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十二卷(2)

【香华衣服。】 这是讲供养具,一定要燃香。‘香’表的意思很多,前面有说过,表信、表戒定、表五分法身香,表这个意思。‘花’表因行,所以一定要供花。供花是提醒道场大众修因,因殊胜,将来果报一定殊胜,所以供


  【香华衣服。】
  这是讲供养具,一定要燃香。‘香’表的意思很多,前面有说过,表信、表戒定、表五分法身香,表这个意思。‘花’表因行,所以一定要供花。供花是提醒道场大众修因,因殊胜,将来果报一定殊胜,所以供好花。在古时候没有假花,供的都是鲜花,鲜花要天天换。诸位要晓得,花是表法的。过去没有鲜花怎么办?古人也有方法,做宝花,金银、琉璃做成的花,那个不必换。古时候用这些供养具,用金银七宝做成的花、做成的果,以这个来供佛,宝物,表自己的敬意。如果我们没有能力,现在工作又忙碌,天天去买花,也是相当麻烦。佛是很通达人情,不会叫你很麻烦的,如果有很好的假花也能供养,绝对不是对佛不敬。敬与不敬是在你的心,你的心要是志心归敬,供什么都是表达你的敬意;如果你心不敬,你就供七宝宝花也不行,也是不敬。这是一个形象,表自己的心意,也含著自行化他,所以供香、供花。

  ‘衣服’,供衣。衣是什么?不是我们现在裁缝的衣,不是这个衣。你要想到,佛法是从三千年前古印度传过来,三千年前他们穿的是什么衣?什么叫衣?衣就是整块的布匹。在新加坡很方便,我们在路上常常看到印度人,印度人穿的衣,一块很大的布包在身上,供的是那个衣;不是我们有领子、有袖子这个衣,这衣不好看。它是一块布,我们今天披的袈裟,就是衣。世间有福报的人,他这个衣是整块布匹。

  佛法僧团当年是乞食制度,日中一食,到外面去托钵,一餐饭容易得到。一件衣非常困难,很不容易得到;从前都是手工制,很费事,得一件衣不容易。实在讲得一钵饭也不容易,有时候这一钵要讨好几家才得一钵,这个地方给你一点点,那里给你一瓢羹,要托六、七家才托一钵饭。古时候资源没有现在这么丰富,生活很艰苦,所以出家人穿的这个衣到哪里去找?看人家穿旧的衣服,丢弃不要的,叫粪扫衣,丢掉不要的,破了不能用了。出家人把它捡起来,看看这一块布里面还有一些完整的,把这完整的裁下来,然后再把它拼凑缝起来成一件衣。这样捡起来的,质料也不一样、颜色也不一样,穿起来多难看,所以缝起来之后一定染色,穿染衣意思在此地。今天我们的供衣,供袈裟,供这个衣。衣表什么?表忍辱。衣遮身体遮羞,表忍辱。这是衣服。

  【种种珍宝。】
  这是供养佛菩萨,用珍宝供养。珍宝形状、种类很多,都是表自己的敬意。珍宝也表法,这是世间人所喜爱的、世间人所重视的,有了珍宝他的生活就有了保障。珍宝就表法宝,佛、法、僧是三宝,供养珍宝是表这个意思;让人家从这个宝,一看到宝就联想到三宝。世间之宝只能够解决我们贫穷之苦,不能帮助我们出离三界六道之苦,没法子。佛、法、僧能帮助我们脱离六道,脱离轮回苦海,那是真正的宝,决不是世间宝所能够相比。供养珍宝的意思在此地。

  【或复饮食。】
  饮食是世间一切人活命的资财,没有饮食,命就不能活。出家人也不例外,也要日中一食,也要出去托钵。供养饮食,这里面重要的意义,就是让我们从这一桩事情,想起对修道的人要知道四事供养,让他安心修道。修道的人没有什么欲望,他可以过很简单的生活,他有道心,真正给世人做出最好的榜样。帮助世间人断贪瞋痴慢,世间人这四种烦恼造无量无边的罪业,我们怎样去劝导他?要现身说法,你要做出样子来。你只是讲,劝他,你自己不肯做,人家看到假的;你看他自己都不肯做,他教我们舍财,他的财愈来愈多。那人家怎么会相信?不但不相信,他还谤法,他还要造罪业。所以一定要明瞭,一定要认真去做,一个修道人接受的供养四种: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,四事供养。这是一个人有身体在这个世间,生活降到最低的限度,这四样不能够缺少。四事供养具足,心就可以安了,安心办道。一日安一日办道,明天不要去想,明天还没到。如果想明天、想明年,那叫打妄想。如果我们的心果然在道,明天真的缺乏,我们深深相信诸佛菩萨会来供养;人不会来供养,诸佛菩萨来供养。你相信吗?有事实在。

