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(第三十九集)

蔡礼旭,群书治要360

  尊敬的诸位长辈,诸位学长,大家下午好。我们刚刚讲到是:

  恩盖天下。然后王天下。】

  这个『王』是带领,统领好天下的百姓。刚刚提到的是尧帝、舜王他们都能体恤到,每个百姓的状况需要。在第九册一千一百二十一页,有另外一个事例,也是体现『恩盖天下』。我们看倒数第五行,大家现在读这些原文,有没有感觉比较轻松,有吧?所谓生处转熟,多看、多背对文言文就熟悉,不会陌生、不会有恐惧。我们看「周文王作灵台」,建灵台。「及为池沼,掘地得死人之骨」,他们在做这个工程的过程当中,刚好挖到死人的骨骸。「吏以闻於文王」,把这个情况,下属去会报给文王。「文王曰:更葬之」,把它重新埋葬好。「吏曰:此无主矣」,这是没有人认领的骨骸,也不知道他的家人是谁,无主之魂,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是谁,都不知道。

  「文王曰」,文王说到,「有天下者,天下之主也」,拥有天下的人,所有的老百姓都是他的家人,他是主人,他要照顾好所有的家人。「有一国者,一国之主也」,有一个国家的,他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。「寡人固其主,又安求主,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」,我就是这骨骸的主人,我就是他的家人,何必还要去找,谁是他们家的家人、他们家的家人是谁?不用了,我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,我就要照顾好他们。然后就命令这官吏,衣棺应该可能是这骨骸旁边有衣服,我们说衣棺冢,都把它收拾好,然后把它埋葬好,还要恭敬对待他。因为古代对於安葬这件事,是看得非常重要的,让他能够安息,能够安心的走。

  所以「天下闻之」,天下的人听到这件事情,「皆曰文王贤矣」,都说到文王非常的贤德,为什么?「泽及朽骨,又况於人乎」。连对待枯骨都这么有仁慈之心,何况是面对还活著的人!「或得宝以危国,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,而天下归心焉」。或许很多其他的国家领导者,会觉得得到了宝反而会危及国家。当然假如是这得宝造成领导者的贪婪,玩物丧志那可能会危及国家。而文王得到的是朽骨,这个喻是明白,就老百姓能藉由这件事情,明白文王的仁慈,明白文王对老百姓的这种态度、心意。他说我是天下之主,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家里人,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,我要照顾好,所以「天下归心焉」。其实是祸是福、是宝还是灾,其实不在外,还在一个领导者他的存心。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,存心仁慈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,可能世间人觉得是坏事,可是因为他们在这个当下,流露了那分仁慈跟责任,反而让天下归心。

  就好像我们刚刚举的例子,尧帝他们遇到旱灾,他们遇到老百姓犯罪。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好的事情,可是在这个当下他们是反省自己、忏悔自己,这分存心、德行反而让老百姓感佩,甚至於是效法他,祸福其实都在人的一念之间。话又说回来,今天我们家里的孩子不听话,好事还是坏事?我也不能强迫你们吐出来,好坏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。你说你今天去检查,医生告诉你,这位仁兄你要坐好,必须告诉你一件事,你得了癌症只剩六个月的生命。好事还是坏事?有没有学习过差很多,这心态差很多,很多癌症都是被吓死的。其实那医生告诉他,是提醒他已经把身体用成这样了,身体变成这样谁造成的?自己。所以他把问题告诉我们,我们才能调整自己。有人把我们的不足告诉我们,好事、还是坏事?(好事)对!同样的道理,孩子有问题了跟我们家长有关系,孩子不就在反映我们家长的不足吗?孩子不也在提醒我们。可是问题是重点在於孩子的讯息我们怎么解读?我们对他失於照顾,他才会思想偏掉,这时候我们不只没反省,还指责他,那孩子的心就离我们愈来愈远。

