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三六卷(4)

【是国王等,当得三劫为帝释身,受胜妙乐。】 这是讲他布施所得的果报。‘三劫’是三小劫,也就难得,这福报就太大了。“三劫为帝释身”,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,他到忉利天去作天王。所以有许多人读了这段经文懵懵


  【是国王等,当得三劫为帝释身,受胜妙乐。】
  这是讲他布施所得的果报。‘三劫’是三小劫,也就难得,这福报就太大了。“三劫为帝释身”,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,他到忉利天去作天王。所以有许多人读了这段经文懵懵懂懂,到处去建塔、建寺,去建佛像,求著来生到忉利天去作天王,能不能做到?那要打很多问号。大家细细想想我刚才说的这一段话,今天在佛法里面修福,提倡佛陀教育,这才是真正修福,真正有这些热心的人士从事于这个工作,我们帮助他建立弘扬佛法的道场。我们要真正认识,从释迦牟尼佛本身以及他的弟子,包括我们现在出家、在家的这些佛门弟子,尤其是出家人,他到底是个什么身分,我们要给他定位、要给他肯定,他们所做是社会教育的工作者,这是他们的身分,他们从事的是社会教育。而且更难得的他们是一个义务教育,讲经说法就是授课,一般学校里面上课还有钟点费,有工资可拿,佛弟子这些出家人,在外面讲经说法为大家授课,没有工资、没有钟点费,一无所求,所以是个社会教育,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。我们如果用这种眼光来看待,你就会对于这一些从事于教育工作的人,真正生起尊敬之心,为什么?别人办不到,这在一般讲他们是真正牺牲奉献。学的时候很辛苦,自己学成之后对社会服务也很辛苦,一生当中永远过著清苦的生活,为社会大众做个榜样,做个好样子,帮助人觉悟。

  当然佛门里面也是龙蛇混杂,有真正发心好的出家人,佛的好学生,也有一些假借著佛门招摇撞骗,欺骗信徒,贪图供养,有,不是没有。我们修福的人要有慧眼,要看得清楚,如果遇到贪图供养、欺骗众生这一些不肖的出家人,我们也不必去责备,我们不供养他就是,不帮助他造业,这就很好。希望他能够回头是岸,人哪有没有过失的,古人常讲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”,所以我们供养人要劝导他、提醒他,希望他回头。他能回头,能够修福,能够以自己的智慧身体,真正从事义务的社会教学工作,这就是大布施,整个身心奉献给社会、奉献给人民、奉献给众生。我在北京看到有很大的招牌,上面是毛主席写的“为人民服务”,佛教就是为人民服务,为一切众生服务,决定没有一丝毫私心,决定没有一丝毫求报酬的这种心愿,这叫佛菩萨;如果在服务里面有占有、贪图享受,那就是凡夫,那就不叫佛菩萨。希望我们学佛的人,对于佛经的义趣,经上常讲“深解义趣”,你解得浅还不够,深解。佛经上讲的果报正是一点都不假,得的果报,譬如说你三劫作天王,就以天王的身再行布施,佛家讲“舍得”,你得的果报也要把它舍掉。怎么舍法?福报与一切众生共享,不是自己独享,与一切众生共享,这个福报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。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:

  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,回向法界。是大国王等,于十劫中,常为大梵天王。】
  布施的事同样,并没有增加,还是布施这么多,心要不一样福报就不一样,布施的福随著自己心量在产生变化,能把这一些布施的福,自己不要、自己不享受,愿意把自己布施的福报、修行的福报,给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去享受,自己完全舍弃掉,是不是你的福报真的就没有?不是的,更大。前面是三小劫,这是十大劫,‘常为大梵天王’,你这个福报怎么会舍掉?舍不掉,愈舍愈多,愈施福愈大。这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,真正明瞭事实真相,他才愿意做、欢喜做,决定没有吝啬,全心全力在做,一丝毫保留都没有;他懂得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知道这个作法才是应当的、才是该做的。在这一节里面,青莲法师的注解注得很多、注得很详细,说明为什么要回向,诸位自己能看得懂,我们就不多说了。再接著看下面的经文:

  【复次地藏,若未来世,有诸国王,至婆罗门等。】
  这一句都是讲能布施的人。‘等’,包括我们大家都在里面。

  【遇先佛塔庙。或至经像,毁坏破落。乃能发心修补。】
  这段是教给我们修补旧的寺庙、塔像,功德超过新建。这个道理在哪里?理甚深甚广,在我们现在讲,旧道场有它历史的根源,有它文化的背景。他这里面说了三个意思,第一个“人胜”,过去有很多人在这里修行证果,我们走进这个道场,真的自自然然就起见贤思齐念头,生起这个心,这个力量很大很大。像我们今天如果到庐山看东林寺,立刻就想到当年慧远大师在这里念佛、在这里成就,尊敬的心、效法的心立刻就生起来,新建道场没有这个能力,所以这是修旧的功德超过新建。第二个“令他起信”,这个道场源源流长,自古至今代代不绝,因为新道场建立,别人到那个地方去参访,信心总不如旧道场的信心坚固。第三个“报恩”,报祖师大德之恩,祖师大德的道场要维护,我们今天到苏州看到灵岩山的道场,就会缅怀印光大师的德行,这一定的道理。在海外这些弟子们,只要有机缘出钱出力,把祖师的道场恢复,报祖庭之恩。这就说明修旧的比建新的功德还要大。

  ‘遇先佛塔庙’,祖师的道场。‘或至经像’,经书,旧的经书,那个价值高,旧的经书已经传了多少代,你想一想前面多少人读过,今天传到我们手上,我们读了之后还要传给后人,这一份的恩情,你知道有多深?这是故旧超过新印。它这里面有一份恩德感情存在其中,这是新印的经书里头没有,旧的本子有这份恩情在里头,所以旧的东西要修补。但是我们现在印刷这些纸张修补不容易,这的确是西洋人的观念,旧的就不要、就丢弃。中国过去这些古书可以修补,线装书纸质非常柔软,在中国大陆印书最普通的毛边纸。我们今天诸位看到这个书道林纸,这种纸张能保持多久?大概能保一百多年,一百多年之后这个书就变成灰、变成粉,你看到这个纸张很好看、很漂亮,经不起时间的考验。中国的毛边纸,你看到土土的、黄黄的、软软的,没有外国纸张好看,毛边纸可以保存五百年。比较考究一点的用连史纸,现在不晓得大陆线装书有没有连史纸,连史纸非常软,过去民国初年上海哈同印的《频伽藏》是连史纸,过去比较好一点的书都用连史纸来印,连史纸非常软,可以保存一千年,如果有损坏可以裱褙,所以确确实实能够保存几千年没有问题。这是中国文化跟外国东西不一样的地方,外国东西好看不耐久,中国东西不好看很耐久。修补旧的经、旧的佛像,旧的佛像多少人拜过,多少人供养过,所以是‘毁坏破落,乃能发心修补’。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观念,这正确的观念,不要以为修补旧的佛像功德不大,建新的功德大,新的建筑得富丽堂皇,非常美轮美奂,不晓得修补旧的比新建的功德要大很多倍,实在讲没办法说。再看底下这段经文: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