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普贤行愿品讲记27(4)

所以这个法门叫大不思议法门,维摩经称小不思议法门,这是大不思议法门,没有一个法门能够跟它相比,它能够包括一切法门,一切法门包不了它,境界太大了;修行实实在在不可思议,所以处处都是教我们明心见性,处处


  所以这个法门叫大不思议法门,维摩经称小不思议法门,这是大不思议法门,没有一个法门能够跟它相比,它能够包括一切法门,一切法门包不了它,境界太大了;修行实实在在不可思议,所以处处都是教我们明心见性,处处都是教给我们修一心不乱。再看下面一句,‘尽于未来一切劫’,这讲时间。所以修行的时间不是说我们有一个阶段,没有间断的;我们讲修学有期限,它没有期限的,修学过程当中没有期限,修行圆满之后也没有期限,所以佛菩萨才圆证三不退。如果有个期限,那么换句话说就有一个终结的时候,有始就有终,这个法门无始也无终。你们诸位细细想想我刚才所提出的要领,修清净心,清净心有始终吗?没有啊!清净心里头那里有始终?所以唯识里面告诉我们,方分时分都是不相应行法,方分是讲空间,东南西北、四维上下,时间讲过去现在未来,有没有这个事情呢?有这个事情,事是有,但是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没有具体的事实,是个抽象概念而已啊!而我们把这种抽象概念误会了,把它当作真的,真有这个东西,其实没有!能够把这一关突破了,就打破了时空,这才是究竟解脱。

  所以清净心里面没有十方、没有三世,所以才这么个说法,尽于未来一切劫。这种说法对我们粗心的人来说是莫大的勉励,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实,要不断地精进努力,不能懈怠,不能退转。‘赞佛甚深功德海’,佛的功德无量无边,赞叹不尽。你要想多知道一些,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,三十九卷差不多有半卷的经文,普贤菩萨赞佛功德,那就讲得非常详细了,一共有一百多首偈,那说得详细,这是第二讲称赞。第三段讲供养愿,‘颂第三愿’,在这一愿里面有三首偈子,也就是十二句,请看经文‘以诸最胜妙花鬘,伎乐涂首及伞盖,如是最胜庄严具,我以供养诸如来。’这一首是说明供养具,就是你供养的东西,当然我们能供养的东西太多太多了,此地也就是举几个例子来说,要一样一样说,说不尽的。但是这几样你要体会它的意思,华严处处都有表法的意思,一定要懂得,否则的话就是死在文字上了,你要能体会到真实义。

  第一句讲花鬘,鬘是花穿起来,穿成一环,古印度的人很喜欢用花鬘套在脖子上,因为佛经是在古印度讲的,所以里面有许许多多是当时的风俗。最胜就是最好的。妙花,不是普通的花,普通的花里如果加上表法的意思在里头,它就妙了。我们的佛前也供花,你们诸位看到了,有的人看到妙,有的没有看到妙,妙与不妙随心所转,也是随你心里变现的。佛前面为什么供花呢?开花之后就结果,花在先,果在后,佛就拿这个来比喻修行,修行就好比是开花,将来就一定证果。所以我们看到花就要想到我要修行,花开得茂盛,修行殊胜,我有殊胜的修行,将来一定有殊胜的果报。所以我们供佛菩萨面前花与果,诸位要知道它代表这个意思的,佛菩萨也不要看这个花,也不要吃这个果,他不需要的;花与果都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。

