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(4)

现在社会,工作越来越紧张,生活的压力一天比一天沉重,对苦的感受越来越深,越来越明显。因而对佛法的弘扬,尤其是对《无量寿经》的弘扬,显得越来越重要,越来越迫切了。 本经的宗旨、目标、方法,都在经题上,你


现在社会,工作越来越紧张,生活的压力一天比一天沉重,对苦的感受越来越深,越来越明显。因而对佛法的弘扬,尤其是对《无量寿经》的弘扬,显得越来越重要,越来越迫切了。

本经的宗旨、目标、方法,都在经题上,你看看,这个多么明显。无量寿,我们要求的就是无量寿啊!庄严,就是幸福、美好,我们希望的就是要生活得愉快、幸福、美好。怎么才能得到呢?有清净心,平等心,觉而不迷,你就得到了。所以,清净、平等、觉,是方法啦。用什么方法来修清净、平等、觉呢?一句南无阿弥陀佛。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,是真正不可思议啊!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典归纳起来说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;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再归纳起来,就是《无量寿经》;《无量寿经》再浓缩一下,就是四十八愿;四十八愿再浓缩一下,就是四个字──阿弥陀佛。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部大藏经的总纲领。几个人知道啊!我再告诉诸位,我们这一生既然决定要往生,跟阿弥陀佛就不要太客气了,太客气会误事的。有人问莲池大师:你教别人怎么念佛?他说:我教别人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。人问:你自己怎么念?他说:我只念‘阿弥陀佛’。人问:这是为什么?他说:我是决定要往生,客气话就不要说了。‘南无’是客气话,意思是恭敬、礼拜、皈依。经上讲的执持名号,名号是四个字,没有‘南无’,所以那些客气话我就不要说了。还有人问,阿弥陀佛的像,我的房间、客厅可不可以供?我说统统可以供。为什么?因为我想二六时中都不愿离开阿弥陀佛,我一睁开眼睛,就要看到阿弥陀佛,使我的心得到真正清净。 假如说我供在客厅里、房间里,阿弥陀佛说不恭敬呢?那么恭敬好了,你念佛的因断掉了,净念相继断掉了,就不能往生了。为了恭敬阿弥陀佛,还要搞轮回,这可是冤枉啊!这绝不是阿弥陀佛的意思。阿弥陀佛希望你快快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他见面。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阿弥陀佛的佛像和佛号,那里都可以贴,那里都可以供,不要顾忌!真正发愿往生了,什么顾忌都没有了。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如果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那就处处有障碍了。这部经是无障碍的法门。但是,我们要对那些还没有生起信心,还没有真正发愿往生的人,应该劝他,不干净的地方不要供,应当恭敬一点,种一点善根。

‘我作佛时,光明无量,普照十方,绝胜诸佛。胜于日月之明,千万亿倍。若有众生,见我光明,照触其身,莫不安乐,慈心作善,来生我国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’

这一段包括两愿:‘光明无量愿’、‘触光安乐愿’。在弥陀经里,世尊为我们介绍‘阿弥陀佛’这个名号时,提出两个解释:‘无量寿’、‘无量光’。其实,‘阿弥陀佛’这四个字,是梵文音译的。梵文‘阿’翻成中文是‘无’,‘弥陀’翻作‘量’,‘佛’翻成‘觉’,意思就是‘无量觉’。无量包括太多太多,整个法界,一切心境、事理,无所不包。无量里面,佛用寿与光作为总代表。这很有意义。因为光明遍照,代表空间;寿命三纪(过去、现在、未来),代表时间。说时空,当然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了。这个一切法统统要觉。觉就是都要知道,都要通达明了,觉而不迷。所以这是光明遍照的意思。

无量光寿是我们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德能。在佛的眼光当中,十法界的众生与佛是平等的,无二无别。为什么会有十界差别呢?就是因为众生有分别、执著、妄想。这三样东西越多,你就迷的越深,在十法界的地位就越低;如果迷的浅,你觉悟的程度就高了,你的地位也就提升了。声闻——缘觉——菩萨——佛。到佛,就觉悟圆满了。丝毫分别、执著、妄想都没有了。阿弥陀佛这一愿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的。

‘光明无量,普照十方,绝胜诸佛。’阿弥陀佛怎么能越过诸佛呢?实在讲是真的超过。因为每个人的愿力不相同,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,超过一切诸佛在因地所发的愿。因此,他在果地上的成就也就特别地殊胜。世尊在本经中赞叹阿弥陀佛是:‘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。’赞叹到了极处,无以复加啦!

阿弥陀佛的光明普照十方,有没有照到我们本人呢?这是我们最关心的。弥陀光明无所不在、无所不照啊!而我们自己跟阿弥陀佛的光连不上。为什么连不上?不是他的光明没有照到我这里,而是我们自己有障碍,把这个光明障碍住了。我们自己有业障,业障障碍了佛的光明。什么叫‘业’?‘业’就是活动。我们一切的活动正在造作的时候叫做‘事’,‘事’的结果叫做‘业’。活动有身、语、意三大类。业有善业、恶业,不管善业、恶业,统统是障碍。障碍什么呢?障碍你的清净心。因为清净心里没有‘业’。

业障的根本是什么?就是妄想、执著。试问,我们有没有妄想、执著?有妄想、执著,就是业障。妄想、执著越重,业障就越重;妄想、执著轻,业障就轻。一个学佛的人,业障习气一年比一年少,一个月比一个月少,你的修学就有进步,也就是有功德。积功累德,这才是真正的修行。不然的话,‘喊破喉咙也枉然’,没有用的。要想真正消除业障,使我们的妄想、执著、烦恼一天比一天轻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《无量寿经》。在佛所有法门里面,这个法门特别有效、快速、殊胜。这就是弥陀光明普照,弥陀光明绝胜诸佛。

下面一句,‘胜于日月之明,千万亿倍’,这是比喻。其次的意义就是‘触光安乐’。‘触光安乐’用最浅显的言语来说明,就是接受《无量寿经》,从今天起,依照《无量寿经》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来修行。修是修正,行是行为。一个人每天反省,能发现自己的过失,这叫开悟。进一步把这些过失修正过来,就叫修行。所以修行要在起心动念之处。真正修行要从根本上修。什么叫根本呢?根本是心净。心清净,我们的语言就清净,身体造作就清净。装模作样,无济于事,不能帮助你断烦恼、出三界。所以,要知道修行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。

弥陀光明照触其身,就是接受这部经。我们在此宣说,虽然不是全经,只是其中一章、一段,甚至于一句,诸位听了,心中能有感受,这就叫光明触身。真正明白,真正从今天起觉悟了,发大愿心,依照本经的方法来修学,这就是弥陀光明从今天起照触我们的身体了。果然能够作到‘净念相继’,那就跟阿弥陀佛心连心了,跟阿弥陀佛沟通了,自自然然有感应感应决定有,但是,感应不能求。不要求感应,只求心地清净。心地清净了之后,必然有感应。虽然感应,也不必宣扬。这很重要、很重要。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,再提升自己的境界,从功夫成片,提升到一心不乱,再提升到理一心不乱。如果稍有一点感应就沾沾自喜,骄傲自满,这就是妄念,妄念一起,功夫马上就失掉了,就退转了。这就非常可惜。所以大家要牢记,保持你的清净心,保持你的平等心,非常重要。真正能这样作,身心清净,幸福自来了。──这就是‘慈心作善’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