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普贤行愿品讲记4(3)

这个道呢,是讲证道。因为你现在还没证果,你在证果之前,叫道前普贤。那么普贤菩萨是地上菩萨,诸佛菩萨是指地上菩萨而言的;但是在没有登地之前也称,叫做道前普贤,就是你地前,你还没有登地。按照华严经,它一


这个道呢,是讲证道。因为你现在还没证果,你在证果之前,叫道前普贤。那么普贤菩萨是地上菩萨,诸佛菩萨是指地上菩萨而言的;但是在没有登地之前也称,叫做道前普贤,就是你地前,你还没有登地。按照华严经,它一共是五十一个阶级,前面是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这都叫做道前普贤。那么从初地到十一地,这个十一地就是等觉,这叫道中普贤。那么后面还有一个叫道后普贤,道后普贤就是己经成佛了;成了佛之后,又退到菩萨位子上来,叫倒驾慈航,那叫道后普贤。那是究竟圆满之后,完全回过头来帮助众生,帮助别人,这个人慈悲到了极处啊!那叫道后。

可是依照这个方法学,一定要认真,一定要认真学,决定能有成就,决定有成就。用十大愿王,把十大愿王变成我们实际的生活行为。所以后面这一章,最主要的就是十大愿;我们在此地研究探讨,也是以十大愿为中心,这个我们要细说。那么后面,它还有很长的偈颂,如果时间不够,偈颂我们可以省略掉,我们特别著重在十大愿,长行文里头十大愿。诸位请看第十一面第三行,‘普贤菩萨,以十大愿王,导引华藏海众,往生极乐。故古人拾取净土三经之下,为净土四经。时人多有作为日课,深有见焉。’这个几句话在此地很重要,因为它代表整个的佛法。华严是佛教里头的根本法门,一切经都是华严的眷属;好像一棵树一样,华严是根、是本,根本。其他一切经,一切法门,都是那些枝枝叶叶,枝叶花朵,都是从这个根生的,它是根本法。既然是根本法了,根本法里的十大愿王,根本的根本,我们要明白它这个意思,那么十大愿王既然导归极乐,也就是整个佛法,修学都是以西方极乐世界为中心。

我们如果在华严经上,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,整部大方广的经义,那你就都得到了;它的精华,你就得到了。我自己修学念佛法门,所以能够有坚定的信心,一点犹豫怀疑都没有,死心塌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这个信心是从华严经上建立的。我讲华严经讲了十几年,算时间,超过三千个小时,所以才知道净土的可贵,才知道一切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净土。如果没有这十几年的华严经,我对这个法门没有办法建立起坚固的信心。所以这个地方有这几句,我特地在此地念给诸位听听。华藏海众,这是讲华藏世界,华藏世界就不是一个娑婆世界,也不是一个西方世界,这个里面世界太多太多了。诸位要看大经,华严经华藏世界品,那一品经专门讲宇宙世界状况,这里面说华藏世界有二十重世界;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还同在一重。

好像二十层大楼,我们同在一层,西方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个佛国度,原来很近嘛!在一层啊,不太远,可见得这个世界之大,真是无量无边。那么通常我们讲十方世界海,这个里面有无量无边的佛菩萨,普贤菩萨劝这些修行人,到最后统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所以我在这里得了一个结论。依照天台家这个经;谛闲法师是天台祖师,近代的天台祖师。天台判教是判四教、藏、通、别、圆、那么成佛有藏教佛,有通教佛、有别教佛、有圆教佛。成佛,成那一种佛,那程度上相差很远,不能一概而论。如果成佛成藏教的佛,通常我们在经上讲三大阿僧祗劫,都是讲藏教佛。藏教佛、通教佛、别教佛,在他方世界可以修成,没有问题,华藏每一个世界里面都能够修得成。

可是你要修圆教佛,那就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你要在此地要能看出这一点。假如在别的世界也能成圆教佛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就没有意思了,就没有意义了,别的地方一样有成就,何必到这里来?别的地方不能成就,才到这儿来呀!所以说圆教的佛一定是在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在华严经上得到这么一个结论。而圆教佛正是善财童子在请教善知识里面,第一句话所说的,我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;那么这一句也是梵语音译过来的,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。藏、通、别佛,都是属于正等正觉,因为它上面还有上,不是到顶头,它还有上,所以要成无上正等正觉,那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要把这一个事实真相搞明白了,才晓得任何一个法门,你修学成功了之后,还是要到西方,那就不如我现在直接到西方多好呢!何必拐弯抹角呢!要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,我们对于这一个净土法门就死心塌地了,才晓得任何一个法门比不上这一个法门。

如果有更好的法门,文殊菩萨不会教善财童子念阿弥陀佛,普贤菩萨也不会劝他到西方极乐世界,所以才晓得这根本法门里面,给我们提出一个最根本的法门,就是念佛求生西方世界。许许多多人不懂这个道理,现在在外国,一窝蜂地学禅、学密,禅是口头禅,密是邪门外道。认真地学密学上几年都神经兮兮的,很不正常。到最后的结果,我们的结果到西方世界,他的结果到疯人院,到神经病院,糟糕不糟糕!可怜啊!人都是好人,不是坏人,路走错了,活的时候,走到神经病院作为一个终了;死的时候还要入阿鼻地狱,可怜啊!实在是可怜。所以国外我不能不去,有很多人劝我不要出国,我说不能不去,看他们太可怜了。一些到外国的法师不敢提净土,因为净土人家瞧不起,不敢提,不好意思说。

那么我到国外,特别强调净土,还有人相信,相信的道理什么呢?他讲密,我也懂得,我讲它,比他还高明;他说禅,我那个六祖坛经讲过很多遍,禅宗的大珠和尚语录、永嘉禅宗集、证道歌、金刚经,我讲过很多遍,我的口头禅比他高,他讲不过我。你们所会的所懂的,我也都会也都懂,我念佛。所以他们听了之后才相信;有不少人听我讲过之后,转过头来,舍弃了禅、密,跟我念佛,这是好现象。如果我到外面讲的时候,人家也排斥,不接受,我就会回来,再也不去了,好在转头,回头的人很多,所以不能不去。那么名题,我们就介绍到此地。那么下面呢,这是说五重玄义里面也是重要的一部分,就是显体、明宗、论用,这是经的大意里头,主要的意趣。体,前面跟诸位略略地介绍了,就是理论的依据;佛说这部经,是根据什么样的理论来跟我们说的。

如果理论、依据,我们不明了,不清楚,我们对他的信心就不会坚固。所以讲经跟注经,一定先要把这个部分给我们说明,说明之后,使我们对它产生信心,产生浓厚的研修的兴趣,所以这一段非常地重要。它一开端说,‘名为宾,体为主。名是假名,体是实质。’这是显体。它有真实的理论基础,言语文字都是假名,我们要藉这个假名去悟入实体。实体是什么呢?就是前面讲的心性,它是以一心,一真法界为体,是我们的心性,所以读经、听经,要藉听与读,悟入心性,这叫善听。假如你专门记这些名词、术语,那没有用,那就是清凉讲的增长邪见;把你所学的,统统变成了所知障,障碍了你本性的显露,这个就坏了。这也是佛法在传授的时候,最困难的一桩事情,就怕听错了,听扭了,曲解了意思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