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因缘浅释 疏钞演义云:缘觉摄者。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。虽十二支。而束之不出四谛。虽有利生之心。而亦未广。故摄声闻中也。 缘觉观十二因缘者。一无明。谓烦恼障烦恼道。二行。业障业道。此二支属过去。三识。托胎一分气息。四名色。名是心。色是质。五六入。六根成。此胎中。六触。此出胎。七受。领纳前境好恶等事。从识至受。名现在五果。八爱。爱男女金银等事。九取。是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。此二未来因。皆属烦恼。如过去无明。十有。业已成就。是未来因属业道。如过去行。十一生。未来受生事。十二老死。此即是四谛。所以重开者。以缘觉之人。先观集谛。所谓无明缘行。行缘识。乃至生缘老死。此则生起。若灭观者。无明灭。则行灭。乃至生灭。则老死灭。因观十二因缘。觉真谛理。故言缘觉。此人断三界见思。与声闻同。更侵习气。故居声闻上。 束之不出四谛者。若流转门。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。行有二支是业道。此五支为集谛。识名色等七支为苦谛。若还灭门。灭前十二因缘之智为道谛。证寂灭理为灭谛。 “缘觉摄者”。本经没说缘觉,缘觉就包括在声闻里面。“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。虽十二支”,这十二支,就是十二个科目。“而束之不出四谛”,“束”就是“归纳”,归纳起来也离不开四谛。所以四谛在小乘法里是根本法錀,十二因缘不过是把四谛展开来,详细说明而已。“虽有利生之心,而亦未广,故摄声闻中”。梵语辟支佛,“辟支”翻做“缘”,“佛”翻做“觉”。所以缘觉就是辟支佛。他是从十二因缘而开悟的。这一类人虽然也度众生,但是不主动,跟阿罗汉一样,你去找他,他看你过去生中跟他很有缘份,就度你。你去找他,他会入定观察,如果过去生中跟他没有缘,就不度你。为甚么?因为讲了你不相信,也不愿意听,所以他省得说话,你也省得烦恼。菩萨慈悲心重,主动教化众生。阿罗汉跟辟支佛不主动教人,所以属于小乘。 “缘觉观十二因缘者。一无明。谓烦恼障烦恼道”。从这一段开始,将给我们简单说明,甚么叫十二因缘。第一是“无明”,此地是讲“枝末无明”,不是“根本无明”。根本无明,破一品,成为圆教初住菩萨,法身大士。阿罗汉跟辟支佛也破了无明,但不是根本无明,而是破“枝末无明”。“枝末无明”就是“见思烦恼”。四谛里面叫见思烦恼,十二因缘里面叫无明。无明就是见思烦恼,就是迷惑!这是烦恼障,烦恼道。“烦恼障”是“见惑”,“烦恼道”是“思惑”。见烦恼、思烦恼,就是无明。“二行。业障业道。”。第二是“行”,你有烦恼障,有烦恼道,就是你有见思无明,你一定会妄动,“行”就是造业。业障业道,它造作,以“无明”是缘,“行”是因,“无明”比较远一点,“行业”较近。如果拿祖孙三代来说,“无明”是祖父,“行业”是父亲,生下来的儿子就是底下的“识”。“识”是“果报”。下面五条都是识,都是果报。所以与这个果远一点的叫“缘”,密切的叫“因”。所以“无明”是“缘”,“行”是“因”,有因有缘,后面就结果,这就是业障业道,我们今天通通在造作。“此二支属过去”,这二条是讲过去的。因为你过去世迷惑、颠倒、造业,你这一生就受报,这是果报,这受报怎么报法?先来投胎。我们在六道里以人道做例子说明,其余五道都没有例外,都是一样。 “三识”:人道里面,先“识”,“识”就是“神识”,我们俗话讲“灵魂”,灵魂来投胎。“托胎一分气息”,神识速度非常之大,可以说超越时间、空间,神识超越时间、空间,孔老夫子虽然没有明说,但是从他的文章里面,也透了一点消息。他在“易经系辞传”里面,讲“游魂为变”,“神识”孔老夫子称它做“游魂”。说游魂绝对正确,为甚么?它动的速度太快了。他这两句话“游魂为变,精气为物”。跟佛法讲的宇宙人生观完全相同。“物”就是“物质”,物质从那里来?“精气”为“物”。可见得孔老夫子并不承认真正有物质存在,物质是甚么?精气而已。现在科学家不承认有物质,物质是甚么?是振动。振动、光动,是一个幻象,不是真正有物质。所以用孔老夫子在两千五百年前的“易经”中说的,跟现代科学能相应。佛法说得更详细。孔老夫子讲的“精气”,在唯识里面是“见分”,“物”是“相分”。见相同源,见相不二,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,所以说神识来投胎。 说老实话,夫妻一定会生儿女吗?不见得!有很多人结婚一辈子,不生儿女。为甚么不生?没有缘。儿女要跟你有缘,他才会到你家里来投胎。他跟你没有缘,不会到你家投胎。换句话说他去投胎是要找对象的,你求他,他未必理你。他去找对象,找甚么对象?过去生中存在的关系。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四种因缘:第一种是报恩的。过去生中你们彼此互相有恩惠,他这一次又看到你了,到你家来投胎。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,他是来报恩的,怎么都学不坏,所谓的好儿女、孝顺儿女,这是过去修的善因。 第二种是报怨的。过去世你跟他有仇恨,这一世遇到,来做你儿女,将来长大了,做败家子,搅得你家破人亡,他是来报复的。所以与人不能结冤仇,外面的冤仇可以预防,他投胎投到你家里怎么办?你怎么防法?你把那个人害死了,好了,他的神识到你家来做你的子孙,做你一家人时,你怎么办?所以决定不能存害人之心!这就是所谓忤逆的儿孙,搅得家破人亡。 第三类是讨债的,讨债鬼。是父母过去欠他的,他来讨债。如果欠得少,养个两、三年他死了,你为他花了不少钱,还清了,他也走了。如果欠得多,大概供到大学毕业,快要可以做事情,他走了,这就是讨债鬼,债务讨清,没事了,就走了。 第四种是还债的。是他欠父母,他这一生遇到了要还债,他要努力工作供养父母。那也要看你们之间债务欠的多少?如果他欠父母很多,他对父母物质供养很厚,如果欠的债务很少,他对父母的生活供给很刻薄,反正让你饿不死就好了。为甚么?还债的!这一类人对于父母虽然能供养,没有恭敬心,没有孝顺心。报恩的有孝顺心,还债的没有孝顺心,甚至于眼里还嫌弃父母,讨厌父母,但是他生活费用会给你,至于多少?那要看他从前欠你多少。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,一家人就是这个关系集合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