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无量光佛教网 > 佛学网摘 >

圣严法师: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(一)(5)

(B)出典不详。 (C)虽不知其出典何自,观其思想,似与《华严经》之教理,有密切的关系。 晋译《六十华严.普贤菩萨行品》有:「过去是未来,未来是过去。」及《八十华严.普贤行品》亦有:「过去中未来,未来中现在

  (B)出典不详。
  (C)虽不知其出典何自,观其思想,似与《华严经》之教理,有密切的关系。 晋译《六十华严.普贤菩萨行品》有:「过去是未来,未来是过去。」及《八十华严.普贤行品》亦有:「过去中未来,未来中现在」的经句。
  (34)经言:「但治其病,而不除法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一页中。
  (B)《维摩诘所说经.文殊师利问疾品》,原文为:「但除其病而不除法」。《大正》一四.五四五页上。
  (35)经言:「由共相身故,一切诸佛,毕竟不成佛也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一页下。
  (B)出典不详。
  (36)「如《法华》中所明,无量分身释迦,俱现於世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二页上。
  (B)系取意於《妙法莲华经.从地踊出品》。《大正》九.三九页下。
  (37)又复经言:「一切诸佛身,唯是一法身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二页上。
  (B)参同第二十六条。
  (38)「若诸众生法身,不反流尽源,即是佛法身者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二页上。
  (B)义同第二十七条的后一半。
  (39)「又复善财童子,自见遍十方佛前,悉有己身,尔时岂有多心为体耶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二页上。
  (B)此虽不是整段的文字抄引,但很明显,系指的《华严经.入法界品》中的内容。参看《大正》九.七八一页中,「自见己身在诸佛所」。
  (40)「但除其病而不除法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三页中。
  (B)参同第三十四条。
  (41)论言:「以依本觉故有不觉,依不觉故而有妄心,能知名义,为说本觉。故得始觉即同本觉,如实不有始觉之异也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三页下。
  (B)《大乘起信论》(真谛译)。《大正》三二.五七六页中-下。
  (C)《起信论》的原文是:「始觉义者,依本觉故而有不觉,依不觉故说有始觉。又以觉心源故,名究意觉。(中略)若得无念者,则知心相,生住异 灭,以无念等故,而实无有始觉之异。」
  (42)论云:「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,说名阿梨耶识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三页下。
  (B)《大乘起信论》(真谛译)。《大正》三二.五七六页中。
  (C)原典的文句是:「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,非一非异,名为阿梨耶识。」
  (43)论云:「以种子时阿梨耶识与一切法作根本种子故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三页下。
  (B)出典未详。
  (C)此在真谛三藏译的《起信论》及《摄大乘论》中,均未见到。
  (44)经云:「自性清净心」,复言:「彼心为烦恼所染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三页下。
  (B)见於《胜 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.自性清净章》。《大正》一二.二二二页下。
  (C)原典为:「谓自性清净心,难可了知,彼心为烦恼所染,亦难了知。」
  (45)论云:「阿梨耶识有二分,一者觉,二者不觉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三页下。
  (B)《大乘起信论》(真谛译)。《大正》三二.五七六页中。
  (C)原典为:「名为阿梨耶识,此识有二种义,能摄一切法、生一切法,云何为二?一者觉义,二者不觉义。」
  (46)论言:「心真如者,离心缘相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四页下。
  (B)参同第一条。
  (47)又复经言:「非识所能识,亦非心境界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四页下。
  (B)晋译《六十卷华严经.菩萨明难品》。《大正》九.四三零页上。
  (48)经言:「一切法如幻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八页中。
  (B)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卷一。《大正》一六.四八零页上。
  (C)这句经文,虽有《入楞伽经》(《大正》一六.五一九页上)以及《大乘入楞伽经》(《大正》一六.五九零页下)中,均有出现,但以译出的时间和本书成立的时代来考察,宜指四卷本的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为其根据。然在《大乘止观述记》二零六页,则说:「是故下引《如来藏经》为证。」 颇有疑问。此书有关引文出典的指认,往往错误,例如该书七四页说列於本文的第十二条,是出於《楞严经》偈,其实《楞严经》系由唐朝的般刺密帝译於唐中宗神龙元年(西元七零五年),和慧思禅师的年代(西元五一五-五七七年)相比,迟了一百数十年,岂会引用得到?这也许是执笔的误闻而非出於谛闲大师的亲口。
  (49)经言:「是身如梦,为虚妄见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八页下。
  (B)《维摩诘所说经.方便品》。《大正》一四.五三九页中。
  (50)佛言:「文殊法常尔,法王唯一法,一切无碍人,一道出生死。一切诸佛身,唯是一法身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九页中-下。
  (B)出处同第二十六条。
  (51)经言:「菩萨若知,诸佛所有功德,即是己功德者,是为奇特之法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九页下。
  (B)似出於《华严经.离世间品》。
  (C)《大乘止观述记》二二一页:「是故下引《华严经》,证明其义。」
  (52)经言:「与一切菩萨,同一善根藏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九页下。
  (B)似出於《华严经.离世间品》。
  (C)《大乘止观述记》二二一页说:「《华严.离世间品》言,於一切善根,生自善根想,乃至於一切如来,生无二想。」
  (53)「即如穷子,不知父是己父,财是己财,故二十馀年,受贫穷苦,止宿草庵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九页下。
  (B)参同第二十条。
  (54)经言:「心造诸如来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六二页下。
  (B)出典同第五条。《大正》九.四六六页上。
  (55)经言:「声闻曲见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六二页下。
  (B)出典不详。
  (56)经言:「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六二页下。
  (B)见於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之偈。
  (a)鸠摩罗什译本。《大正》八.七五二页上。
  (b)菩提流支译本。《大正》八.七五六页中。
  (57)经言:「供养於十方,无量亿如来,诸佛及己身,无有分别相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六三页中。
  (B)《维摩诘所说经.佛道品》。《大正》一四.五四九页下。
  (58)经言:「以一食施一切,供养诸佛,及诸贤圣,然后可食。」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