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悟的人生,心中只有爱、只有奉献,这就是美丽的人生。大爱电视台八点档连续剧——“日出”的女主角简春梅,她在被毁容后原本自暴自弃,但慈济委员以爱扶平她心灵的创伤;虽然无法让她重拾原先的美貌,却也打开她亮丽的生命,勇敢地以真面貌现身说法。 春梅在离婚后,因为长得漂亮且有一技在身,所以还是有很多人追;她的男朋友在她被毁容的当天还说,以后老了不管她变成怎样,都会好好照顾她。才过了几个小时,当听说春梅被毁容的刹那,这位男朋友就退缩了!他坦白对朋友说:“你想,我可能娶一个被毁容的人吗?” 尽管先前海枯石烂、开长地久地信誓旦旦,如今只是一层薄皮被毁了,一切就不存在了。所以说,问情何物?这种感情就像水中浮萍,没有根,随著微风飘荡。 最近我看到一则很温馨的报导。一位七十岁的老先生花了六个小时,用一部拼装的三轮车载著患有小脑症的老婆,从台中到台北来参加小脑症病到联谊会。 这位先生在三轮车上装了一个小厕所,每个星期至少三天,载著太太到处旅游,甚至晚上只要天气好,也一定把太太扶出来,坐上车到附近绕一绕,赏星赏月。 这才是人生的真感情啊!生病实在是苦不堪言,尤其是小脑患者,还要担心会不会传下一代,心灵的负担很重;但这对夫妻真情地相扶相助,活出了做人的真正价值。 人生“生不带来、死不带去”,唯有一样带得来也带得去,那就是“心念”。心念培养出习惯、观念,“习气不同,各如其面”。 一位慈诚队师兄告诉我,他知道太太很辛苦,把家料理得很好,也把孩子照顾得很好,每当看到其他师兄姐对家人说感恩,心里很羡慕,却说不出口。直到有一回,他来医院当志工,有事要打电话回家,一位师兄要他藉机向太太说感恩,他踌躇了很久,还是说不出口。 这位师兄一直在旁边鼓励,最后他终于向电话那端说:“师姐啊!我要向你说感恩。” 他太太一听马上问:“我有没有听错?” 他回答:“没错,我是在向你感恩。” 他太太欣然地说:“我知道了,你专心做慈济就好。” 这句话说出来会让家人多么高兴啊!但习气封闭了我们的心,明明记在心中一直要说的话却说不出来,这也是因为人的习气。习气是可以改的,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,就能突破难关,第一关过了,其余的关关卡卡都会顺利打开。 让我们把不好的习气完全修掉,建立起好的习气——常常心存感恩、口说好话、心想好意,自然界就会手做好事,如此,愿的种子就能深尝播种在心田中。 (讲于民国九十年三月十一、十二日) 向人间苦难行去 三十五年来, 慈济的脚步没有一天停息, 未来的路还长远, 更要步步踏实勇往向前…… 每一天每一个时刻,我都充满了感恩,尤其在慈济三十五周年的这个时刻。 第一、要感谢父母恩。感恩与父母有缘,有幸生在台湾、生在这个时代,得遇这么多的善知识。报答父母恩最好的方法,就是好好疼惜父母给我们的身体,将良能奉献给人群,为天下众生付出。 第二、要感谢三宝恩。感恩佛陀两千多年前出生在人间,引导众生从迷茫中觉醒过来;也感恩佛法的教化,成长了我的慧命。 第三、要感谢天下众生恩。慈济人有幸踏上不同的国度,看尽天下众生的苦难,印证佛陀的教理、反观自己,而生起一分觉悟,走入菩萨道,这都应该感谢众生恩。 最后,还要感谢寰宇慈济人。三十五年前,慈济以花莲为起点,现在已经普遍于全球,只要在慈济人所到之处,就能在那块土地上遍布善种子。 回顾历史话从前 记得三十五年前,我在花莲静思精舍后面供奉地藏菩萨的小寺院“普明寺”里,为几位会员诵“药师经”及一篇疏文。当时心里好难过,因为出家时我曾发了三个愿:第一、不做法会、不赶经忏;第二、不做寺院住持;第三、不收弟子。我虽抱著出世的精神修行,但是为了组织“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”,不得不以入世的方式走入人群。 当时会员们都期待宗教能为他们的心灵注入一股安定的力量,希望我每月为他们诵经祝福;现在每月农历二十四日的药师法会,就是从三十五年前的三月二十四日这天开始的。 至于收在家弟子,静宏首开先例。那个时候,有一位庄是老菩萨时常来慈善寺听我讲经,她的一位老朋友邀请我到家中讲《普门品》,静宏就是来听讲的其中一位。 一天,静宏和两位朋友来到普明寺,要求我为她们皈依。那时我很穷,只穿著一件白求恩色的短褂,静宏一见到我就很虔诚地跪下,说:“我信佛很虔诚,但是选师父很挑剔,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皈依。我做了一个梦,梦见一位穿著短衫的师父向我招手,跟我说:“你来,做我的弟子。”那个师父就是你!” 在这样的情况下,出因为我做了救济工作需要人,所以就有条件地答应收静宏等三人为在家弟子。 我说:“第一、要有佛心。佛陀的心是慈悲的,你们必须有充分的慈悲心,愿意救济贫困。” “第二、要有师志。我的志愿是做救济工作,作我的弟子就要跟著我立志做救济的工作。” “第三、做救济需要钱,你们必须成为功德会会员,定期捐款,并且要去劝募。做到这三点,我才接受皈依。” 就这样,静宏欢喜地答应这三个条件,我收她为弟子,取法号为静宏,希望她有宏大的心愿;另外一位是她的结拜姐妹,我取名静缘,纪念大家有心来结这分好缘,另一位年纪较大的,取名为静念,鼓励她心心念念行在菩萨道中。她们三人就是我的第一批在家弟子。 日子匆匆而过,转眼已经三十五年了,这一路走来步步艰辛。花莲的资深委员都已经上了年纪,像静雯虽然头发都斑白了,还是笑得很开朗,她说:“二、三十年来,就是这样跟随著师父,开启智慧;我们这群老委员比亲姐妹还要亲,出门走路都是手牵手。” 台北三重的静钰夫妻也是三十年的资深委员,他们从一个会员开始,至今每月收款不曾间断。 早期的月刊以征信为主,详列会员每笔捐款及金额,为了向会员负责,他们夫妻自第一期起,就用心地收集,至今已经完整保存了四百多期《慈济》月刊,真的很让人感动。 还有静奂,她现在已经九十岁了,还是拿著一个包包搭公车,这辆公车坐过换那辆,整个月不断地在大台北地区绕,向一百多户会员收功德款。她说:“师父救济的工作没停过,我们的脚步也不能停!”这种坚持“善用生命”的价值观,正是人间的菩萨!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