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来有一点,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都沉溺在这些玩乐当中?我在高雄市长大,我两岁就到高雄市了,所以我从小生活物质还算富裕,走几步路就有电动玩具店,诱惑有没有?有。我为什么不进去?我们现在都觉得是环境影响,环境是外在的一个因素,内在是什么?大家有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?内在是他是追求人生的欲望、享乐,还是他有责任心,他在实现他人生的道义?这个就是最大的差别。 为什么我们父亲那一代的人他们读书、他们工作都不用人家操心?因为他的动力在道义,他有责任感。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。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觉得什么是人生的幸福?欲望的满足、享受。大家注意看,他们只要一放假就想什么?怎么玩、怎么吃,都是这些东西。所以学贵立志,我们的孩子立志了没有? 我是我们家族的长曾孙,我那一辈我最大,我曾祖母的那个墓碑上面刻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我。我小时候会去扫墓,跪下去,头抬起来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第一位,吓了一大跳。然后这些堂弟从小就“哥、哥、哥”,这样越叫不像哥也不行。我虽然在家里是排行老幺,可是在男孩子里面辈分我是第一的,不一样,就很有责任感,所以要高中联考了,我不能丢脸,后面全在看,五个男孩,我有五个堂弟,所以这都是有责任心的态度。而我父亲是长子,特别有责任感。所以你要让他立这些志向,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,要为国家、为社会而奉献,他是往这个方向在经营他的人生,他就不会陷到这些欲望去。 我们在高雄市长大也有很多诱惑,可是我们觉得那是在浪费生命。可是很多孩子他没有这个志向,他每天好像就是要找这些欲望的刺激,不然他就很无聊。其实说实在的,他玩完以后更空虚。 好,让孩子立志!我请问大家,你立志了没有?我们的人生追求什么?假如你也是追求利益、追求享受,你的孩子怎么可能会不是这样的人生目标呢?有一句话叫青出于蓝,好的胜于蓝,坏的也是胜于蓝。所以孩子这个情况,我们有没有反思到?他都十几岁了都没有立过志,怎么可能不玩物丧志呢?但是我们已经明白了,只要有开始就不会嫌晚,赶紧要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引导他,他已经偏掉了,都是追求欲望的人生,要把他导回来。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要有这个信心,要变成有这种牺牲奉献的一种心量的人生态度。 我们在南马,办过几天的课。其中有一个父亲他就说了,他说他两个孩子就是让他操碎了心,后来他学了以后才知道,他没有给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。所以他回去之后,对他两个儿子还有他太太,一家人,给他们忏悔,说他以前做人、做事不对,现在学《弟子规》、学传统文化,他用心去改正自己,给家里人忏悔。结果他的孩子很感动,整个家庭就转过来了。他给我们讲的时候,那一场会议做那个有机糕点、有机三明治给我们吃的就是他的儿子,已经开有机店了,事业做得不错。他孩子成年了,可是他一学传统文化、一学伦理道德,他自己改正过来,他的孩子看了佩服感动,就跟着他来学习。所以不要觉得说,大了就不能学、不能改了,不是这样的。性本善,不管他现在年龄多大都还是性本善。 因素很多,从我们的心态到孩子他的人生价值观。 再来,一个人不会惜福,他都是“茶来张口,饭来伸手”,你都不让他去付出、去劳动,他就不容易感恩。比方你的妹妹是卖饼的,每天站在那里从早忙到晚,站着在那煎饼给人家吃,卖给人家。你就让你的孩子跟着去做一天,他就知道赚钱不容易了。你带着孩子去做义工,去厨房做义工,在那洗菜、在那帮忙,他就知道做一餐饭是很辛苦,不容易的,他就不会好逸恶劳,他会习劳知感恩,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。所以很多感受的能力是你要陪着孩子一起去做的,你要陪伴他才行。 这是刚好这次去印尼泗水,跟大家做一个分享、做一个汇报。 所以我们这一代的华人,不管身在何处,实实在在讲都是任重道远。首先我们在自己的家庭要把文化承传,把下一代教好,而且我们一定要有智慧才行。有一个朋友说到,兄弟姐妹是手足之情,彼此有困难本来就要互助互爱。如果兄弟因为奢侈而缺钱,该不该帮助他?帮助他,怕他得寸进尺更奢侈;不帮助他,可能家里就会不和谐了,劝他又不听。如何帮助兄弟,然后又不伤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?你们都无辜地看着我,告诉大家,以后你身边的人也会问你这个问题,会不会?你要赶紧就会了。 大家要有责任心来学经典,什么责任心?明天就有人会问你这些问题,你现在就要把他学会,好不好?你这样学东西才学得到。不然,就变成听故事了,是吧?“哦,很好听。”我们都是被逼出来的,因缘推着就上讲台了,然后底下的人问一大堆家庭问题,你不得不好好地从经典当中去找答案,去请教更有经验的人,去请教师长,所以我们是被逼出来的。你们没人逼,比较轻松愉快。你真的有责任心的时候,你身边很需要帮助的人就会来找你。而现在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你要有智慧,你才能帮他把这个经读清楚、读明白。 我们面对任何一个问题,首先第一个慈悲为本,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到兄弟、帮助对方?从这个出发点去思考。方便为门,这个方便就是你的方法要善巧,要让他能接受,这叫方便为门。其实我们有时候在问问题的时候,我们有没有慈悲心?不见得。我们在问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是,“老师你赶快给我一个方法,我马上解决掉,烦死我了”,是不是这样?那我们这种心态,纵使好方法给我们都不见得有效。我们这一份慈悲的心、我们这一份兄弟姐妹的道义要在,而不是觉得他在找我麻烦。我们为什么觉得兄弟在找我麻烦?因为我们的“我执”很重。假如你换一个角度,你的兄弟现在这么奢侈,他可不可怜?他很可怜,他的人生继续这样下去会毁掉。这个时候你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设想,你会赶紧用心的去找好的方法来帮助他,那完全不一样。 现在兄弟很奢侈而缺钱,该不该帮助他?假如你越帮他,他越奢侈,当然你不能再继续给他很多钱。你们的眼睛瞪得很大,我跟大家讲,很多事情是原理原则,但是实际上什么方法好要你们去斟酌的。为什么?你兄弟的情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了,你不要听完一个方法,然后就“好!”就要套上去。客观条件要分析清楚。今天兄弟来借钱,借五万,他比较会花钱。你说:“五万没有啊,我现在赚钱也不容易了,孩子啊什么都需要钱,一万,我只有一万。”兄弟拿去了,好不好?他要拿以前你要告诉他省一点花了,赚钱不容易。你是不是在提醒他?是啊。你们有点听不下去,是不是那一万有点舍不得?你拿这一万出去,就不要再想要给它拿回来了,不然以后看到你兄弟姐妹就看他们很不顺眼。钱给他们了就当做送他们的,你以后看他们不会有不高兴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