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(第三十五集)

蔡礼旭,群书治要360

  尊敬的诸位长辈,诸位学长们,大家下午好。我们《群书治要360》进入第三个大的单元,是「贵德」。我们了解德是根本,它是学问,它是家道、事业的根本,也是治国、平天下的根本。这一、二个礼拜,连续有二、三位女士跟我提到,她说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强调女德,怎么不强调男德?我们在古代男子读书,所谓「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」,对他们德行的要求是很多的。所以诸位女同胞,是不是应该上一个男德的课?首先我们知道德是重要的,那怎么样增长自己的德行?古人有讲「观德於忍,观福於量」,一个人的德行能不能提升,看他忍耐、忍辱的功夫到哪里。天底下没有不能包容的人、不能包容的事,他的德行就大有成就了。所以德行要提升,就是修忍辱的功夫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还要成就学问、成就家和万事兴、成就事业,怎么可以不包容、不忍辱?

  所以我们女同胞们问我,说可不可以讲男德的课?我们说觉悟要从观心为要下手,善观己心。当我们动个念头都讲女德,都讲我,怎么不讲男人?请问这个念头是觉、还是迷了?所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,是仁者的心动。我们一讲到德行「正己化人」,道家讲的《太上感应篇》讲正己,首先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。孔子又说「正己而不求於人,则无怨」,这句话能举一反三,不正己而求於人必有怨。我们学了传统文化,学了圣贤教诲,应该是有德风,德风就要让人如沐春风。假如我们学了之后这个心态都是要要求别人,那叫台风,不叫春风。而且这位女同胞叫我讲男德,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?是在他先生面前讲的,就当著他先生面前:蔡老师,你都讲女德,为什么不讲男德?她意在言外我已经听出来。所以我们有时候都会被人家逼到,不知道要讲什么话好,只能说大家辛苦了。我也曾经遇过一个妈妈,把两个孩子带到面前来,蔡老师,鞠躬、鞠躬。压完头以后马上说,我这两个孩子都不听话,蔡老师你帮我教一教!我也只能:你好乖,先到旁边玩。

  所以增长德行,忍不住自己的控制念头、忍不住自己的情绪,光是在这个境界当中,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有要求就是控制。您看师长讲经当中叫我们要放下,从哪里放?放下控制的念头,放下占有的念头。什么时候放?不都在一切境界当中要观到自己的控制的念头。所以讲不讲男德?还是要讲这叫恒顺众生。刚刚是提醒每一个人,可不能说我提醒女的,那就又要有女同胞要举牌子:抗议、抗议。不是提醒女同胞,每件事情都是我们的学处,为什么?一个男人做到,他的太太必须要在人家面前说,要讲男德,那男人也要检讨了。怎么男人没有回应?男子汉大丈夫领妻成道!你看自古以来五千年的历史长河,女人把男人当天那样的尊敬,我们像天吗?自己照照镜子看看有没有天德?一个男人做到让另一半都不服,枉为男子汉大丈夫了,有辱男人这个身分。《太上感应篇》说「男不忠良,女不柔顺」,这是男德很好的标准。

  包含我们「贵德」里面十几个纲目,全部是男德应该遵守,第一「尚道」,这个人得要了解,他这一生最重要的,提升自己的灵性,这一生不能落到邪道,不能堕落下去。他得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,在明明德,在恢复本善,尚道。再来他要「孝悌」,一个人没有孝悌,就没有资格当万物之灵,竭忠尽孝才能称得上是两撇大字的人,顶天立地。而且要讲「诚信」,要有「度量」,男人没度量看起来就不像男人是吧?看起来像什么?像小人。小鼻子小眼睛,没有跟天地一样广阔的胸襟,怎么会值得依靠?包含「正己」的修养;包含要「谦虚」,谦受益。要「谨慎」,谨慎为保家之本,不注重德行败德这个家道就完了。做事的时候不谨慎,看错人、用错人,事业也就完了,谨慎为保家之本。包含要有恒心,「有恒为成功之本」;要重视道德学问的提升,「学问为济世之本」。一个人学习还要人家催促,这都不够好学了,这都没有责任感。好学才有智慧,才能利益到家人,利益到下一代,利益到生命的有缘人;自己不用功,谈不上责任心,自私心太强。包含一个人要懂得怎么样交朋友,出社会之后近朱则赤,近墨则黑,要有智慧分辨所处的环境、所交的朋友。这都是「贵德」的纲目,贵德的具体德目。

  我们上一节课讲「尚道」:

  天命之谓性。率性之谓道。修道之谓教。】

  我们明白了我们有本性、我们有自性,就知道这一生最重要的事:恢复本性,恢复明德。怎么恢复?靠修行,修德有功,修得很好放下很多习气,性德方显,我们本有的性德也慢慢恢复了。怎么用功?

  道也者。不可须臾离也。可离非道也。】

  一分一秒不可松懈,甚至於是念念都要在道中。「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」,什么时候有进退?一个念头迷了,他就兵败如山倒了。大家有没有经验,打个妄想回过神来,十秒钟经过了,甚至一分钟过去了有没有?请问大家,这一念不觉接著有多少个妄念来了?这叫正常现象。我们修行前几年叫屡战屡败,接著屡败屡战,要百折不挠,不屈不挠,因为修行它是一个过程。「生处令熟,熟处令生」的过程,它不是一蹴可几的,修行不能贪快,不能急,当下急的时候就是在迷了,急就是贪,贪快,贪一蹴可几那就愚昧了。所以为学,一个人求学问先把浮躁的心要调伏,一求快心就很浮躁了,怎么定得下来?这生是很陌生,什么陌生?仁爱、慈悲、孝悌、忠信很陌生,不常提起来。什么很熟悉?自私自利很熟悉,贪瞋痴慢很熟悉,你都不用给它say hello它就来了。你看我们要提起经教的教诲,还要深呼吸:经教怎么讲的?好不容易把它挤出来了。

  自私、情绪、脾气不用招呼一个接一个、一个接一个。比方你这个地方不对,不对我改不就好了吗?有什么了不起,我改就好了!请问大家这句话觉还是迷?我改就好了,你看那个态度还这么傲慢,不然你要这样?你看错上一直错错错错下去。所以这个惯性,我们真的警觉到了,这个修道你稍微放松都不知道退到哪里去了。修道第一关须打破什么?自欺,知道自欺已经不错了。习气使然浑然不知,贪瞋痴的习气起来了,他自己完全不知道,讲话那个苛刻讲到人家都已经心脏病快发了,他还讲得很高兴继续讲,不知道自己的刻薄,不知道给人的难受。这个时候很需要什么?旁边人的提醒,要善友为依,得要依靠旁边的亲人、道友提醒:你刚刚这态度不对,你要警觉,你没看你讲话人家眉头都皱起来,你都没看到。所以观心为要,善友为依,我们才比较容易发觉自己的问题,发觉过失了才能修,修正才能把它改过来。所以这句「不可须臾离也」,是相当重要的修行关键,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,这个念念都要观照,不可松懈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