  我相信许多同修看过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》,那个里面记的事情,真的不是假的。老和尚发心朝五台山,三步一拜,路很远拜三年才拜到。三年这么长的时间,经过三个春夏秋冬,哪有不生病的道理?路上生病,在荒山里面,人迹不到的地方,他走这些路。很少人走这些路,他病了怎么办?谁去救他?谁去帮助他?文殊菩萨去了。他朝五台山的时候,文殊菩萨帮助他好多次,照顾他。最长的时候差不多一个星期七天,因为他身体不好,给他熬姜汤、熬稀饭,找这些医药。文殊菩萨化一个身│乞丐,好几次遇到灾难都碰到这个人,奇奇怪怪的。老和尚对他很感激,就问他。他就告诉他,他叫文吉,他姓文,名字吉祥的吉。他说:我家就住在五台山下面,你到五台山去问的时候,他们都知道我。这佛菩萨来供养。老和尚到五台山之后,拜了文殊菩萨,就打听文吉,结果人家告诉他,那是文殊菩萨化身,才恍然大悟。你真有道心志心归敬,佛菩萨哪有不照顾的道理?你心不在道,当然佛菩萨不会照顾你,护法神不会照顾你;真心在道,佛菩萨、护法神常常在左右看著你,没离开你。到你真的急难的时候,没有人帮助,他就来了,他就化身来了。为什么没有这些人来帮助?人没那么大的福报。供养修行人、照顾修行人,福德是无量无边,要有大福报才能遇到这个机会,才能种这个福田,没有这个福报看到当面错过。我们如果对经教要没有一点深入,我们哪里懂这个道理?这是举几个例子,每一个例子里面都有深广表法的义趣,然后我们才晓得怎样作法。

  【如是奉事者,未来百千万亿劫中,常在诸天,受胜妙乐。】
  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,这样的修学、这样的表演给人看。如是供养佛、供养菩萨,再回过头来供养一切众生,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能令一切众生回头觉悟,所以他得这么大的福报。这个不仅是福德,给诸位说这已经是功德,从福德变成功德。他念念是利益众生,不是利益自己,念念为众生,这就成了功德。他的果报,‘常在诸天’,欲界天、色界天。‘受胜妙乐’,这享天福。

  【若天福尽,下生人间,犹百千劫,常为帝王。】
  享人间的福报,天福尽了,他还有余福,到人间来作帝王,这是说人间福报最大者。后面这一句话重要:

  【能忆宿命因果本末。】
  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,如果没有这句话,一享福就享糊涂了;享糊涂了,有福报没有不造业的,你造作罪业的时候,后果又不堪设想。他能够知道宿命,知道果报是从哪里来的,知道以前修的是什么样的善因,所以他享福还继续修福,他的福报就享不尽。追究他的根源就是志心归敬,地藏菩萨的功德。说地藏菩萨,一定要明瞭心地本具的德能,你这叫真正归依地藏菩萨。一切诸佛如来都是志心归敬地藏菩萨,才修行成功、才证无上菩提。如果不依地藏法门,决定成不了佛。不但成不了佛,说老实话连阿罗汉都成不了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统统都是依心地法门而建立。能够顺性德,成就一切善果;违背性德,变六道三途,变恶境界。所以善恶境界全是自性变现的,就是看我们这一念是顺性还是逆性,所现的境界果报不相同。他们能够还记得宿命因果本末,这是菩萨威神的加持,这是感应道交。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感,决定是以真诚清净心才能感。一般人为什么跟佛菩萨没有感应?心不诚、心不清净,哪来感应?如果心有邪思,像前面所说的造十恶业,你所感的都是一些恶鬼恶神,都是造恶的。造恶跟造恶相感,修善跟修善的人相感,这一定的道理。《易经》里头孔老夫子都说,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善人总喜欢跟善人在一起,恶人一定跟恶人在一道。我们的心要是善,就跟佛菩萨、善神在一起;心里要是恶,就跟恶鬼恶神在一起,这是感应道交的原理。再看底下经文: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