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《了凡四训》学习分享(二次宣讲)第三集(4)

你给他一万,他欠你钱,他要来再跟你借就比较不好意思了,是吧?一次、两次他就不好意思。他对你越不好意思,你抓住一些机会点就可以跟他引导,可以劝导他。假如他给你借,你一分钱都不给他,他可能又胡思乱想,就

    你给他一万,他欠你钱,他要来再跟你借就比较不好意思了,是吧?一次、两次他就不好意思。他对你越不好意思,你抓住一些机会点就可以跟他引导,可以劝导他。假如他给你借,你一分钱都不给他,他可能又胡思乱想,就不高兴了,是不是?这个都可以视实际情况再去看。

    再来,奢侈的人还是刚刚讲的,他不是以道义、以责任为人生的目标,他还是在追求这些欲望,所以你要把有意义的人生表演给你的兄弟姐妹看。你去做义工,做得非常欢喜,你有多余的钱都让你的下一代好好念书,哪个侄儿、哪个外甥、哪个外甥女念书没有钱,你把这个钱去资助他们,你都把钱用在道义当中,你自己不要留什么钱。留钱挺麻烦的,你留很多钱还要去买股票,每天心里面:哪一家银行薪水比较多?你就想这一些事情。

    而且积财丧道,你钱很多不去帮助亲戚朋友,你自己本身就已经伤道义了。所以存那么多钱干什么?有水斯有财,钱要像流水一样,水要动,它才不会臭。存了一大堆钱,孩子看着、兄弟姐妹很多人都盯着那个钱,难怪你有这么多事。都没人来跟我借钱,因为我口袋一分钱都没有。要了解财富的真因是布施,你都顺着道义去布施,你以后非常有福报,而且庇荫你的后代。你的钱都花在道义,你的孩子决不是自私自利的人,这是有智慧的父母。

    我看父亲,只要我这些表哥、表弟他们有困难,这些家族的人有困难,表哥、表妹有困难,那是我妈妈那一边的,我妈都没有开口,我爸就已经把钱都拿出去帮助他们,哪有我妈不感动的道理。是不是?我看你们的表情好像没有这种感动过。钱够用就好,不要想着积一大堆钱财,其实那不是在爱孩子,那是在害孩子,你都没有表演出道义给他,你表演出自私自利、守财奴、爱钱给他看的嘛。

    我们回到《了凡四训》的经文,刚刚跟大家分享这一些,主要我们没有智慧,要处理家庭里面的这些事情是不容易的。所以要赶紧学习、赶紧提升自己才行。

    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凡先生他在当秀才的时候,遇到屠宗师要让他从廩生升为贡生,那个时候才食米七十余石而已。而孔先生算他九十一石五斗才能当贡生,他就很怀疑了。结果后来果然被代理的提学杨公驳回来,他就不能当贡生。后来殷秋溟宗师做提学的时候,刚好看到他以前考试的文章非常感叹,说他写的五篇文章,就像大臣写给皇帝的文章这么精辟,不能埋没了这个人才,所以赶紧帮他申请升为贡生,通过了。一通过他统计一下,果然他领到的廩米是九十一石五斗。所以他从那一刻开始,经文当中讲:

    【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。迟速有时。澹然无求矣。】

    他因为经过了这一件事,“益信”,这个“益”就是更加的相信人的一生吉凶祸福、贫富贵贱其实都是有时节因缘,都是命中有注定,丝毫强求不来。什么时候升官发财好像都是有那个时节因缘在的,来得早、来得晚都有定数。所以他觉得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”,都是命中注定的。“澹然无求矣”,就把人生看得很淡了,没有去强求什么,就彻底知命、认命了,不再去有什么样的强求、愿望了。

    【贡入燕都。留京一年。终日静坐。不阅文字。】

    他任职为贡生之后,国家有规定,贡生要到国家办的大学读书。“燕都”是指北京,当时候明朝首都在北京。而明朝本来的首都在南京,后来明成祖朱棣抢了他侄子的皇位,把首都迁到了北京。明朝的国子监有两间,因为本来国家办的大学国子监在南京,后来明成祖移到北京,所以国子监就变成有两间了。他是先到了北京的国子监读书,而他已经觉得对人生看淡了,因为改不了命运,无可奈何,所以他每天就整天静坐,什么也不想,也不看书,不深入这些经典,“不阅文字”。

    【己巳归。】

    这个己已年等于是留在北京一年,隔年他回南京这里了,当时候他是三十五岁。

    【游南雍。】

    他游学于南雍。“雍”就是指辟雍,就是国家办的大学,“南雍”就是南京的国子监。

    【未入监。】

    他还没有入到国子监以前。

    【先访云谷会禅师。】

    他知道南京的栖霞山有一个高僧云谷禅师,“云谷”是禅师的号,“法会”是禅师的法名,所以称他云谷会禅师,是法会禅师。

    【于栖霞山中。】

    他去拜访禅师。

    【对坐一室。】

    禅师是修禅宗,他引导人是先打坐,拿个蒲团给来访的人,蒲团给他,说参“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”,父母还没生你以前你是谁?大家回去好好参,“未曾生我谁是我?生我之后我是谁?”结果他去参访这个禅师,对坐在一个房间里面。

    【凡三昼夜不瞑目。】

    坐了三天三夜他不曾合眼,这个也不简单,是很有定力,能坐三天不睡觉。

    【云谷问曰。】

    云谷禅师问他说。

    【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。只为妄念相缠耳。汝坐三日。不见起一妄念。何也。】

    一般的凡人所以不能做圣哲人,就是因为他被整个妄念所控制住了,就是一个妄念接一个妄念,自己都做不了主。

    “只为妄念相缠耳”,他的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这些习气放不下。一放下就恢复性德了。就是放不了,一个邪念一个妄念接着一个,自己做不了主。所以为什么要修禅定,你才不会被这些妄念一直牵着走。

    人怎么修定?要先守戒,一言一行都有规矩,慢慢地你的言行,甚至起心动念都是正念,你就得定了,得定你就开智慧了,你就能转这个境界,不会被境界牵着鼻子走了。大家有没有经验,明明不想生气,最后还是骂人了,有吧?这戒定慧的功夫不够,所以都被命运牵着走,自己做不了主。

    “汝坐三日”,你坐了三天。“不见起一妄念,何也?”没有看到你起一个妄念,这是为什么呢?代表云谷禅师很好奇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