们本有的法道才会现前。所以菩萨开示:“你必须要明白这一点”——“尔须要明白”。做功夫要在心行上去检点。怎样去对治这些人我相、名利相、瞋喜相呢?那么下面开出的药方就是:你只要做到身业礼拜阿弥陀佛,口业念阿弥陀佛的名号,意业来思惟阿弥陀佛的名号、本愿、光明、功德。这就是身、口、意三业,都完全以阿弥陀佛的名号、相好、光明、愿力作为所缘之境。在这过程当中,不涉及到一分一毫其他的想法、念头。这样,就以执持名号来洗涤我们的内心——“洗濯垢污,显明清白”。所以这佛号如清水珠,就能使我们浊染的心慢慢地澄清。如果这样久久用功,就能打破三界五欲六尘的罗网,直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。所以这里菩萨又特别强调:“尔须要明白”这个道理。两重地来强调。

那么这段开示实际上我们可以思惟到:《观经》里面讲圆发三心即得往生,第一就谈至诚心的问题。这段开示实际上就是对至诚心具体内涵的诠释。善导大师在《观经四帖疏》对这个至诚心也是从这个角度加以阐发的。什么叫至诚心?至诚心就是真实心。它所阐明的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一切众生身、口、意三业——他所修的信解和行持,必须是从真实心里面做出来的。他的信解是内心深处有这种相信、有这种理解;他的行持也是真实心里面行出来的。这样,他的内外就一致。如果不是这样的话,那就是表面上好像很相信,很精进,实际上里面是虚假的。所以善导大师特别开示: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。”不能表面上表现得你很善良、很有贤德、很精进修行的样子,但是内心却是虚假的、不相应的,充满着贪瞋的烦恼,充满着邪伪之心,举心动念都是骗人的,作秀的,摆架子的,奸诈百端。那个内心充满着恶念,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像蛇蝎一样的具有毒素。如果这样的存心,你就虽然身、口、意三业也在修行,但你的心不相应。这个善就叫杂毒之善,又叫虚假之行,就不叫真实的净业。如果以这样虚假的心来修行,纵然是如救头燃地修行,也称为杂毒之善。你用这个掺杂着毒素的行,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以的,不能成就的。

为什么呢?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是真实心所结晶出来的。阿弥陀佛名号所内具的佛的功德,是他在无央数劫行菩萨大行的过程当中乃至一念、一刹那,法藏菩萨三业所修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做出来的。所以名号功德的内涵、它的施设、它的手段、它的目的,全都贯穿着真实的特点。我们想念佛往生,主要看能不能感应道交。那所感的全体是真实的。我们所应的是真实的,我们能感的也一定也要真实:只有真实跟真实才能沟通,你虚假跟真实就沟通不了。所以这个净土法门特别把至诚心放在首位。包括印光大师不断地讲践修净土法门没有什么其他的诀窍,唯一的诀窍就是诚和恭敬——“诚敬”两个字。只要有诚敬心,你才跟弥陀的名号、功德、愿力、净土能够相应。如果是虚假的,就一点都不相应。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修行当中就要持戒。止一切恶,修一切善,也都要在真实心里面做出来。不管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自己寮房,面对自己的时候都要真实。不能当着大众的面——有别人在场的时候,表现得好像真实的样子;自己一个人就肆无忌惮。有至诚心他能做到慎独,他才能做到自律。这慎独、自律也是建立在因果法则的基础上。我们单独自处的时候,我们举心动念,我们与俱生神都会知道,天龙八部都会知道,佛菩萨六种神通具足,也会了了明白。所以不能自欺,一定要真实。

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,实际上就取决于至诚心。第十八愿——十声都能往生,但是它的前提要有至诚心: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。用虚假的心去念,别说十声,你就念一千万、几个亿也往生不了。因为虚假的心跟真实的心不相应。那这一点实际上对末法众生来说,是很有挑战性的、很难的。现在我们在这样的社会大染缸里面,被染得习气很重。多少人都在说假话,都在做假的一套东西。他在这里自己熏习惯了,也就情不自禁地会说假话,做表面文章,在修行上他也会有这样的习气。只要一有这样的习气,就很难成功。什么事情都好骗,临终的时候你的功夫怎么样,能不能跟佛相应,这是一点都掺不得假的。天下什么事都可以作秀,唯有这个修行——能不能了生死、是不是真实这桩事情,是作不了秀的,是掺不得一点假的。所以这个习气都要在念头当中除掉。要了解这个问题,明白我们要至诚心的身、口、意三业系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和功德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