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幸福人生讲座(第三梯次)6

幸福人生讲座(第三梯次),幸福人生讲座

幸福人生讲座(第三梯次)  蔡礼旭老师主讲  (第六集)  2005/8/2  台湾中坜善果林  档名:52-137-06

  诸位朋友,大家下午好!我们早上讲到君子有九思,「视思明」,一个人所见到的一切人事物,心里要明白,要能判断是非善恶,要能判断来龙去脉,才不会活得糊里糊涂,不会下错很多的判断、很多的决定,这是「视思明」。第二个「听思聪」,我们每天听到这么多的言语,也要有判断的能力去分辨好坏,分辨说话者的存心,这是「听思聪」。

  再来「色思温」,「色」是指容颜,我们也说到了,「色」最好的榜样可以用一句《论语》当中的话,弟子对孔老夫子的称赞,「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」。人与人相处,容貌是第一个印象,有一句话也是这样提到,「脸上无瞋供养具,口里无瞋出妙香」,光是我们为人的态度,脸部的态度,以及言辞,都已经在落实「广修供养」,而脸部的表情以及所说的言语,却是人与人接触最频繁的。

  我们从这里也体会到,一进入传统的佛寺建筑,昨天我们也提到儒道释三教都是教育,不是宗教,连所有的建筑都离不开,不止是建筑,雕刻、绘画都离不开教育大众。我们进入山门,最先看到的是天王殿,天王殿的正中间坐了一尊菩萨,弥勒菩萨。因为弥勒菩萨在中国南宋时期在东土示现,示现的模样是一个出家人,我们常说的布袋和尚,宋朝以后弥勒菩萨的塑像就大半塑成布袋和尚的样子。

  我们看到布袋和尚的长相,肚子很大,耳垂很长,脸上时时都挂著笑容。一个人学习要善学,当我们看到弥勒菩萨的塑像请问给了我们人生什么启示?诸位朋友,什么样的启示?先看到菩萨的面容都是笑口常开,他是「笑开天下古今愁」。人与人的矛盾、冲突、对立时时都有,但是只要能够宽恕、宽容,那份笑容可以化开多少的冲突,所谓一笑泯恩仇,冤冤相报是没完没了。又看到布袋和尚的肚子很大,那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有肚量,大肚能容天下事,带著一份宽恕、宽容的态度去与人相处。当我们的肚量够大,任何事情都能包容、都能体谅,就没有所谓看不惯的事,没有所谓接纳不了的人。诸位朋友,在我们的心中还有没有人接纳不了?在我们的心中还有没有讨厌、恨的人?假如还有,那我们就要时时想到弥勒菩萨的尊容,提醒自己要扩宽心量。

  昨天也提到老和尚很多的墨宝都是几十年来人生的智慧,我们边抄要能契入那样的心境去处世。其中有一段应该大家也都耳熟能详,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、「顺逆皆佳境,恶善咸良缘」、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。假如一个人能够时时保持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他过的是什么生活?那是佛菩萨的生活。诸位朋友,我们什么时候过佛菩萨的生活?以后再讲。修学佛法我们要很清楚明白。

  「大雄宝殿」,谁是大英雄?大英雄不是击败别人,「欲胜人者先自胜」,真正的强者是谁?不是去击败别人,而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习气、自己的坏习惯,那才是真正的大英雄。要战胜自己的习气就要了解我们有哪些习气、哪些烦恼。佛陀在《华严经》就给我们点出来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些智慧、德能本来就具足,现在为什么我们用不出来?但因妄想、分别、执著而不能证得,我们修学就是要断这三个烦恼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

  现在告诉我们要过佛菩萨的生活,我们下一个反应就是「不可能,我是生死凡夫」,这个念头有没有办法领受经教?你已经先分别了,再加上执著。我们要领受这些教诲,直下去承担,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去做,往这个方向去做;不要一开始还没做就已经自我设限,打退堂鼓。我们遇到境界要历事炼心,而这个历事炼心的过程是要提起觉照,提起正知正见,不是提起「我不行,我不能,我是凡夫」。这样的念头对自己有没有帮助?我们不是骄傲,我们是要往佛菩萨的方向不断去迈进,而不是还没走以前就已经自己退回来了。

  「圣狂之分,在乎一念」,这个念头我不分别、不执著,提起的是圣号,提起的是佛菩萨的教诲,你当下是往「狂克念则作圣」。而你这个作圣能不能从一秒钟到一分钟,再突破到一天、一个月,让这正念分明不断的延长,就在这一念的功夫不断的去提升。你每一念都兵败如山倒,那怎么可能会进步?在修学的过程有一句话最重要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很重要!

  修学的过程我们要有一个态度,佛菩萨怎么讲,圣贤怎么讲,师长怎么讲,你就老老实实往这个地方去走、往这个地方去努力,不可画地自限;我们画地自限,圣贤、师长的一片好意我们又当面错过。冉求,夫子的一个学生,有一天跟夫子讲到:夫子,我不是不推崇、不是不仰慕您的道德、学问,「非不说子之道,力不足也」,我实在是能力有限,学不上去。夫子接著跟冉求说了,「力不足也,中道而废」,什么叫力不足?是努力到一半才觉得做不下去,这才叫力不足。可是你现在连走、连努力都没有,就先说我力量不够,这不叫力不足,叫画地自限,夫子告诉冉求,「今女画」,你自己设限,不相信自己。

  所以入了佛门最重要的一点,要先相信自己,就像《华严经》上提的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信己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信己有无量的智慧、德能,从这里出发。诸位朋友,你相不相信自己本来成佛?相不相信自己有一个本善的心?相信。从声音来看是不大相信。相不相信?相信。相信是现在大家异口同声的说相信,假如境界来的时候又不大相信了。坚持相信。好,因为相信自己才能真正相信别人。「欲知人者先自知」,我们对自己的人生真相都不了解,还说对人很清楚、很明白,那也是不可能,连你朝夕相处的自己你都搞不清楚,又怎么去看清别人?

  刚好有一次,我在念师范院校的时候,老师出了十二道题目,我们那时候是上教育哲学,十二个题目让同学分组来讨论,一组四个人。讨论的题目很广,里面比方还有研究星座、研究西方一些教育的书籍,很多的题目。东西方思惟方式差异挺大的,像一些教育的书籍写的是洋洋洒洒一大本,西方推为教育的鼻祖。但是在我了解他们的身家背景以后,我连看都不想看他的书;这不是傲慢,他写的是儿童教育的书籍,可是他却不抚养他的孩子。这种情况在中国人的世界里面你听不听他讲?为什么?说一套做一套,这个根本不可能在中国文化里面生存;不要说不能生存,会被骂得半死。但是西方不一样,他是崇尚言论自由,讲得有道理我们就听。学问重在力行,重在契入,他连做都没做到,你听他干嘛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