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好像我们今天看报纸,把报纸打开,现在很多社会新闻,家庭、社会悲剧很多,每一个故事跟我们父母、老师有什么关系,我有机会打开报纸,我都很认真看,我都看那个犯罪的,有没有我教过的学生,因为假如这个是教过的学生,那我有责任。在古代,你推荐一个人当官,他假如做出贡献,国家给你升级,是你的功劳之一,但是假如这个人贪赃枉法,你要被降级。人生随时都是有责任的,都是相关的。你说一个孩子他危害社会了,他的父母不可能没有责任,他没有教好,所以《三字经》给我们讲得很清楚,责任归属,「养不教,父之过」,所以诸位父母,你被叫「爸爸」、「妈妈」,高不高兴?高兴,「哎呀,叫我第一声了」,高兴得跳起来。别高兴太早,责任跟这一个名分,它是并存的。当你被叫「老板」的时候,高不高兴?也别高兴太早,他有责任。 所以为什么范仲淹先生说,「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」,这是有道理的,「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」,因为有责任在的时候,一定要下功夫。那你说下功夫好不好?人生都因有责任,而不断的成长自己的心灵,不吃亏啊,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。很多事情,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看看。这一个医生治病人,病人得救了,医生得利了没有?看起来是病人得利了,而医生救了一个人的命,「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」,大家注意去看那个很有爱心的中医师,他后代一定旺,而当他在救病人的时候,他不断的提升了他一个心境,叫做「感同身受」,人饥己饥,人溺己溺。 大家有没有看过韩剧《医道》?《医道》里面有一个对话,我印象很深,他说,看起来是医生救了病人的病,事实上,也是病人把医生的慈悲心、爱心不断的扩大。一个人心灵提升,利益他的一生,而且「福田心耕」,一个人的心胸愈来愈宽大,他自己跟后代都有福气了。所以《礼记·学记》里面才告诉我们「教学相长」,在这个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,体会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,不断的用心,又在教孩子的过程当中,这种爱心不断的扩大,然后去尽我们的一份力,来帮助整个社会民族。所以,利人也是在利己,对自己心灵的提升很有帮助。 所以刚刚跟大家提到,《弟子规》里面讲的「见人善,即思齐」、「见人恶,即内省」。其实一个孩子他形成这个态度,那他就不是局限在「书本」叫学习、「考试」叫学习,不单是这个样子而已,他对学习的领会就更宽大了,什么时候都是学习,都要向人家学优点,要反省自己。 那大家想一想,一个孩子有这个态度了,他会不会去向成绩好、德行好的人学习?会。那我们冷静看看,现在的孩子会不会主动去请教有德行、成绩好的人?很少。为什么?我们父母、老师有没有教他这个态度?我们要冷静,对的没有教,他会学到什么?我们有没有家长说,「我的孩子今天没进步,也没退步」,有没有可能?不可能,「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」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