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普贤行愿品讲记24(3)

所以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,同学们要记住天天欢喜,法喜充满,你的修行就有效果了,你就在菩萨道上。如果修得心里很苦闷,你要觉悟,你已经离开菩提道了,走到叉路上去了才会有苦。如果在菩提道上决定是法喜充满,他


  所以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,同学们要记住天天欢喜,法喜充满,你的修行就有效果了,你就在菩萨道上。如果修得心里很苦闷,你要觉悟,你已经离开菩提道了,走到叉路上去了才会有苦。如果在菩提道上决定是法喜充满,他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;绝对不是愈学愈迷,学到最后是离乐得苦。我看不少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,他得的结果是,他说我不学佛的时候还蛮快乐,愈学愈苦,他颠倒了;不学佛的人好像不迷,学了佛愈迷愈深,真是执迷不悟啊!离乐得苦啊!可怜!佛看到这个样子也会感叹,你曲解了经意。因此学佛还是要多听,不但要多读,一定要多听,有许多意思你看也看不出来,看注解也看不出来,必定要多听,所以修行真正是代众生苦。

  第三‘留惑’,这比前面境界要高,前面的境界我们可以办得到,那个修行我们可以做得到,我们要是有觉悟的话,现在就能做到了。第三我们做不到,第三是什么人呢?是圣人,不是普通人,阿罗汉以上的才行。阿罗汉已经了生死出三界了,这是我们讲最起码的,他修成九次第定,超越六道轮回,他可以不到六道里面来轮回了,可是想想众生很苦,我还是继续不断地留在六道帮助众生、教化众生,有这种人。但是像刚才讲了,六道是果报,没有这个业,他怎么会到六道来呢?阿罗汉要想再到六道来,六道的业不能断尽,要留一点;他有能力把它断尽,他不断,留一点。留一点干什么呢?再回到六道里头来受果报,来示现身形度众生,这真正是慈悲呀!慈悲到了极处。

  譬如你们在学校念书你们不是菩萨,菩萨怎么样呢?好了,大学毕业了,毕业就离开学校了,走了,不会再来了。为了要帮助后来的学弟们,怎么样呢?我毕业考故意考个不及格,留级嘛!留级才能帮助我这些后来的学弟,你看看慈悲不慈悲!所以这些阿罗汉都快要毕业了,他故意不及格,还留在三界六道里面,其实诸佛菩萨通通都是这样的,佛菩萨要不留惑,我们怎么会见得到他,他就不会到三界来了。他肯到三界来统统都是留惑,这是真正了不起,这真正是代众生受苦;有能力断而不断干净,那么由此可知阿罗汉以上的那些佛菩萨们各各都是代众生受苦,都有这个意思。不过到他那个境界里面,他是一切苦乐忧喜都不受,我们眼光当中他是代众生受苦,在他是不受的,他的心是永远清净的,这真正是大慈悲心的显露。

  再看第四种‘舍命’,当然这个里面也是有神通的;如果没有神通的话,必定是对于佛法非常通达的人,他才能做到。如果自己在佛法上没有成就,这一条我们做不到,舍命,舍生命!‘若见众生造无间业,当受大苦’,无间业,他造堕阿鼻地狱的罪业,那堕地狱太苦了,我们想救他又没办法。‘愿自断命,先堕地狱;彼堕狱时,令彼脱苦,乃名为代。’,这是真代,所以这决定是阿罗汉以上的大菩萨,他看到你造重业了要堕地狱,他先到地狱等你,你到地狱的时候,他来为你说法,他来劝你回头,这真是像地藏菩萨干的事情,地藏菩萨就是这样的,那么这是一种舍命。还有一种舍命这是我们世间人能做到的,问题是你肯不肯干,你肯不肯牺牲舍己去救人。看到一个人造无间罪业,你晓得他造这个罪业必堕地狱,也是没有方法劝他回头,这怎么办呢?当他这个业还没造成的时候把他杀了,诸位要晓得这个杀不是犯戒,这不是犯戒,这叫开戒。

