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幸福人生讲座(第三梯次)6(3)

有了那个题目我很高兴,因为它会督促你去读书,所谓「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」,人生没有责任你很难成长得快速,每天有一天没一天,时间就挥霍掉了。我讲这个题目就心里想要让同学了解到我们这个肉身是不真实的,

  有了那个题目我很高兴,因为它会督促你去读书,所谓「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」,人生没有责任你很难成长得快速,每天有一天没一天,时间就挥霍掉了。我讲这个题目就心里想要让同学了解到我们这个肉身是不真实的,时时刻刻都在变化,刹那在变化当中。诸位朋友,我坐在这里这一节课已经讲了三十分钟、四十分钟,我还是我吗?现在的我这个身体跟三十分钟前的身体,那是截然不同,多少新陈代谢细胞汰换都已经发生了,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出来而已,明眼人一看,都不是三十分钟的自己。然后再把它范围扩大,我拿了四张相片给我的同学看,第一张是我差不多二三个月大的玉照,你们一定猜不出来那个是我,因为白白胖胖的,很有肉,咬起来很脆。很多大人喜欢咬小孩的手,太没有修养了,这是随顺自己的欲望,不行,小孩也要尊重他。这种事我没干过。这张照片一看你会非常的相信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

  接下来是一张五岁的照片,刚好我到佛光山去玩,进入佛光山沿著山门走,有一条路的两旁,是你上了最大尊的阿弥陀佛像,沿路都是小的阿弥陀佛像,沿路一尊接一尊,记不记得?记得。每一尊都是接引像,都比这个手势。我那一张照片就是站在一排接引像的前面,就比了这个手势,就照下来了。看到这张五岁的照片,还是满相信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

  第三张是我高中的照片,高中生长得都很酷,好像不酷的话人家会瞧不起你,有没有?像我高中的时候书桌前面贴著一张照片,席维斯史特龙的照片。你看那时候没读圣贤书,崇拜的人都错误了,学席维斯史特龙干什么?拿著机枪!也不能怪我们,这个社会都没提供好的榜样给我们学,都去学头发这边要红一块,这边要绿一块,这样叫好酷;可怜的一代,迷失了自己。这是高中的照片。在这个时候你们有点不相信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了。

  第四张是我还没学佛以前的照片,然后又在做生意,一副奸商的模样,一副被社会习染的模样,这个时候你已经不相信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人的外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,但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外在的变而看不清他永远不变的东西。一个人永远不变的东西是他的本质,而我们现在只看到那个变的东西,对人的真正了解认识已经愈来愈远了。

  我就拿了一个道具,我还去跟我妈妈借了一个珍珠项炼的珍珠。其实人只要有心、有责任感,他的能力就会进步。你看以前最有担当的在兄弟的辈分是排在哪里?排在长子、长女的特别有担当,因为他从小就一个态度,「我是大哥哥,我是大姐姐,我要照顾弟妹」,人一承担责任能力就上来了。

  我就拿著这一颗是摩尼宝珠,就好比一个人不变的真心,它会发亮;光芒是什么?光芒是一个人本有的智慧。这是摩尼宝珠,突然有一阵风吹了过来(很不好赚),有一阵风吹了过来,是白色的泥土黏在它的身上。诸位朋友,这是什么?你看到的是什么?你们不要这么紧张,有什么就说什么。白色的什么?黏土,还有没有?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?一朵白云,您的想像空间很大、元宵。所以你看,纵使是同一个模样,每个人看的一不一样?都不一样。大半的答案是白色的黏土。

  再来,突然又有一阵风吹过来,诸位朋友,这是什么?彩色的元宵。你不要混淆视听好不好?你看,这个时候有人会说粉红色的黏土,有人会说黄色的黏土、绿色的黏土,「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」。同样一个人,你们都认识,站在你们面前,每个人对他的看法一不一样?不一样,有些人看到「他很懒惰」,有些人看到「他很好色」,有些人看到「他很爱钱」,有些人看到「他很骄傲、他很奢侈」,看的都不一样,但是却是同一个人。但他们所说的这些特质是这个人真实的面貌吗?看到的都是后来加上去的尘埃,都是随时会变的尘埃;我们看到的是随时会变的习性,你对人的了解根本不真实。你只看到他会变的习性,那二十岁的习性,跟三十岁、跟四十岁又不一样,而我们完全已经认知不到它不变的本质。它不变的是什么?你有没有看到它不变的?没有,那一颗本善,那一颗摩尼宝珠,完全视而不见。

  突然,他来听《弟子规》。我不骗你,有朋友就来跟我们讲,说「蔡老师,你们来上课就好像开化妆品公司」,我说「为什么?」他说「上了五天以后,每个人的脸色都不一样,都变得很好看」。因为很多的人在这五天的课程掉了不少眼泪,什么眼泪?忏悔、感动,这些泪水好像一滴一滴的甘露,在洗刷他本善外面的尘埃,洗洗洗,突然冒出了一点点光芒。我真的遇到四、五十岁的人要回去的时候非常严肃的跟我讲了一句话,他说「蔡老师,我今天回去以后要重新做人」。诸位朋友,当他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是处於什么状态?那是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不过他出去以后你就别追究了,「总在遇缘不同」!继续有好的缘,他这个光芒怎么样?一直扩大,到最后就出来了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看缘!从这里我们就了解我们何其幸运,已经找到能够当生成就道德、学问的方法,大半的人还找不到路。

  既然知道一个人遇圣教能洗刷他所有无始劫习气的机缘难遇,所谓遇缘不同,诸位朋友,您读到这句经文想到了什么?人生的际遇总在遇缘不同,你想到了要掌握机缘,成就自己,有没有这么想?「人身难得今已得,佛法难闻今已闻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?」这是一个角度。还有没有?既然圣教难遇,因缘难逢,我们要扩宽心量,成为别人遇圣教的缘,那你人生的态度、格局就迥然不同;这么好的机缘,我们应该让更多人受益。

  我曾经读到一句话,「愿将东土三千界,尽种西方九品莲」。诸位朋友,你念到这句话感觉怎么样?很舒服,很向往;不止要向往,要拿来变成自己的志愿。我们念第六品,每天念,念第六品最重要的意义在哪里?第六品是写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,我们一开始念是要去领受到阿弥陀佛的悲心,成就众生离苦得乐的弘愿,我们愈了解,跟佛陀的距离就愈近。念了几个月以后,突然我有一种感受,我们念四十八愿,应该要把四十八愿拿来做自己的本愿,把阿弥陀佛果地所证的境界拿来自己的因地修行,让自己心同佛、愿同佛、解同佛、行同佛。人生有这样的定位,对自我的期许,你会不断鞭策自己,时时念著《无量寿经》,把阿弥陀佛的行持拿来对照自己距离在哪,赶快勇猛向前,我们的愿就跟弥陀的愿无二无别了。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阿弥陀佛那份「速生我刹受安乐,常运慈心拔有情,度尽无边苦众生,我行决定坚固力,唯佛圣智能证知,纵使身止诸苦中,如是愿心永不退」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