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四卷(2)

佛家修行,纲领、原则著重在修观,天台家讲三止三观,我们念佛也没有离开修观的原则,没离开。观是什么?观念。修观就是把我们过去种种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,这叫修观。在一般讲修学有三个层次,宗门里面常讲。第一


  佛家修行,纲领、原则著重在修观,天台家讲三止三观,我们念佛也没有离开修观的原则,没离开。观是什么?观念。修观就是把我们过去种种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,这叫修观。在一般讲修学有三个层次,宗门里面常讲。第一个是观照,什么叫观照?常常提醒一个觉的觉悟的观念,时时刻刻提醒,这是观照。观照功夫得力了,在我们净土宗来讲就是功夫成片,有这样的功夫决定得生净土。为什么?念念能够不迷,念念提得起观照,在我们净土宗就是佛号,心地才动念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心里头起了念头。念头不外乎善恶,顺自己意思起了贪心,不合自己意思起了瞋恚,会动这个念头,没有违顺的时候起无记,这都不好。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警觉性很高,念头一起,阿弥陀佛,就立刻转到阿弥陀佛,在宗门里面讲就是观照,就是观照的功夫。古德所谓是: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”念头起,没有关系,要警觉得快,佛号立刻提起来,把念头换过来,这是观照的功夫。观照功夫深了,深的时候自自然然这些妄想、念头不起了,功夫真能控得住,不起了,这就是事一心不乱,在宗门叫照住,照住是得定,禅定现前。

  到最上层的功夫是照见,我们读《心经》“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”,照见,见是智慧开了,从定里头开慧了,在我们净宗是理一心不乱,就照见了。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五蕴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见到宇宙之间一切法,真相是“无所有、不可得”。这两句话是佛在《大般若经》里面重复了几百遍,所以你将六百卷《大般若》浏览一遍,其他的都记不得,都忘记了,这个印象太深太深了。只要你记得这六个字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精髓你就得到了。世尊说法确实有他巧妙之处,重点总会让你记住。为什么无所有、不可得?《金刚经》上说的话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”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”《华严十定品》里面讲得更透彻,事实真相是什么?刹那际,这个才是事实真相。刹那际就是不生不灭,如果你真的透彻、明白,契入这个境界,那就恭喜你,你了不起了。为什么?你证得无生法忍的果位,无生法忍就是明瞭刹那际,一切法不生不灭,生灭同时。《楞严经》上讲“当处出生,当处灭尽”,就是刹那际,所以是无所有,所以是不可得,这是事实真相。你以为有所有、以为有所得,这是妄想。十法界的众生,不要说六道,都没有离开妄想。可见得妄想这一关很难突破,突破妄想这一关,你就脱离十法界,你就入一真法界。所以功德必须要修,福德也要修。福德著重在事相上,功德著重在心地上。

  再看第九句:
  【大皈依光明云。】

  这个地方讲皈依是回归自性,这叫‘大皈依’。皈依三宝,实在说佛家讲皈依三宝,理论就是依据这一句。三宝第一个是佛宝,佛宝是自性觉,自性周遍法界,所以这个地方用光明云来显示。凡夫迷失了自性,招来无量无边的灾难。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,圆满的性相,性虽然没有相,能现一切相,所现的相是自性的相分,性相是一,决定不是二。我们把自性的现相比喻作一个身体,这个诸位就好懂,比作身体;身体里面有一部分是觉悟,可是有一部分在迷惑。那一部分在迷惑?不定。身体某个地方生了疮,脓、烂了,肿起来了,迷惑,这一部分众生在迷惑。这只手长疮,烂掉了,这只手赶紧帮忙它,这只手是佛菩萨,这只手是众生,一体。众生不晓得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一个自己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就是病毒,自己一个地方长疮,烂掉了,自己在受苦。所以众生受苦,佛受苦;众生得乐,佛得乐;一体。

  阿弥陀佛是谁?自性弥陀。毗卢遮那是谁?自性毗卢遮那,不是别人,正是自己,谁知道?所以给你说真的,你吓一跳,你都不相信,还毁谤佛,再造更重的罪业。所以很多真实话佛不讲,讲怕你害怕,你不会相信,不能接受。如果我们醒悟过来,虚空法界都是自己,你的大慈大悲,对于任何人、任何事、任何物都爱护,那个爱心、关怀之心、帮助之心,油然而生,分什么彼此?你恭敬我、赞叹我,爱护你,帮助你;你毁谤我、糟蹋我、侮辱我,还是爱护你、还是帮助你。为什么?你迷,我不迷。不迷的人知道是一体,迷的人是分自、分他,就像身体上长病、长疮一样,这一部分的细胞,它迷惑颠倒,它不能跟整个身体调和,跟大家不和;和就健康,不和就出毛病。

  诸佛如来赞叹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出现,教化刚强难化的众生,这句话意思非常非常之深。这一批刚强难化众生就像身体一个部分长了脓包一样,他跟大家不和,他在这里分彼此,他自己在受苦受难,堕地狱、变饿鬼要受这些罪。本来没有,本来不应该的,他一定要造作、一定要去受,有什么法子?这没有办法。佛能够帮助的,这是调教、开导、说明事实真相,我们自己要觉悟,一定要回头,回头是岸。皈就是回头,依是依靠,要依靠性德,在此地用“光明云”来表,在《华严经》用“大方广”来表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大方广就是此地讲的光明云。诸位要晓得这一段,十句,这个光明云含摄全部的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含摄全部的佛法。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所讲无量无边的法门,十种光明云全部包含,一法不漏,我们要体会这个意思。

  皈依法,法是自性正。自性正是什么?自性本具般若智慧。自性觉是根本智,自性正是后得智,我们讲权智。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、去契入,然后在生活、在工作、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付诸于实现,你就契入佛的境界。入佛境界自自然然就超越十法界,六道轮回就不必讲,超越十法界了。我们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,跟法身大士无二无别,我们并没有证得法身,可是跟法身大士真的是一模一样,这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大心凡夫。大心凡夫念佛往生,给诸位说决定生实报庄严土,四土、三辈、九品,我们统统有分。善导大师讲得好,善导以前的古大德常说,上四品: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、中上品,以前的人说,上四品都是菩萨往生的,凡夫没分。善导大师,这是阿弥陀佛再来的,他告诉我们九品往生都在缘,遇缘不同,这个话说得好。我们是凡夫,遇到的缘殊胜,我们就上品上生,菩萨要没有遇到这个缘,他要往生可能还中下品,在乎遇缘不同,不在别的。这个才叫平等法,符合经题上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教义,所以我们读经、研教,不能够空过、不能白过了。

  我现在的时间比较紧一点,同时讲四部经,此地是三部,到香港讲《四十华严》。我讲虽然落实在现前生活上,但是古大德这些注疏我看,我很认真的看,我不一定依照他的讲,但是我所讲的跟他们的意思一定能契合。照古人注疏讲,现在人听不懂,没有办法接受,也做不到。我们要真正明白经义,古人作的可以提供我们作参考,听听他们怎么说法,再看看现代是什么个世界,现代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,他们病在那里?他们需要的是什么?我们得到经典的启示,古大德注疏的启示,推陈出新,我们来帮助现代苦难的众生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