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无量光佛教网 > 佛学网摘 >

圣严法师: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(一)(4)

(13)又复经言:「五阴如幻,乃至大般涅盘如幻,若有法过涅盘者,我亦说彼如幻。」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五页中。 (B)出典不明,但般若系列有不少类似的经句,例如:《放光般若》卷六〈如幻品〉,《摩诃般若波罗蜜

  (13)又复经言:「五阴如幻,乃至大般涅盘如幻,若有法过涅盘者,我亦说彼如幻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五页中。
  (B)出典不明,但般若系列有不少类似的经句,例如:《放光般若》卷六〈如幻品〉,《摩诃般若波罗蜜》卷八〈幻听品〉,《小品般若》卷二〈释提桓因品〉等。
  (14)又复经言:「一切无涅盘,无有涅盘佛,无有佛涅盘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五页中。
  (B)出典同第二条。
  (15)「如《起信论》广明也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六页上。
  (B)此系指的《大乘起信论》(真谛译)的释义二所明。《大正》三二.五七九 页上,有如下的一段文字:「从本已来,性自满足一切功德。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,遍照法界义故,真实识知义故,自性清净心义故,常乐我净义故,清凉不变自在义故。具足如是过於沙不离、不断、不异,不思议佛法,乃至满足,无有所少义故,名为如来藏,亦名如来法身。」
  (C)本书未引全文,仅征其大意。
  (16)论言:「若众生无佛性者,设使修道,亦不成佛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六页中。
  (B)出典未详。
  (17)经云:「心性是一,云何能生种种果报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六页中。
  (B)出典考证同第九条。
  (18)又复经言:「即是法身,流转五道,说名众生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六页中。
  (B)出典未详。
  (C)《佛说不增不减经》中,有类似的经文。《大正》一六.四六七页中,有 如下的一段:「舍利佛,即此法身,过於沙,无边烦恼所缠,从无始世来,随顺世间,波浪漂流,往来生死,名为众生。」因此,假如除了菩提流支所译的《不增不减经》之外,没有其他经典作依据的话,就是慧思禅师,将此经文引用大意而成了。
  (19)经言:「清净法中,不见一法增」,「烦恼法中,不见一法减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六页下。
  (B)出典不明。
  (20)「如似穷子,实从父生,父实追念,但以痴故,不知己从父生,复不知父意,虽在父舍,不认其父,名之为违。复为父诱说,经历多年,乃知己从父生,复知父意,乃认家业,受父教,名之为顺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七页中。
  (B)此系取自《妙法莲华经.信解品》的长者穷子之喻。《大正》九.一六页中-一七页中。
  (C)取意引用,而非照文抄录。
  (21)《起信论》言:「因熏习镜,谓如实不空,一切世间境界,悉於中现,不出、不入、不失、不坏,常住一心,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七页中。
  (B)《大乘起信论》(真谛译)。《大正》三二.五七六页下。
  (22)经言:「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八页中。
  (B)出典与第五条同。
  (23)经言:「譬如明净镜,随对面像现,各各不相知,业性亦如是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八页下。
  (B)晋译《六十卷华严经.菩萨明难品》。《大正》九.四二七页下。
  (C)《六十华严》的原文是:「犹如明净镜,随其面像现,内外无所有,业性亦如是。」
  (D)唐译《八十华严》则与《六十华严》稍有出入,而更近似本书的引文,即在《大正》一零.六七页上云:「譬如净明镜,随其所对质,现像各不同,业性亦如是。」但以本书出现的年代而言,应依《六十华严》为其引文的出典,更为妥当。
  (24)又复长行问云:「心性是一者,此据法性体融说为一也。云何能生种种果报者,谓不解无差别之差别,故言云何能生种种果报也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八页下。
  (B)出典参同第九条。
  (25)论言:「三者用大,能生世间出世间善恶因果故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八页下。
  (B)《大乘起信论》(真谛译)。《大正》三二.五七五页下。
  (C)此谓「善恶因果」,但在《起信论》原文:「三者用大,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」,仅一「善」字,而本书引征时,加了一个「恶」字,此与本书的性染说的立场,似有关系。唐之贤首国师的《起信论义记》中,也没有「恶」之一字。
  (D)了然的《宗圆记》卷四,《 续藏》九八.四一一页C说:「今更下重说四,初法体相用者,名出起信,於生灭门,明此三大,今辨本识,故说此三。但彼相大,在净在性,用大非恶在善,故立义中云:一者体大,谓一切真如平等,不增不减故。二者相大,谓如来藏具足性功德故。三者用大,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。今文不局,相通性事染净,用通善恶果因,其不同意,如辨不空藏中已明。」
  (26)经言:「一切诸佛法身,唯是一法身者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八页下。
  (B)晋译《六十卷华严经.菩萨明难品》。《大正》九.四二九页中,原文为:「一切诸佛身,唯是一法身。」
  (27)修多罗证:「即此法身,流转五道,说名众生,反流尽源,说名为佛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八页下。
  (B)出典不明,但是前两句可参同第十八条。
  (C)后两句似出《不增不减经》的大意引用。如《大正》一六.四六七页中有云:「舍利弗,即此法身,厌离世间,生死苦恼,弃舍一切诸有欲求,行十波罗蜜,摄八万四千法门,修菩提行,名为菩萨。」
  (28)论云:「平等真法界,佛不度众生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九页上。
  (B)典据未详。
  (29)经云:「而常修净土,教化诸众生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九页上。
  (B)《维摩诘所说经.佛道品》,原文为:「而常修净土,教化於群生。」《大正》一四.五五零页上。
  (30)故云:「佛性大王,非造作法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九页中。
  (B)出典不详。
  (31)经云:「一一尘中,显现十方,一切佛土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零页上。
  (B)出典不详。
  (C)此似与《华严经.离世间品》的思想类同。
  (32)又云:「三世一切劫,解之即一念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零页上。
  (B)出典未详。
  (C)同第三十一条。而晋译《六十华严.普贤菩萨行品》也有类似的经偈:「无量无数劫,解之即一念。」
  (33)又复经言:「过去是未来,未来是现在。」
  (A)《大正》四六.六五零页上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