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幸福人生讲座(第四梯次)1(2)

记得小时候有一出连续剧,她有三个儿子,老大、老二比较会读书,她就拼命照顾这两个儿子,老三比较不会读书,她又比较瞧不起他。培养了半天,这老大、老二都有出息了,结果都搬出去了,因为瞧不起自己的妈妈没读书

  记得小时候有一出连续剧,她有三个儿子,老大、老二比较会读书,她就拼命照顾这两个儿子,老三比较不会读书,她又比较瞧不起他。培养了半天,这老大、老二都有出息了,结果都搬出去了,因为瞧不起自己的妈妈没读书就很少回来探望他的母亲,后来谁照顾这个母亲?这个老三,比较没读书的。这个故事用在现代这个社会来观照又别有一番味道。书读得愈多愈不会做人,哇,这一句话在两百年前讲,人家都听蒙了,书读愈多应该是愈懂道理才对。在一次讲课当中我就问了在座的朋友,你拿到一个最好吃的东西,请问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?坐在第一排的一位三十来岁的年轻人,他连想都没想,他说赶快吃下去。过了三四排有一位妇女,她四十来岁,想了一下说给儿子吃,给小孩吃。坐在最后排有一位长者七十岁左右,他说给父母吃。这三个答案道出了这个时代的颠倒。谁的学历最高?坐在最前面这个年轻人保证是大学毕业以上,而七十来岁的长者可能不认识字,但是他却了解做人的根本在孝道,他马上会想到给父母吃。教育应该是教导人成为好人、成为善人、成为圣贤才对,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向。

  我去应徵老师的时候,在我的自传当中有一句话,古时候读书志在圣贤,现在的人读书志在赚钱。我们有没有去了解到这个赚钱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动机在推动著他?是享受,他为了有好的享受要去拼命赚钱。一个人好享受,再往根源去探,是为什么?是他从小欲望就发展出来了,而一个人欲望很重的时候,他是念念想他自己的需要,这自私的态度就已经形成了。

  我们教育的方向确确实实要冷静下来思考,因为现在人不读古书,甚至於我自己当了老师也没读过什么古书,我们现在在师范院校读的大半都是西方的心理理论、心理教育理论来得多。这些心理教育理论,它是要把人教成什么?而我们古代这些古籍教育的理念是要把人教成什么?在《说文解字》当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得很深。在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注解当中提到,「教者,上所施,下所效;育者,养子使作善也」。这才两句话,当我们今天已经为人父母、为人老师了,我们再来细细品味这两句话,您会非常佩服老祖宗的智慧。从「教」字我们看出来什么最重要,身教最重要,一句就点透了,上行下效,上梁不正下梁歪,身教占了决定性的因素,所以中国话说「身教者从,言教者讼」。这些话都已经好几千年了,现在西方人连抓到这个根本都没有,结果因为中国人在这一二百年丧失了民族自信心,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,外国的文化比较高。我们这几十年来确确实实都拿著外国的理论、思想来教我们的下一代,诸位朋友,这三五十年来教下来效果怎么样?一团乱,但是这对外国那种崇洋、媚洋的态度有没有减少?没有,因为人已经没有理智去判断。

  因为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,老人言在哪?在圣贤的经典之中,问题是现在的孩子文言文能力愈来愈差了,他没有这个能力就很难去深入这些智慧之中。结果听说现在文言文的比例在求学过程愈占愈少,那也不能怪这些决策者,因为他也没读古书,他也不知道好处,所以不要怪任何人,现在最重要的要透过我们理解了多少,赶快把它告诉有缘的亲朋好友,让所有人认知到圣贤教诲的殊胜、重要性,慢慢就会形成一股共识。与其我们在那里只是抱怨,只是批评,不如从自己开始深入,从自己把圣贤教诲演出来,这样更有利於家庭社会,好。

