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(第四十一集)(3)

我之前看到一个单位的领导者,也是弘扬圣教,他说我这个人来者不拒,去者不留。不错吧,这句话好不好?潇洒是不?我们听了还拍手,还用崇拜的眼神看著他。你愈崇拜的眼神看著他,他愈觉得这样对,造孽,所以拍手不

  我之前看到一个单位的领导者,也是弘扬圣教,他说我这个人来者不拒,去者不留。不错吧,这句话好不好?潇洒是不?我们听了还拍手,还用崇拜的眼神看著他。你愈崇拜的眼神看著他,他愈觉得这样对,造孽,所以拍手不要乱拍,要判断是对的才可以拍。你还加一句:对对,这一句师长有说。每个道理你不从所有的因缘用心去体会,那个道理都是偏颇的,你不用真心去领受,全部都给它解歪了。来者不拒,那来者是什么意思?缘分成熟,他来了,自动来了你怎么可以拒他於千里之外?可是他都来了,不拒是什么?尽心尽力护念照顾他。去者不留是什么?是你尽心尽力了缘不成熟,这个时候不要罣碍、不要执著,去者不留。我们现在是来了不照顾他,去了还骂他没善根,自己都没有好好的帮助他,还挑他毛病,离开了还说没善根,不好学。那我们不就拿这句话,来变成我们不负责任的藉口吗?随缘、随缘,什么叫随缘?尽心尽力才叫随缘,不尽心尽力随缘就变成随便,变成找藉口。

  我们现在比起古人那种尽心尽力、鞠躬尽瘁的心,差远了,然后又懂了一堆道理,全部拿来当我们的藉口,危险。这样子做,难怪人家说,怎么那个学的比我们这个不学的还糟糕?我们不学的团体还尽心尽力很有责任感,怎么这个学的反而藉口一大堆。我们不再深入这些经典,体会它的真意,真的在砸圣贤的招牌。所以刚刚讲到的,这位朋友讲,他听的事例可以用离开来劝,他就学那个相。离开劝的是什么?是三劝不能接受,又是太严重的问题。这时候离开是什么?离开还是为对方想,是用离开来让对方觉醒,不是用离开来痛快一下。我不要再看到这个人,心烦!那是自己的修养不够,跟自己的主管对立是不?离开我清心了。忠在哪?真正离开了还是尽一切机会,一有机会马上再帮这个领导,这才是真心,才是忠心。这是师长教的,师长说他不听劝,我们可以离开,可是只要他接受了,我们马上欢欢喜喜回来帮助他。

  大家有没有恢复记忆了?而且绝交不出恶语,要离开没有一句不好的话,离开的时候,把所有的恩德真心的给领导感谢一次。真能讲出来,领导就感觉到你的真诚,他可能事后冷静冷静,这样的人这个时代不好找,再找你回来,听得进你的话。用每一个跟人交流的机缘,感动他的善心。这是大的过失,劝三次可以离开。大家不要生活中的小事,劝三次不听:我走了,不要拦我!你不要咬著一个小事没完没了。领导他学传统文化也没学多少,你们没反应?这些话由我一个当领导的人来讲,可能不大适合是吧?我们先撇开身分不谈,回到一个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XY轴,要符合这个标准,叫「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」。

  大家要了解,为什么唐太宗这么听魏丞相的话?因为魏徵的德行比他高,他打从内心佩服他。所以我们现在当下属,我们要期许自己,我们德行比领导高,就可以劝动他,总要想一切方法能帮助对方,能成就这个因缘。《了凡四训》里有一句话,「敬重尊长,家之父兄,国之君长」。我为什么要举这句话?告诉大家,虽然现在觉得委屈,我已经做这么多了,领导还很多误解我,不能够理解欣赏我。诸位学长们,天底下没有吃亏的事,「亲爱我,孝何难,亲憎我,孝方贤」。你遇到父母、领导对你的态度不好,你并没有吃亏,你更快的提升你的德行,然后造福於你的后代子孙。您看大舜面对这样的亲缘,他往后的子孙,都得到他的榜样,还有他的福分庇荫,天底下没有吃亏的事。大家现在处世当中有没有觉得委屈?有的话恭喜你,代表你要提升的机会来了,你要造福后世的机会来了。其实人只要一转正念什么问题都解决,天底下真的没有一件坏事。你不相信?待会下课来找我。真的都是一念之间,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,你一转,你现在觉得最坏的事,我跟你保证,就是你这人生当下最好的一件事。因为那是提升你的智慧、德行、福分,最好的一个机缘出现,你能不能转它而已,所以叫烦恼即菩提。

  刚刚我们讲到,也是上一节课讲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」。这二、三代人,对传统文化的学习,都比较忽略掉,又何必用太高的标准去要求我们身边的人,要包容、要体恤。「大盖天下,然后能容天下」,这个句子要用上,不然我们三百六十句学了八十几句,总要几句派上用场,就能把境界给转过来。既然这几代人这方面的学习比较缺乏,他在生活处世工作当中,有些不足也是正常的,你何必一个一个去挑他?而且他一个生活上的毛病,你一次劝、两次劝,他不一定能改掉,可是随著你劝他,他一次一次证明说,对,他讲得对,他的那个觉性会愈来愈高。你不要以为自己白劝了,真没有白劝,没有一次是白劝的,都会落在他的脑海里。但是到底是第七次、还是第九次通了,不知道,这要看当事人自己的善根跟造化。

  「岂能尽如人意,但求无愧我心」,你就尽力去做就好了。我们不要说劝别人,我们回到自己身上,请问妈妈劝我们生活上的哪件事,劝一次我们全改掉了?是不是劝很多次?现在还有的在劝,劝了五年还在劝,我们还没改掉有没有?还有!那我们自己都是这样了,怎么苛刻去要求别人,那没有道理。所以现在再念念那一句,「君子有诸己,而后求诸人」,真是如此。人能真正把自己的习气改掉,他去要求别人的时候非常柔软,因为他真的体会改习气不容易,他是过来人,感同身受。所以小的问题尽力劝,总有一天这领导会开窍的,会真的被你劝动;大的真正劝三次了,你假如觉得离开才能够让他更警觉,那你可以选择离开。自始至终,这颗忠心跟真心没有丝毫的变化;只要有变化习气一做主,可能又跟对方对立,甚至造成一些恶缘。所以人这一生行道,广结善缘,不再造新殃,不再跟人有任何的对立跟冲突。其实跟人对立是不放过自己,原谅别人是善待自己。

  这几天很幸运,有听到刘素云老师讲的一段话,特别好。刘老师说的,我们这一颗心不要当垃圾桶,要放纯净纯善,不要放一切人的过失,不要跟一切人事物对立。心上都放人爱憎很重,想这个人,讨厌他,对他不满,脑海里一直绕、一直绕,想得愈想愈烦愈想愈累,这糟蹋自己的身心。不只糟蹋自己的身心,这个意念出去还伤了不少人,尤其伤家里的人,看你今天那个表情,他们都不敢跟你讲话,他们也很压抑,伤自己还伤身边的人。人放在心上爱憎好恶多,把事放在心上是非多,把物放在心上贪著多,我想买那台车,我想买那个房子。那件衣服好好看,我下完班一定要去买;那个东西好好吃,我这个礼拜非去吃不可,就一直想这些物质的东西,贪著就愈来愈多。你每天清清净净的,每天都读经典,决定比想著这些人事物清净自在多了。所以人不会过日子,尽自找麻烦、自讨苦吃,想一大堆烦恼的事情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