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(第二十一集)

蔡礼旭,群书治要360

  尊敬的诸位长辈,诸位学长,大家下午好。「君道」上一次谈到「尊贤」,其实我们这一生要成就学业、道业,也都要遵守「君道」当中,修身的功夫。我们谈过的「戒贪、迁善、改过,包含「反身」,反求诸己。一个人一天有几个念头很难算,一个人一天面对的人事物也很多,念头对不对、态度对不对?都要能够反观自照、善观己心,德行学业才能增长,所谓「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」。哪里是进退?念头对了往前进,往上提升;念头不对了,就在往后退。所以「反身」对於我们这一生的学业、事业,甚至於家业,都是非常重要的修养。比方孩子行为出了问题,当下我们做父亲,或者做母亲的,能够冷静先反省自己的不足,才能把孩子的状况化险为夷,因为冷静才能找到好方法。假如当下起的是情绪,指责孩子,或者指责另一半,可能小事都会变大,可能家庭就失和。所以反身能不能做到,对於家庭的兴跟衰都是个关键点。

  能「反身」进而还能尊重圣贤的教诲,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,都是学而知之,透过学习,都要当圣贤人的好学生,这尊字就很重要了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我们每一次打开《群书治要》,有没有先恭恭敬敬行三鞠躬礼?行完礼了感恩历代的圣贤,把这么宝贵的智慧留给我们,用这种诚敬的心打开经书可谓「开卷有益」,打开了恭敬领受句句都有受用。尊重圣贤,包含尊重身边人的规劝,所以这尊重必须落在具体的处世待人当中。人家劝我们,我们不是口头上说好好好、是是是,这样就是尊重,那这种尊重就变成表面的功夫而已。做表面功夫久了人家心里就寒,就不愿意给我们提意见。

  所以「尊贤」,旁观者清,所有亲朋好友是为我们好,他们看到我们不足著急,愿意提醒我们,他们的这分心,我们要感激,要念著这分情意,更要虚心纳谏,接纳劝谏。所以《弟子规》期勉我们,「闻誉恐」,你们还没出定是吧?还是正在背今天要背的?用心像镜子,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在交流课程,不能再停留在刚刚十分钟以前的状态。所以学问要练不执著,随时要安住当下。刚刚大家在听课的过程,有没有人还留在昨天谁骂我一句话,我现在还很不甘心。人家骂对了,感激他的提醒;骂错了,还是感激,因为他把福报送给你。《了凡四训》说的,「世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,子孙往往骤发」。他明明没有错,还受到人家的指责、毁谤,人欠你,天还你,反而他的子孙很有福报,子孙有福当然他一定更有福。所以人家骂你是无中生有的,他把你的罪业消掉了,把福送给你,怎么会不感激他!所以诸位学长,我们的好日子从今天开始过,为什么?人家骂我们,都是送福报给我们,那天底下还有什么坏事?观念一转太平日子就来了,叫「事事是好事,人人是好人」。所以尊重具体来讲,珍惜、接纳,以至於听了以后要真改,人家看了欢喜欣慰,甚至佩服更愿意来提醒、成就我们。

  在《论语》当中夫子有说到,「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,改之为贵。巽与之言,能无说乎,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」。这句话大家有没有印象?还是还没二十一次?这句应该讲过不少次了。假如大家摇头,也是提醒大家,学东西不是用这里,用哪里?用这里。用记的最厉害差不多三个月就忘了,但是用心去领受、去感悟一辈子都不会忘。我们学圣贤教诲不是记知识,是用这些教诲来唤醒我们的良知、提升我们的德行,要能神交古人,把古人那种立身处世的精神领纳在心中。大家有没有经验,您这一生遇到的长辈亲人,给你讲一段话,你这一辈子都没有忘的有没有?举一下手。差不多一点好不好?我们都几十年了,连一段话都没有记在心上,那可惨了。你们还在电脑在那里搜寻是吧?好像还没搜寻到哪一段,那就是没有,有的话一想就知道了。假如一问,脑筋一片空白,提醒我们,这一生还没有用心去领受身边贤者,甚至是父母长辈的教诲。所以要善用其心,我们要用心来领受。

  我们看到,法语就是指圣贤经典上的教诲,这是超越时空的真理,不因为时空而改变。人只要不听法语,天下就要乱了,因为他偏离做人的常道。所以「要君者无上,非圣人者无法,非孝者无亲,此大乱之道也」。社会乱乱在哪?以下犯上。然后不听圣贤人的教诲,都听邪知邪说,邪师说法了。非孝者无亲,心里没有知恩报恩、孝顺父母的人生态度。甚至於现在严重到:妈妈养我、爸爸养我应该的,法律规定的。偏离人性太远!所以人失去了德行的根,他哪有不乱的道理?这里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,听到经典的话要恭恭敬敬的去领受。所以能无从乎,这是经典上的话,是真理不能不听。但更重要的听了以后,要照著去改正自己,叫改之为贵。你不去改,经典再好,也跟我们擦身而过,利益不了我们的人生;去做了才能得实益,所以要去改。而法语是经典,身边的人透过这些好的教诲来提醒我们。

  之言,我们听了点点头以后进一步要改。巽与之言,巽与就是人家非常恭敬、诚恳的称许我们、肯定我们,巽与之言。听了很欢喜,能无说乎?因为人家肯定我们、赞许我们,但高兴了不能高兴过头,不能整个得意忘形,不可以这样。进一步要怎么样?绎之为贵,听到称赞的话,这个绎就是人要懂得反思,我有他讲的这么好吗?他可能过誉了。其实这整个事情是大家的帮忙,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?甚至於想到这都是祖宗的恩德、祖宗的庇荫,绝非一人之功。

  我们之前学过,「介之推不言禄」那篇文章,大家记不记得?介之推辅佐晋文公,他在外流浪十九年,介之推忠诚到当他的君王饿到昏过去,介之推把他大腿的肉割下来给他的君王吃,能够损身体而为君王牺牲。后来晋文公回到晋国当国君,其他陪伴的臣子都开始邀功:我的功劳比较大。都希望能够得到很好的封赏跟官位,但只有介之推一句话都没有讲,就离开了。介之推觉得那是他为人臣应该尽的忠心,决定不是为了以后要回来封官爵才这么做的,这样的态度是有损君臣之义,而且在那里邀功我的功劳最大。介之推说到,「窃人之财,犹谓之盗」,拿取人家的钱财这是称作盗贼。「况贪天之功,以为已利乎」,况且还是贪上天、贪人家祖先的功劳,然后说是自己的功劳。一个好的国君能回国治理整个国家,造福於老百姓,这是他的祖上,甚至多少人流血、流汗才有这个机会,怎么是他几个大臣在那里拍胸脯说,是我的功劳?介之推这段话也值得我们省思。

  人这一生很难不邀功,成绩好觉得自己厉害,事业做得好都是我的本事。其实自我太强!没有父母的养育,没有师长们的教导,没有同仁们的配合,没有多少人的栽培跟信任,我们怎么能做出一些成绩来?所以不是邀功,而是感恩,而是自我反省。虽然做了一点事,但是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是不是还是犯了一些过失应该检讨。所以绎它包含了自我省察、反省,自我勉励。有时候人家肯定的也很实在,那我们也感恩他对我们的鼓励,进而自我勉励做得更好,不可以就这样自我满足,所以绎之为贵。听了赞许的话很高兴,但是不会自省、自勉,就变成志得意满,就不好了。从而不改,只是言语上顺从,却没有真正下功夫去改正自己的不足,孔子讲,这样的态度我也拿他没办法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