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整洁为强身之本」。再来,「礼节为治事之本」,都抓到了根本问题。「服从为负责之本」,还剩一个。诸位朋友,现在再看这十条守则跟你年轻的时候念书味道一不一样?不一样。这个味道其实在念书时期就能够尝到,假如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把这十个意义加上自己人生的体会,又能够举古代历史故事来开显,孩子这些做人的道理,他就一点一滴领受下来,不是孩子不能教,是我们没有教。假如这十条在我上国中的时候就给我讲明白了,我绝对不会蹉跎十多年。记得在高中时候念书念到两篇文章,本来还在打瞌睡,突然眼前一片光明,感受到那一份德行。第一篇文章是范仲淹的「岳阳楼记」,读到「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」,这句话假如在我小学就给我讲明白,说不定,你们笑什么?好。因为立志愈早,成就愈大。第二篇文章是孔明的「出师表」,「鞠躬尽瘁,死而后己」。人的善良确确实实是遇缘就起现行。 我在大学四年级刚好有一次跟一位朋友认识,这一位朋友他现在在一所公立的大学做系主任,学问非常的好,常常一张口,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」就来了,就会提到「教民亲爱,莫善於孝」这些经文,我们听在耳里非常佩服他,希望也跟他一样可以这么有学问。这一位朋友就是我昨天上课提到,他走在校园外的坟地旁都能感受到这一些学生的祖先在跟他致意。他从小就读《地藏经》,能背《地藏经》。那时候我都还没接触佛法,刚好跟他在谈话,突然这位朋友就背出了一句地藏的精神,他说道: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。诸位朋友,谁是地藏菩萨?四大菩萨「悲智愿行」都是我们本有的,不是从外来。他这句话讲完,我全身起鸡皮疙瘩,很感动,其实我也不大了解意思。看得出来我这个人本来是很冲动的,以前在做事业,很多朋友看我那种冲劲都给我一个封号叫「不要命」。那天会议结束完,我与这个朋友一起下电梯,刚好只有我们两个人坐,我非常严肃的看著他,我说度众生成佛,你能,我也能。我这个朋友听我这么讲,一下子还回不过神来,他说喔、喔,我的记忆都还在。当然,人生的成就总在遇缘不同,虽然这个光芒闪了几十秒,后来怎么样?又暗淡下来。抓到好的缘分绝对不可怎么样?轻易松手,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,你真把道理搞明白了,「如是妙法幸听闻,应常念佛而生喜」。假如我们学习都没生喜,代表道理还没搞清楚,你搞清楚了,必然理得心安。后来整整经过了三四年,我才接上圣贤的教诲,在这几年当中我开始读书了,也能够偶尔举几句话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。 我又回去见我这位朋友,他很忙碌,事业做得很成功,朋友之间惺惺相惜,同样也要互相提醒。我拿了一尊地藏王菩萨,很庄严,到了他的办公室,双手奉给他,又跟他提到了当初在坐电梯的这个情景,我这位朋友马上把它放在最醒目的地方,提醒自己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」。 在整个修身行道的过程,走在前面的人不一定先到,走在后面的人有可能迎头赶上。当你持续不断的精进走向前去,以前提拔你、支持你的朋友已经落在你身后,这个时候怎么办?怎么办?要不要停下脚步,然后蹲下来,「再走两步,加油」,要不要?要,确实「善相劝,德皆建;过不规,道两亏」。假如你的朋友说「好啦,等一下,你就陪我二十分钟,来,坐下来」,要不要坐?我们不要要度众生,结果被众生度走了,要清楚明白。你能够真正回馈给曾经帮助你的老师、朋友、同学,最好的礼物是什么?是成就你自己的道业,成就你的德行,把康庄大道走出来,让他看在眼里,看离你那么远了,马上跳起来,哎唷,不行,我也要赶快过去了。因为你走得愈好,他愈能印证这一条路真实不虚,是真正能够圆满幸福的人生。所以劝也不要太过,最重要的,我们要做好的榜样,提升到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这个很重要。 在这十个教诲当中都抓住了为人处事,以至於生命价值的根本所在。人生的意义在哪?「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」,所以这个是人生的价值。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从哪里扎根?从小你叫他扫地,不只叫他扫地,扫完以后,他要懂得过来「妈妈,我扫好了,你帮我检查一下」,要有始有终,从服从当中扎了他负责任的心。治事,一个人如何能把事情有条不紊的处理好?从生活点点滴滴的礼节,这个礼节不单对人,还有对一切事情、物品,他都有礼节。 有一次我们在深圳讲课,有一位老师的小孩七岁,这个孩子已经读经读两年。他的母亲很有意思,四十岁左右才怀他,而他母亲怀孕到什么境界?怀孕到不想给孩子生出来,觉得这种感觉很美好。你看她的胎教做得怎么样?特别好。这个孩子生下来,哇,头很大,耳垂也很大,因为母亲的心念都是爱心,都是一种关怀期待,孩子都可以感受得到。有一次海口做防空演习,他们的老师对著这些小朋友说,来,现在把你最需要的东西带走,不需要的东西不要带。有一些孩子就拎著一罐水就走了,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安全感,拿东拿西拿了一大堆,从一个反应当中看出孩子的一种心理状态。这一个孩子什么都没拿,跑到柜子旁边把抽屉打开来,拿出了一张孔子的相片,有框起来的,他对著他老师说,老师,这个应该要带吧,他的老师当场眼泪就掉下来了。我们很有信心,一个孩子这么小,念念都想著孔子像,他会在危急当中拿起孔子的相片保护,请问他在处事做人当中会不会忘了夫子的教诲?不会。 这个孩子到了深圳去参加五天的课,因为他母亲去上课,他也跟著去,刚好我们有一盒糖果,有十块,很好吃,老师还有两位小朋友分完只剩一块,因为有九个人,这个孩子吃了觉得这个味道实在太好了,又走出房间对著七个老师说道,他说刚刚那个很好吃,还有没有?我们七个老师没讲话,同时看著最后那一块,看了一下。这个小朋友走过来把最后那一块拿起来,然后不慌不忙拿到我的面前放下来说,最后一块要给蔡老师吃。你看学礼的孩子呆不呆?一点都不呆,非常的灵活。因为礼的本质是恭敬别人,是处处替人著想,他还会判断该拿给长辈,该拿给谁吃他一清二楚。对人的礼节,处理事,你对人的礼节做不到,很可能失礼得罪他人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