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觉心不动,净念相继

学佛,净空法师

下面一段说,「又性相不二故,真如即法性」,法性就是真如,「则真智亦是法性」,法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。「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,谓之如来藏」,隐是什么?有了障碍。什么障碍?我们同学都知道,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,大乘经教里面称它叫无明烦恼,一动就迷了。经上讲的这些话,我们要常常记住,要紧,「觉心不动」,就是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个心是觉悟的;换句话,一动就迷了,念头才动就迷了。由此可知,真正修行修什么?你能不能在一切时、一切处,保持你的觉心不动,这个功夫是宗门的秘诀。参禅,什么叫禅?不动就是禅,不动就是觉。怎么参法?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那就是一个榜样,活活泼泼,功夫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不妨碍你的工作。处事待人接物之处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,活活泼泼,这叫参禅。起心动念,禅定没有了,真智也没有了,真智就是般若智慧。
  

般若智慧从哪里来的?从禅定得来的;禅定从哪里来的?从精进得来的;精进从哪里来的?从忍辱得来的,这是六波罗蜜。所以真修行,功夫从哪里用?从布施布施是什么?布施是放下,跟中国传统教学里面的格物一个意思。儒家的修行,真的不是假的,佛家讲修行,儒也修行,修正错误的行为,从哪里开始?从格物,物是欲望、是烦恼,先要把这些烦恼、欲望统统放下,你心才是定的。持戒是守法、守规矩,依教奉行。功夫要想成就,你什么都得忍。忍要做到什么样才圆满?忍而无忍,忍辱就圆满了,忍辱里面离忍的那个念头,起心动念我们又不行,你才能得定。我们向上提升,这就是精进,你才能得定。定起作用就是智慧。简而言之,讲戒定慧三学,六波罗蜜是从戒定慧里细说,简单讲是三个字,细说是六条。儒家讲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,你欲望没有放下,你哪来的智慧?欲望是烦恼,烦恼放下之后才有智慧。智慧现前,意就诚了,意诚而后心就正。诚意是正心之体,正心是诚意之用,它起作用,正而不邪,这样才身修家齐。我们知道要怎样用功,怎样功夫才能得力。
  

所以念头动了,念头动了叫如来藏,如来怎么样?藏起来,不现前。如来藏就是阿赖耶里面真实的一分,所以阿赖耶叫真妄和合,半真半妄。但是半真不显,那个妄起作用,半真不显,半真是迷而不觉。如来藏,积,这个积字很重要,「积始觉之功」,这个积不就是意念吗?累积意念,累积始觉的意念,「显其法性,谓之法身」。换句话说,这个觉你要把它保持,你不能失掉。念念觉而不迷,这就是积始觉之功,法性就现前了。在念佛的这个法门里,积始觉之功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,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?要用清净心,什么叫清净?不怀疑、不夹杂,这叫净念;相继是不间断,积的意思,你就能得念佛三昧,那就显其法性了。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乱,有事一心、有理一心,事一心等同四圣法界,理一心是初住以上,这圆教,你已经生实报土,法身菩萨,这法身,法身菩萨。

文摘恭录—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一六九集)2010/10/17 檔名:02-039-0169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