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(2)

‘经云一者至诚心,至者真,诚者实’。即真心实心,真心即非妄心,实心即非虚情假意。一切是真诚,真诚是真心的本体,深心与回向发愿心是真心的作用。深心是对自己的作用,属于自受用,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。此与儒

  ‘经云一者至诚心,至者真,诚者实’。即真心实心,真心即非妄心,实心即非虚情假意。一切是真诚,真诚是真心的本体,深心与回向发愿心是真心的作用。深心是对自己的作用,属于自受用,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。此与儒家所讲的不谋而合,儒家教学有三纲(君臣、父子、夫妇)八目。对于修学的程序也讲的非常清楚,儒家说‘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’,与大乘菩萨行完全相同,只是用的名词不一样。八目中‘诚意、正心’即此处所讲的三心,‘诚意’即是心之本体、至诚心。‘正心’即心的起用。人人皆有一个真心,真心显露即是菩萨,凡夫用的是妄心,为什么真心不能现前?因有障碍故,亦即华严经所讲的妄想执著,因而真心透不出来。‘妄想’扩张成为‘所知障’,‘执著’演变为‘烦恼障’。儒家亦知有障碍,而名词不同,儒家讲‘格物’,‘物’是物欲,物欲即烦恼。‘格’是格斗格除,‘格物’即是破烦恼障,然后致知,致力于智慧,智慧现前即破所知障。格物致知之后,真心即现前,真心起作用即示现正大光明,儒家在修学过程中与佛家完全相同。善导祖师在此地为我们开示,理论与方法兼而有之,应细心体会。

  ‘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,必须真实心中作,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,内怀虚假’。‘欲’是希望,‘明’是明了。‘一切众生’指九法界众生,菩萨不难,已经觉悟。声闻缘觉亦不难,烦恼少,比我们薄,容易觉悟。最麻烦的就是六道凡夫,妄想执著特别重,把妄心当作真心,以为自己对人对事皆是真诚,果如此想法即无可救药。不可自己在外表上装作贤明善良之相,而内心里仍有贪爱,贪爱无论对世间法或出世间法,均能著魔,所有境界现前统统不要理会,保持心中如如不动,要断嗔恚心,要断邪心,恶性难改,无始劫来养成的,与生俱来的烦恼,例如一岁大的婴儿,分糖果给他们吃,分的不均,他就会生气,无人教他,这是天生的贪心嫉妒心。所以人一定要靠后天良好的教育,否则内有烦恼,外有恶缘,一定会造恶业。念佛人虽然拜佛念佛心也想佛,而心中参杂著贪嗔痴慢,这是虚伪的,谓之‘杂毒之行’,不能称为真实业。假如用杂毒之心起行者,纵然一天二十四小时昼夜不断,勇猛精进,而仍有贡高我慢之心。闻某人念佛一昼夜不断。他说:这算得了什么,我能两天两夜不停。这就是杂毒之心。所姒大师说:‘欲回此杂毒之行,求生彼佛净土者,此心不可也。’佛在大乘经中说‘心净则土净’。黄念祖老居士教我们修行重实质,不重形式,实质是无量寿经经题所讲的‘清净平等觉’,也就是前面所说的‘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’。外表事相上无关紧要,最重要的是心。永明大师四料简所说,有禅有净土,犹如带角虎;无禅有净土,万修万人去。问题是有没有清净心与清净愿,一心求生净土,没有第二个愿,愿就清净了。若一方面想求生净土,一方面又想修禅定求开智慧,心就不清净。古德说:‘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。’把得定开悟的事统统放下,见了阿弥陀佛再说。有此清净愿必定得生,若含杂毒之行,能否往生则是未知数。

  何以故。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。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。皆是真实心中作。凡所施为趣求。亦皆真实。又真宝有二种。一者自利真实。二者利他真宝。言自利真实者。复有二种。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。行住坐卧。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。我亦如是也。二者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。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。又真实心中口业毁厌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报苦恶之事。亦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。若非善业者。敬而远之。亦不随喜也。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。又真实心中身业轻慢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。

  学佛就是要学佛的真实,展开经卷,读诵受持,是检点自己的心行,与经典对照是否相应。这样读就不白读,并不是念给佛菩萨听。佛叫我们作的,即应照作,保持勿失。不许作的,决定不作,有则改之。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在因地中行菩萨道时修三种真实,说的非常详尽。他的一念一刹那间,无论是自行或化他,皆由真实心中作。凡有所设施,全是为了帮助众生圆成佛道。他所求的是希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快快成佛,没有一样是为自己。真实有二种:一者自利真实,二者利他真实。在大经中看到‘住真实慧’是自利真实;‘惠以众生真实之利’是利他真实;‘开化显示真实之际’是自他真实。

  ‘言自利真实者,复有二种。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,行住坐卧,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,我亦如是也’。学佛的人念念以佛菩萨作标准,我们要学得同他一模一样,先决条件是真心,‘制’是‘止持’,自他三业诸恶,自己的三业之恶应当戒除,而他人则难,看到他人作恶,回过头来要深深反省,九法界众生所有不如法者,绝不造作。孔子说:‘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’善人恶人皆是老师。‘秽国’指五浊恶世,若不想舍离,则障碍重重,内增烦恼,外多诱惑,想有成就太难了。所以佛祖告诉我们暂时把五浊恶世舍弃,求生净土,到西方后有了智慧神通,再倒驾慈航,回到娑婆,与众生和光同尘,绝不会被他污染,更不会堕落。这些话是对我们没有本事的凡夫说的,一定要先求离开五浊恶世,否则必致堕落。

  一切时一切处常常想菩萨,我们读过无量寿经要以法藏比丘在因地时的行持作榜样,常常想到他的大愿大行,历劫修行,自利利他,向他学习,制舍诸恶,连念头习气都没有。第二修善,‘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’。自己善念善行要保持,他人之善要立刻学,不要等待。凡夫之善耳闻目睹者,比比皆是。古来大德编辑善书,如了凡四训、安士全书、感应篇等,均应读诵学习。圣人之善载诸经典,所述最为具体丰富者莫过于大方广佛华严经,如有时间可以涉猎,目的在学习如何作人处世,以增长见识。‘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’,这一句是叫我们用真心诚意演说净土经论,古来大德所会集的净土经论有五经一论,其中均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。‘赞叹’就是‘演说’,演说也是自他二利,若天天讲,每讲一次就有一次更深的体会,遍遍不一样。尤其是对于恶习气天天劝别人改,劝多了自己不知不觉的也慢慢改掉。此种影响非常深远,往往自己无法觉察。一般人常常想恶念恶事,为什么不想好的呢?最好的就是西方世界依正庄严,乃善中之善。儒家说‘止于至善’。无量寿经是至善,常常读诵思惟就是真正的‘止于至善’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