  我们要了解「百善孝为先」,一个人他跟父母那分孝心愈疏离,他的人生愈茫然,最后茫然到就是行尸走肉,就是在纵欲而已。我们看起来他是行为不好,其实他的内心非常痛苦。我们自己想一想,我们多么希望父母看到我们的时候,是觉得安慰,是觉得光荣,我们多么希望我们的表现好,让我们的父母脸上都是笑容,没有一个人不愿意的。就像「暖春」电影里面讲的小花,有没有人没看过「暖春」?我要稍微顾及一下,因为刚刚才讲过,尧帝不是就像在厅堂一样吗?有一个人在墙角哭泣的时候,我们就不能讲得太高兴。同样的道理,你假如说都知道吧,突然看到一个人头低下来,那可能还有人不知道,赶快再讲一遍。不然你常常都说这些都讲过了,然后人家听了可能内心都觉得,怎么我都不知道,很难受。真的,有时人在聚会的时候,就讲得很高兴,有一个人根本搞不清楚状况,我们两个人还在那里乐得不得了,根本好像把他当作透明人,没看到他一样。两个人在那里乐得半死,而冷落别人,这是不妥当的。

  刚刚跟大家提到,人,其实孝心是他的根,人就好像一棵树,他要有根他才有生命力;会变成行尸走肉,那就是没有根。有时候孩子跟我们讲话很冲,你听起来很难受,难受是什么?还是我执作祟:你怎么这样对我?我你爸!气起来了。可是你假如想,父子有亲是天性,他的天性现在扭曲成对他爸讲话这么大声,他不就在给你呼叫吗?爸,我跟你的根快断了,我没有能力也伏不住自己的脾气。爸,你帮我把根接好!你看翟导演他在分享,照顾他老母亲九十几岁,那时候是八十几,现在九十几了。你看他说我人生最幸福的,就是回到家一推开门还能喊一声娘,我六十多岁的人了,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情。你看他那根多牢,他绽放生命力。对父母孝顺的人对国家就尽忠,他在各行各业都有好的表现。

  可是我们想一想,现在有多少孩子那个天性,跟父母的根还紧紧的握住?我们想想,现在为人父母者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?孩子又知不知道父母在想什么?可是这个大家要会听,我刚刚是先说父母要先知道孩子在想什么,你不要先去要求孩子。有时候讲这些经句很不好讲,就是这个道理,一听了我们不是先对照自己,反而变成要求别人,愈听心愈不平,要谨防这一点。父慈子孝,父母先慈爱了,孩子那个天性就继续保持,他本来就是这样。他现在不孝顺,不能跟父母连心,那是在成长过程当中,我们父母跟长辈没有护念好他的天性,父子有亲是天性,没有人教的。师长讲经的时候说,他有一次到日本,刚好十几个人跟著,其中有一个年轻妈妈,孩子才四个月。老人家抓住这个机会点:来,你们看她们母子的互动,你看母亲爱孩子的那个眼神,看孩子依恋他妈妈的眼神。有没有人教她们两个,说小婴儿,你就要这么看妈妈。天性!

 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通达人性,他在这个地方,看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教育观念,就是让一个人父子有亲的天性终身保持。你看翟导演人家六十几岁一提到妈妈,那个高兴他是终身这个孝都保持住。再把这一分孝心,延伸到去爱他的兄弟姐妹,去爱他的亲人、爱邻里乡党,最后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。这就是中国教育最重要的两个目的,从把他父子有亲的天性保持到终身,到推演这一分孝心,延伸出爱心来去爱天下的人。所以他走到哪都是好官、仁君,都是爱护老百姓的父母官,中国教育的这些智慧并不复杂。我们要想,明明小的时候父子连心、母子连心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自己有经验,托我姐姐的福有这个经验,那时候我小外甥坐月子常常在我们家,跟我们也很有缘。每一次我们在那里吃饭,突然我姐姐跳起来,然后就进房间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