  花表六度万行,在本经里面就是代表十波罗密、十大愿王,你要看到这个,哦!我要修普贤十愿,我要修菩萨十度。通常经上讲六度,华严经把般若又展开来,一共成为十度,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,这是六度之前五度;那么第六是般若,它从般若里面再分开出来,后面有方便、有愿、有力、有智,那么般若波罗密是代表根本智,后面这四种叫后得智。如果讲六度,后面的后得智跟根本智是一个,统统在般若波罗密里头,细说展开来再分作方便、愿、力、智,这是华严经常常讲的十波罗密,你要修这个。见到花就提醒我们自己要修行,不要把它忘掉了,佛前面供的花代表这个意思。我们在外面看到花代不代表这个意思呢?山上看的野花又如何呢?给诸位说统统代表这个意思,甚至于家里画的画,彩画,只要看到花就想到我要修行。不是光看到佛面前的花,哦!它代表六度、代表十度、代表十愿;出了佛堂,外面花统统就忘掉了,这没有用处啊!这没有法子啊!果也是如此,佛前面供果代表菩萨涅槃,我们修净土的人最起码的是要往生净土,这是果报,代表这些。所以一见到果马上就想到我们修行目标是求证果,那么在任何地方,不管见到什么果都要作如是观,要提起自己修证的警觉,所以这个花鬘就妙了,这个供果也就妙了。

  你不懂这个意思,妙就没有了,所以妙这一字就是它能够提起你的觉观,妙在这个地方。否则的话你看到经文你要想供佛,找花供佛就找胜妙的花,到那去找去?你怎么找也找不到。你晓得这个意思了,随手捻来没有一样不妙。伎乐就是歌舞音乐,佛法在小乘法里面是禁止的,歌舞音乐是不能去观听的,听了犯戒的;大乘法里面不但不犯戒,还要唱歌跳舞来供养佛。你们看看敦皇的壁画,现在在台湾也看到不少,释迦牟尼佛跟大众讲经说法,天女在那里奏乐唱歌在赞叹,他是这个境界啊!所以大乘佛法是非常非常地活泼,真正是离苦得乐。虽然这些伎乐供养,佛菩萨心决定清净。我们那个修小乘的人为什么不可以呢?因为他烦恼太重了,那个心怎么清净都清净不了,天天去看跳舞唱歌,他心怎么能得清净嘛!他不够资格。真正到清净不染了,在这种境界里面完全不染是真清净,这才是真正的取用,只有乐没有苦。

  如果心地染著,乐里头有苦,乐叫坏苦,苦苦、坏苦、行苦,他有苦。以清净心来演奏、来听闻,跟前面讲了无不是明心见性,所以我们看到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不可思议,佛是真富贵,佛是真自在,佛是真快乐,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要学佛。如果学佛,个个都学得苦不堪言,我们学这个干什么?谁愿意学它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在此地一定要明了,这是很高的境界,所以华严的对象是法身大士,不是普通人;那么我们普通人见到这种情形不要见怪,高水准的确确实实是如此。所以佛法讲的境界,境界都是对程度不够的人;譬如在学校念书,大学生唱歌跳舞,学校不禁止,小学生行不行呢?不行,小学生一定不可以,那要去唱歌跳舞了,一定要受严重的处分。为什么?不够程度嘛!华严经是大学生的经典,大学生的境界。涂香,因为它后头还有很多香,涂香是涂在身上的,像我们现在一般用的香水一类的,是涂在身上的。

  伞盖,这也是供养具里面一种,也是表法的,伞遮阴的,好像我们在太阳底下打伞,伞遮阴的。盖是遮尘的,盖是宝盖,室内都可以用,遮灰尘的。那么它取的意思我们就晓得了,心地要清凉,要一尘不染,它表这个意思。所以在供养具里面,在台湾我们很少看到,在大陆的寺院,佛殿里面有,旁边有伞,像中国古式的那种伞,佛的顶上有宝盖,这些都是教学的作用。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具,我们讲教具就不恭敬了,恭敬心就差一点了,其实通通是教具。它是叫你看到之后,心里马上就警觉到,看到伞,我心里要清凉;看到盖,我要一尘不染。所以佛法在几千年前的教学就用艺术来表达,实在是高明啊!我们今天讲东西方教学方法进步,比起佛法差得远了。它用艺术来表达,时时刻刻提醒你,眼之所见、耳之所闻、身之所触,时时刻刻提醒你自己要修觉正净。如是最胜庄严具,如是就是像上面所讲的种种,数量就太多太多了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