  身教,孩子很自然潜移默化受你影响。今天你孝顺你的父母,你孩子从小都看在眼里,你没有教他孝顺爷爷奶奶,他也会对爷爷奶奶很孝顺,这是我的记忆当中很清晰的景象。因为爸爸妈妈打开冰箱拿出水果来都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,小孩最强的能力是模仿,当我身高够了,力气够,有资格把冰箱打开来拿东西的时候,一拿出来很自然的先拿给谁?爷爷、奶奶吃。而当我拿给爷爷、拿给奶奶会有什么情景上演?什么情景?你们小时候都没上演过啊?爷爷、奶奶欢喜得不得了,然后摸摸我的头,这个孙子真乖,这个孙子最照顾奶奶、最照顾爷爷。爷爷很欢喜,我也很怎么样?很满意,这种满意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喜悦,因为那是一种行道的快乐,我在孝顺爷爷奶奶,我在恭敬爷爷奶奶,愈做愈欢喜,那种喜悦是一种性德,从内而外感受出来。

  现在教孩子不是从内而外的一种喜悦,现在是说,来,叫一声爷爷,这个巧克力给你吃;叫一声奶奶,这个糖果给你吃。这个糖果、巧克力放下去,给他以后,请问有什么影响?下一次没有巧克力叫不叫?不叫,所以你物质化下去以后,以后什么都跟他谈条件。「爸爸,这一次考试我假如考得好,你要带我去吃麦当劳。」「好,没问题。」你看这个爸爸还当了非常称职。小时候会要求你,考得好要吃麦当劳。再来,上了国中,爸爸,考得好你要帮我买一台数码相机。上了高中,爸爸,我高中联考考得好,你要送我一台高级脚踏车。接下来要考大学,说爸爸,我大学考上了,你要给我到欧洲去游学一个月。诸位朋友,这样的孩子以后结婚会跟你要什么你知不知道?「宠猪举灶,宠子不孝。」

  在去年十月十九号,深圳特区报有一个报导就提到,他夫妻俩高龄才生了这个孩子,对他是百般疼爱,在念幼儿园,很多的老师就已经跟他反映到,你这个孩子太傲慢,这孩子生活习惯不好,他夫妻俩还帮孩子掩过饰非,「没有啦,他很乖」,「没关系、没关系,我回去再跟他讲就好,你别骂他」,小学也是一样。老师都已经反映这个孩子一些做人做事的态度偏颇,父母视若无睹,觉得反正这孩子以后就懂事了,不管,他要什么给什么。等到这个孩子交了女朋友打算结婚,对他夫妻两个讲,我要结婚了,我需要有一栋房子,所以这栋房子我要了,你们两个搬出去住。他们夫妻俩感受到宠爱孩子的后果,是毫无羞耻,也不想想那房子是谁的,非常理直气壮要把爸爸妈妈赶出家去。这个恶劣的行为、恶劣的态度是不是一二天形成的?不是,是你从小教育他的方法错误了,而说实在的,很多家长认知到错误了还是不肯回头的多,所以俗话又说「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」。

  小时候一有东西先拿给爷爷奶奶吃,也可以感受到孝的喜悦,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的乐趣。在我的记忆当中,小学出去郊游旅行,刚好在游乐区看到奶奶喜欢吃的,比方晒干的凤梨干,比方豆腐乳,这些我奶奶最喜欢吃。我小时候是很吝啬的,你们都看不出来,问我姐姐她们都知道,我是一毛不拔。因为小时候的习气是很会做生意,这个都跟过去生有关系,哪有一个孩子小学一二年级就懂得回外婆家还兼做生意。我是从小本生意开始做起,先花二十八块本钱去买一盒比方是蕃薯糖,然后蕃薯糖有八十张签,一张签五角,抽一次要五角,八十张签抽下来可以回收四十块钱,再扣掉本钱二十八块可以赚十二块,我就是从这个小本生意开始干起,我妈妈常笑我说每一次回外婆家都很忙著做生意。可是我对我奶奶很慷慨,出去了,自己的东西都没买,就拿了一罐豆腐乳抱在怀里,然后很高兴,还没交给奶奶就很高兴,为什么?就想到奶奶假如接到我这一瓶豆腐乳一定会高兴得不得了,我们一想到奶奶那种表情就非常的安慰,非常的欢喜,从小就感受施比受更有福,这是身教的影响,「身教者从」,自自然然就跟著做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