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生死事大—轮回路险(2)

「真」是「性境」,自性里面现出来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。十法界里面这些都是凡夫,跟佛比都是凡夫,凡夫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,妄心。妄心里面所现的相分,这诸位都晓得,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有四分,我们现在所见的相

  「真」是「性境」,自性里面现出来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。十法界里面这些都是凡夫,跟佛比都是凡夫,凡夫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,妄心。妄心里面所现的相分,这诸位都晓得,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有四分,我们现在所见的相是心心所的相分,我们这一些妄想分别执著是心心所的见分,我们没有能够脱离这个范围,所以生活环境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都在六道,这是很可悲的一桩事情,从来没有觉悟过。纵然闻到佛法,好像觉悟了,一转眼又迷惑,又迷了,为什么他又会迷了?习气太深敌不过习气,小小的觉悟敌不过习气,一转眼又迷了。

  所以这一桩事情诸位同修要记住,那个「觉」要锲而不舍。我们现在是一念觉,希望这一念觉保持不要失去,你能够保持个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就成功了,就不会再迷了,这个是要有恒心,要有耐心。怎么保持?天天读经,天天讲经,这就是薰习,读经、讲经都是薰习,讲经就特别重要,天天劝别人,天天劝自己,也不需要刻意去学,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就薰习成功了。这也看个人的根性,根性利的时间短,三、五年就成就了,这是上根利智的人,中根的人大概总得要十年、二十年,如果下根人有个三、四十年也必定能成就,一定要天天干。

  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要天天舍,必须要晓得无量无边尘劳烦恼的根就是个「贪」。所以佛将无边的烦恼归纳为六大类,悭贪是排名第一号,第二是恶业,所以佛用六种方法来对治这六大烦恼。六度,我们晓得,如果把这六条再归纳就是布施,布施里面有三大类,第一类是财布施,无论是内财、外财都在财布施里面。持戒、忍辱这两条是无畏布施。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法布施。所以那个六条一归纳就是一个布施,对治方法,这是根本,一切病根是悭贪。如何能把悭贪的念头舍掉?从心里面舍掉,事上也舍掉。

  我们喜欢动物、植物,你常常去观察它们,你观察这些小鸟,观察这些小动物,它们在受报,它没有造业,而人在造业。它们也有贪瞋痴,动物是愚痴特别重,人道里面是贪欲特别重,贪而无厌。所以仔细观察这些畜生的生活,一身之外什么也没有,它也没有积蓄,它也没有经营豪华的住宅,哪个地方挖个洞就可以藏身;没有吃,到外面找一点吃饱就没事了,所以仔细观察我们人的行径不如它,比它差远了。世尊当年教诫这些出家人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,那就跟一些动物没两样,真自在。所以诸位要细心去观察的时候,你就会开智慧,我们天天干的不如畜生,畜生都不如,糟不糟?

  畜生,纵然是毒蛇猛兽,它不是饿了,一定要吃东西的时候,它都不会伤害别的动物。我们在现代这些动物奇观里面看到这些影片,你看老虎、狮子吃饱的时候,小动物围绕它的身边,它理都不理会。这些动物吃一餐,它大概是三天吃一餐,所以它在吃饱的时候不会伤害其他的小动物。人不一样,不吃它也害它,也要杀它,这就造罪业,所以老虎、狮子在一生当中杀多少生?比我们人少得太多了。所以它是受报,它造的业比人造得少,所以他死了之后,来生可以得人身,人死了之后会变畜生。从这个地方如果你要是观察入微,能够有所体会,决定要断贪瞋痴。断悭贪一定要修布施,要肯舍、能舍、欢喜舍;断瞋恚一定要修忍辱,要能忍人之不能忍;断愚痴一定要修智慧。

  「六和敬」是佛教给我们处众,不一定是指僧团里面,无论在什么地方跟大众相处一定是守住这六个原则。别人跟我们不和,我们要跟他和;别人对我们有界限,我们对别人没有界限,为什么?别人住六道、住十法界,我们住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里头没有界限。如果你有分别、有执著,你住十法界,你住六道,你心里头贪染。毫无分别,毫无执著,你住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并不是特定什么人住的,什么人不能住,没有这个道理,人人有分,换句话说,你愿不愿意住?去掉分别执著,你就是住一真法界。去掉了一切执著,还有分别,那你是住四圣法界。十法界里面高一层的,声闻、缘觉、佛菩萨,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如果分别也没有了,你现在就住一真法界。这才显示出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,没有什么特定的对象。

  你有坚固的执著就住三恶道,现在虽得人身,过的日子跟三恶道没有两样。人法界里面的十法界,天台大师讲的「百界千如」,每一界里面都有十法界。贪心特别重的,人中之饿鬼;瞋恚心、嫉妒心特别重的,人中之地狱,他的感受很苦。我们不但要明白这些道理,事实真相要透彻的了解,你的生活才能过得幸福美满,你不契入这个境界怎么会懂得?

  所以希望同学们努力,珍惜这个机缘,传道不必时间长,古人常讲的「一日为师」。我早年最初到台湾的时候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,我跟他的时间不长,他给我授课总共大概三十多个小时的样子,三十多个小时他就指出我一生的道路,我已经就掌握到方向目标了,我知道路怎么走了。知道佛法好,接触到经教,我就接受章嘉大师的指导,这是一位佛学专家。方先生完全从哲学的理念上来观察佛法,我跟他的时候,他才四十多岁。我跟章嘉大师,章嘉大师那个时候六十多岁。路一定要自己走,老师点一点就行了,就觉悟了,只要不偏离这个方向,努力精进一定可以达到的。

  我们这个培训班上一期的特刊,我也不晓得李木源居士怎么个送的,现在很多地方都知道了,都来找我,都想办培训班,美国现在在筹备了,那边也要办,台湾台北也要办,台中慈光图书馆要办,图书馆是老家,我们从前在那边学的。我现在自己家里面能够当助教的,帮忙的,现在只有四个人,闻师是一个,在台北有悟道、悟永,澳洲有个悟行,这四个人可以做助教,加强训练,多训练几个。能够有十个人,这三个地方开班都没有问题了。我们的方法很简单,你们现在都学会了,一门深入,没有别的巧妙,就是一门深入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