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四种念佛,持名念佛最为方便究竟(2)

这是讲观想之难,很不容易成就,纵然你成就了,成就以后还是麻烦。什么麻烦?你这个印象太深,我们现在是著相在修,指方立相,著相了。真正要成就还得把相去掉,离一切相即一切法,所以我们念这一句名号,将来你要

  这是讲观想之难,很不容易成就,纵然你成就了,成就以后还是麻烦。什么麻烦?你这个印象太深,我们现在是著相在修,指方立相,著相了。真正要成就还得把相去掉,离一切相即一切法,所以我们念这一句名号,将来你要把这个名号离开容易,你不执著容易,为什么?晓得名号是假名。相这样观,那很难观成,将来要想把它舍掉也很难,同样的难。如果不把这个相舍掉,你不能入理一心不乱,因为理一心不乱决定不著相的,所以这是相当不容易修的一个方法。第四:

  【实相念佛。】

  『实相念佛』是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,是两边不著,真正中道第一义谛。这也不是初学人能做得到的。可是,我们用持名的方法,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「实相念佛」。实相是见性。见了性之后,念佛统统叫实相念佛。这底下有简单的解释,就是:

  【远离生灭。有无。能所。言说。名字。心缘等相。】

  前面讲的『生灭,有无,能所』,这三条把它合起来讲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、对立的。我们讲大,大的反面有小;讲长,长的反面有短;讲我,我的对面有你、有他。我们世间人统统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面,这是假的,也就是六祖所说的,统统生活在二法的世界里面。二法就不是佛法。如何能够超越相对?超越相对我们不得已把它说个绝对,绝对跟相对还是对立,它还是相对的。所以真正的绝对,连「绝对」两个字都不能执著,你心里一有绝对,对面就有相对,还是没有离开相对,所以这就是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

  下面这三句就是马鸣菩萨在《大乘起信论》里面教给我们的原理原则。要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。『名字』是名词术语,像我们这里讲的持名念佛、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、实相念佛,这都是名词,都是名字,不能执著。要从『言说』、名字里面,体会它的真实义,晓得这些东西是工具,这些东西不是真的、不是事实,要能够把它舍掉。

  『心缘』就是心里面想。不能想像,一切法都不可以想像,换句话,就是训练不要用思考。思考是什么?思考是第六识、第七识。第六识是分别,第七识是执著,你一思考就落到意识里面去了。这个意识是妄心不是真心,还是妄心在那里起作用。我在一切法里头不分别、不执著,我用的是真心。你不分别,你用的是什么?叫妙观察智。不执著就是平等性智。可见得一有执著,平等心就没有了,一有分别,妙观察就没有了。所以诸佛与大菩萨他们不用分别,不用执著,他没有思考。所以人家六根在六境里头起作用,他用的是性,完全用的是真性,在眼叫见性,在耳叫闻性;我们凡夫叫识,在眼叫眼识,在耳叫耳识,不是性,人家用的是性。你不用识,你所用的就是性。性是本有的,识是本来无的,本来没有的,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。

  【专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。】

  所以念佛念谁?念自己本性佛,还是自己念自己。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「本性理体」,前面说过,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觉。所以能念之心是始觉,所念之佛是本觉,始本不二,自他不二。这个经上讲多少多少遍!愈是重要的话重复的遍数愈多,希望我们能够牢牢的记住。

  【实相念佛。圆觉之性。】

  『圆』是圆满,『觉』是觉悟,圆满大觉就是真如本性。

  【虽然众生本具。】

  这个「圆觉之性」是一切众生个个具足,在有情的众生分上,佛常常它取个名字叫佛性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是这个圆觉之性。在无情的众生上,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,绝对不是二性,是一个性。就是在有情,有情我们现在名词叫动物,有情叫动物,无情的叫植物、矿物。我们现在把它分成三类,佛法里分成两类,就是有情、无情,分成两类。两类都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。就好比我们讲作梦一样,我们在作梦的时候,梦中有很多人物,有情我们叫做法性,又叫佛性,梦中有山河大地,也有树木花草,那还是我们自性变现的,我们叫做法性。其实都是一个性变现的,所以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。

  但是无情自己不能成佛,它不会修行,它不能成佛,无情会随著有情转,这佛法常讲的「依报随著正报转」,也就是说,自然环境随著人心转。如果人心地淳厚,头脑单纯,世界的环境会显得非常的美好;人心一乱,一复杂,外面环境就变坏了。所以我们现在去看这个山川,实在讲现在这个山川比起古时候,虽然一样山川,灵气没有了。它会随著转的,真的会随著转。花草树木那个转变尤其鲜明。你爱花的人养的花特别美,不爱花的人,你看那个花像垂头丧气一样,真的!它长的精神就不相同,可见得感应。你看人与花草,与山水,都有感应的作用,何况与诸佛菩萨,他确实有感应作用。你要说为什么有感应?因为同一个性变现的,他当然起感应作用,同一个性变现出来的。这就是说『众生本具』,一切众生统统本具。

  【但因妄心念念生灭。而不能观。】

  我们见不到这个事实真相,就是我们心的念头复杂。大家要真正把这个道理参透了,你修行说实在话,不管修哪个法门,你的功夫会很快得力。就是学道,我们不要说学佛,学道,没有别的,就是愈简单愈好,决定不能复杂,你头脑愈简单愈好。无论是邪法、是正法一个道理。譬如讲邪法我们讲通灵,他头脑简单很容易通灵;他头脑复杂,知道东西很多,他修这就很难,修不成的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