  譬如佛经里面有这么一段公案,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在行菩萨道的时候,过去多生多劫之前行菩萨道,有一次跟到一个贸易团体乘船从海外回来,这个船里头带了许多珍宝财物,其中有一个人起了一个念头,要想把同伴都害死,他把财物独吞了、独占了。菩萨有他心通晓得了、知道了,这时候没法子劝他;你要劝他不能这样做,这样做将来有罪业,那他头一个杀你,为什么呢?我的秘密被你知道了,首先杀你灭口。没法子,利令智昏,不会回头的,菩萨在这时候怎么办呢?他这罪业成功了,他要是实现了、造成了,他要欠全船几百人性命,他欠命债;那么又偷盗,夺了人家这么多财富,他犯了杀、犯了盗,这是性罪,这个罪业不是少,是重,要杀几百人的性命必定堕无间地狱。趁他这念头才起,还没有实行的时候,先把他杀掉,他被人杀了,他没有罪,他虽然起这个念头,这念头并没有实行,换句话说,他堕落不会堕到地狱去。这个事情没成功,想害人没害成,前面讲他想做恶事没做成,所以他这个过失小,他没有罪,有过,他绝对不堕地狱。这等于是从地狱里把他救出来,从三恶道里救出来。菩萨这样做有没有罪呢?有杀人当然是有罪。菩萨的愿望是宁愿我堕地狱,不叫你堕地狱,这不得了啊!这就是代众生受苦,他是大慈悲心杀他的,为代他受苦而做这样重大的牺牲,这是舍命。

  第五种‘由初’,初是什么?我们初发心的时候曾经发过这个愿,‘谓由初发心时,有愿在先,愿常处恶趣,乃至饥世身为大鱼,即名为代。’这也是讲释迦牟尼佛因地行菩萨道的事情,在饥荒的时候,菩萨示现大鱼,故意游到岸边被人捕去,他们可以能够饱食解决他的饥荒,那个鱼是菩萨变现的,这是真正以身代苦,但这也不是我们平常人可以做得到的。第六个意思是‘同真,谓愿是修善,苦是修恶,二修皆性具,故曰同真。’善恶无自性,性就是真如本性;真如本性悟了就是善,迷了就是恶,所以就是自性迷悟不同而已;相不同,作用不同,体是同的,所以体叫同真。‘以即真之大愿,潜至即真之苦处,令彼潜消即名为代。’这就是诸佛菩萨冥冥之中加持一切众生,所以有一些人做恶,他会受良心的责备,那就是佛菩萨加持的。有一些人做恶他良心也没有自责的,这就是佛法里叫一阐提,没有善根,这种人是少数,毕竟不是多数。

  譬如前几天报纸上判刑那个卖馊水油的,法官问他有没有后悔的意思,他一点都没有后悔的意思,这在佛法叫一阐提。一阐提是断了善根的人,断善根的人果报一定在地狱,他是一点善根都没有,造一切恶事不知道后悔,没有良心责备;我们一般讲丧尽天良,没有良心,这个罪恶是很重的。只要还有一点良心在,佛菩萨冥冥之中都会帮助他,所以他的良心常常会发现,一定能够改过自新。那么第七‘指体,菩萨以法界为身,自他不二,故众生受苦即菩萨受苦,无有异也,故须代苦。’这就是佛菩萨为什么要发心代众生受苦,那就是佛菩萨的观念跟我们不相同,我们不晓得宇宙人生的真相;他知道,他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,是真正的自己,所以众生苦的确就是自己苦,众生乐确实就是自己乐,所以后面讲到恒顺众生就是基于这一个道理来发明的。为什么令一切众生欢喜就是供养诸佛,就是令诸佛欢喜;那么你叫众生受痛苦,就是叫佛受苦;叫众生受难,就是叫佛受难,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,而后才晓得如何来修供养佛、供养菩萨、供养三宝,一定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这一段我就跟诸位介绍到此地,然后我们再看经文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