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三六卷(2)

【何以故。】 世尊为我们解释这个道理。 【缘是国王等,于是最贫贱辈,及不完具者,发大慈心。】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,因为修布施的人他发的是大慈悲心,大慈悲心跟佛的心相同。佛家讲慈悲略说有四种,世间人只有


  【何以故。】
  世尊为我们解释这个道理。

  【缘是国王等,于是最贫贱辈,及不完具者,发大慈心。】
 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,因为修布施的人他发的是大慈悲心,大慈悲心跟佛的心相同。佛家讲慈悲略说有四种,世间人只有“爱缘慈悲”,他爱你对你就慈悲,不爱你他对你就没有慈悲心;慈悲是关怀爱护,全心全力的帮助你,他不爱你这就没有了。世间有智慧的人、有大福德的人,他有“众生缘慈悲”,他懂得爱自己也爱家人,爱家人他也爱国家、也爱民族,乃至于爱护世界一切众生,这个人心量就大了。有大心量的人,大多数在社会都是属于领导阶层的人物,他有大的爱心,他布施供养服务的层面广。到菩萨,菩萨觉悟了,菩萨的慈悲心称为“法缘慈悲”,像我们刚才说,我们把一切众生当作是自己过去父母、未来诸佛,这个样子修孝敬、修供养属于法缘慈悲,法缘还是有条件的。如来果地上大慈悲心没有条件的,决定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完全是自自然然的,佛法里面讲“法尔如是”,这才叫做大慈悲,那个福报无量无边,绝对不是众生缘、法缘能够比较的。

  这个人发的心是大慈悲心,跟佛是一样。我们今天要学佛、要修大福报,你要懂得这个道理,你要明白这个事实,我们能做。有钱、有财富的人布施,他们布施得多,我们没有财富、没有能力,我一个月只赚两千块钱,我能把两千块钱统统布施掉,我的功德是圆满的。人家一个月赚几十万、赚几百万,他布施个几万,他的功德不圆满,为什么?是他力量里面的几分之几。我福报小的全部都拿出来,这个比例我的布施供养是百分之百,心是百分之百,事也是百分之百,得的果报就是百分之百,佛法这才叫平等法。绝对不是有势力、有财富的人才能修布施,贫穷人就不能修布施,那这样一来贫穷不是生生世世都贫穷,富贵不是生生世世都富贵,哪有这种道理?因此,我们真正明瞭佛在经上讲,往往贫贱之人来生是大富大贵,这一生大富大贵的人,到来生他的富贵降等降低了,为什么?享受富贵的时候布施很难做到圆满,道理在此地,这才叫天道公平,贫贱之人能够修大福报。

  佛在经上也曾经给我们举例说,好像他这个地方,没有举这个故事,在小乘经上讲过。一个要饭的人,这是贫贱到极处,人家给他一文钱,这很少。这个要饭的正好遇到佛在托钵,想到自己身世非常凄惨,过去生中没修福报,看到佛在托钵,就把这一文钱恭恭敬敬供养佛陀。这个要饭的是个女人,七天之后她死了,因为种的这个福,她投生在大富长者之家就享福,长大成人之后她做了皇后。一文钱布施佛的供养得这么大的福报,这是在一般人讲很难相信,为什么得这么大的福报?她发的是大慈心、真诚恭敬心,福是从这里生的;不是在一文钱,一文钱值什么,在她的心。

  国王财富多,布施人民、养育人民、教导人民,如果要不是以大慈悲心谦虚卑下,他的福报就修得不完全,这一生作国王,来生就作大臣,再过一生官就愈做愈小,愈往下去了。虽然在财富上布施得是多,心不清净、心不够慈悲,所以从大慈悲降到法缘慈悲、众生缘慈悲、爱缘慈悲,那就是一世不如一世。佛在经论里头把这个道理跟我们说得很多、说得很详细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,要记住一切时、一切处,处事待人接物,记住佛给我们讲的话是真的,所以要以谦虚恭敬对待一切人,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人。帮助一切人,帮助自己的父母,帮助诸佛如来,你说我们这个心多欢喜、多快乐!果报得福利的大小全在你的用心,不在乎你布施之物有多少,在乎你的心。下面这是讲果报。

  【是故福利。】
  他所得的福,他所得的利益。

  【有如此报。】
  这就是前面的比喻,他的果报等于布施一百个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如来。由此可知,我们要想布施一百恒河沙诸佛如来,哪有这种机会,你怎么可能修这个福?可是有等同的,你能够以大慈悲心,就是佛讲,确确实实是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,贫穷下贱你以这种真诚恭敬心去布施供养,你就得福,等同布施;恒河沙很细像面粉一样,恒河比我们中国长江还要长,你想想那个里头沙多少?佛讲到数量多通常都用恒河沙数来比喻,一条恒河沙数就不得了,一百条恒河沙数没法子说了。前面佛在故事里头跟我们讲,一个贫女要饭的,一文钱真诚恭敬供养佛,来生得皇后的果报。你能够供养布施一百恒河沙数诸佛如来,那你这个果报,你的福报多大,没法子说。佛说这些话,实在讲绝对不是一个善巧方便,叫我们去照顾贫贱之人,照顾贫苦的老人,不是这个意思。佛讲的是真话、实话,一点都不假,事实确实是这个样子。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,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,所以在我们周边到处都是福田,我们不知道种福反而去造罪业,这就是佛经里面常讲“可怜悯者”;福田就在你周边,你不晓得种福,你还在造业,你说多可怜!

  什么叫菩萨行?懂得修福的人都是菩萨,懂得布施供养的人,这个人就是菩萨。我们在生活是布施供养,我们的工作也是布施供养,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,我这个行业、我这一个工作,是为社会大众服务,是为一切众生服务,你只要有这么一个心态,是布施供养。我这个行业是为了我赚钱,是为我家庭,为我儿孙著想,你把这个福田就当面错过。同样做一桩事情,就是一念之差,一念自私就是凡夫就造业,一念为众生、为社会,那就是菩萨、那就是佛,一念之间。念头转过来超凡入圣,你所得的福利无量无边,如同诸佛如来果地上一样。我们在《华严》里面看到毗卢遮那佛,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看到阿弥陀佛,他们所得到的福利我们也能得到,他们会修,我们如果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我们也会修,福利等同诸佛如来。

  【百千生中,常得七宝具足,何况衣食受用。】
  这个福报不是一生一世,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,就看你那个念头能不能转过来。人有福报智慧也开了,所谓是“福至心灵”,福报现前,心思也灵敏了,智慧就现前。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,实在讲慧就是觉悟、就是明白,福是行事,这一下明白了,了解事实真相,慧就开了。知道为一切众生是对的,是应当要做的,为自己是错的,是不应当做的,你智慧开了。从今而后起心动念,念念为众生、为社会、为人民,不会再有一丝毫的私心,这是你智慧开了。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从早到晚,从年一到三十,无一不是奉献,无一不是布施供养,你这个福报多大。青莲法师注解诸位自己去看,他注得很好,引经据典。请看下面经文: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