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身教是根本

教育,弟子规

我们反思现在,父母教孩子也是都比较急,急于要看到效果。就像我那时在学校教书,上面的人一要检查,我们那几天全部打印机就在印一大堆的数据,然后呈现出来。官员一走了,这些东西马上就收掉了,这个就是“见小利”,做给人家看,不是真实的。那我们所有的孩子学到什么?学到应付。一个人的内心学到应付,再要把这个应付的心去除要花多少时间?真的,人啊,污染很快,要去掉这个污染不容易了。保护好孩子的真诚心、纯洁的心。一滴墨汁滴到清净的水里面可能不到一秒钟,但是要把这滴墨汁再从清水里去除掉,要花多少时间?可能要十倍百倍的时间。

    那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清净心,首先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清净心。我们在修学的路上感觉辛苦不辛苦?容易不容易?不容易。你看那个大将军在二、三十万大军,他可以长躯直入取敌军元帅的头颅,他毫不畏惧,可是你叫他不要生气,他做不做得到?他不见得做得到。所以修身要真正下功夫,那个叫大英雄,能伏得住自己的这些坏习惯。而我们为什么修学不大容易?因为我们是成年以后才学,很多的习惯已经养成,就好像那个墨汁已经滴进去了,你得用很大的功夫再把它清除出去啊。我们现在对带好我的孩子、员工,一定要思考到我们给予他们心灵的启发对不对,方向对不对。

    我认识一个校长,我们很佩服他。他的孩子转到了一个明星学校,特别重视成绩。结果,孩子快要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就跑来问父亲:父亲啊,你觉得我这一次会考第几名?

    诸位学长,你的孩子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他?他转到一个很重视成绩的学校,班级。我们会怎么回答?请问大家有没有标准答案?没有。

    孔子指导他的学生,冉求来问:知道了就去做,对不对?孔子说:对,赶快去做。过了没多久子路来了:知道了就干?孔子说:你还有父母在,还有兄弟姐妹在,思考清楚了再说。

    结果旁边学生听懵了,奇怪了,问同样一个问题怎么两个答案不一样?幸好公西华这个学生马上请教,假如他不请教,会怎么样?他搞不清楚,就会在他的内心开始扩散了,甚至于最后会对夫子产生怀疑。心地随时随地不能有怀疑,要赶快把它搞清楚。所以《弟子规》说“心有疑,随札记”,有怀疑,这个心就已经没有办法提起来了,要马上问。孔子就分析了:冉求的性格比较退缩,所以我推他一把,他已经想得太多了,他缺的就是这个决心。子路考虑不是这么周到,就冲出去了,我拉一下他,让他冷静冷静。

    为什么法无定法?因为每个人的状况不同嘛。你设身处地,才能给他最好的方法跟引导。所以体恤对方、了解对方,是我们要建议给对方一个很重要的基础。我们都不了解他的状况,就劈里啪啦给一大堆意见,有时候也是太急了。

    这个父亲当听到孩子问:爸,你觉得我会考第几名?他是停留在第几名,还是已经感觉到孩子这一句话背后他的心情?孔子说,“听思聪”,听人家讲话能不能感觉到对方的状态、心情。这个父亲感觉到了。孩子什么心情?什么心情?紧张啊,患得患失。

    我从小特别容易紧张,大家看得出来吗?要去考大学联考,紧张到睡不着觉。我姑姑还拿了两颗镇定剂给我。真是“凡事豫则立”,一颗不够还两颗,准备得很周全。结果十一点多吃第一颗,翻来覆去翻到快一点了还是没睡着。再吃第二颗,还是没睡着。一大早就准备去考试了,全家人怕我心情会起伏,全体总动员给我支持。一台车坐得满满的,五个人就去考试了。到考场之前,遇到我同学的妈妈,她一看到我就说:哇,礼旭啊,这么好啊,两个妹妹都来陪你考试啊。我还没有考试就受到重大的打击,两个姐姐变妹妹。那个时候我又不知道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。为什么会变妹妹?因为我看起来很老。大家了解“忧能使人老”,一看就是愁眉苦脸。所以我一进考场开始作答没多久,突然感觉到其实这个镇定剂蛮有效的(让我昏昏欲睡)。所以人不积德修善,往往在遇到关键时候你就落马了。

    大家去想一想,真的让我考到好的大学,我就幸福了吗?不是这个逻辑啊。人幸福不幸福是看那个心地,能够乐观进取,能够时时感恩,能够以助人为乐,这样的人,他干哪一行都是幸福人生。可是假如患得患失,不知知足,干哪一行都不可能会尝到人生的快乐。快乐幸福的根源是这一个心的素质、正确的人生态度,他才会幸福。

    而大家想一想,我已经紧张成这个样子,假如我的父母还是很强迫式的,甚至于我考不好,马上就痛骂我一顿,我会怎么样?大家想一想我可以紧张到两颗镇静剂都没效果,假如我考不好,我父母马上说“你去死啦”,那我会怎么样?我真的会bye-bye(再见),就下去了。所以越明理,对父母那种恩德体会得越深。所以我父母看到我这一点,都是鼓励我,不敢打击我。

    不过有一次我刚好在家,那个大学成绩来了,考得不好,我一下忍不住了,痛哭起来了。今天讲完就算了,别传出去,别把我老底都揭了。我真的就忍不住啊,得失心太重了,一直哭、一直哭。结果我爸知道了这个情况就上来看我,看一下,“哎呀,有什么大不了的,考不好,再一次就好了嘛,不要哭了,不要哭了”,我爸就笑着就走了。我爸越不在乎,我一想,人家都没什么反应我还哭成这样,好奇怪,害我就哭不出来了。所以父母那个平常心越强,慢慢就镇住自己的孩子,所以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。

    这个校长,当他的孩子问他“爸爸,你觉得我应该考第几名?”他可以感觉到孩子那一颗得失心。结果他跟他孩子讲:爸爸觉得你应该考最后一名。孩子也很惊讶,没想到爸爸说出这个答案,很惊讶。为什么?他父亲说道:你刚转到这个学校来,对同学、对老师,种种都还不是很适应,所以你考最后一名是最正常的了。

    爸爸传递给孩子的是爱,是体恤,而不是要求。要求传过去了,孩子撑啊撑啊撑啊,最后心灵崩溃了。可是,是爱、是关怀、是体恤,那会变成他生命当中内在的动力。一个家庭温暖了,孩子无形当中都勇于面对很多的挑战。当下这个孩子感觉到父亲很体谅他。后来一考,没有最后一名,不过算是中后程度。而他父亲抓到了一个根本,就是以身作则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