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法布施与财布施

淨空法师,布施
「复为大施主,普济诸穷苦。大施主者,于一切人行大施。至于所施者,为是财耶?法耶?淨影师云法施化益,是谓法施。憬兴师非之曰­:欲济贫苦必财施故。是谓财施也。」我们就看到此地。这是本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圆满成就之后,这个行动就表现出来了,这个行动是­「复为大施主」,自行化他。经文上有六句,后面五句是「普济诸穷苦,令彼诸群生,长夜无忧恼,出生众善根,成就菩提果」,这个菩­提果就是成佛,这个布施是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,这是名符其实的大施主,我们应当向佛学习。所施是财、是法?财法统统都具足。淨影­师就是慧远大师,着重在法施,法施化益。众生贫苦从哪裡来的?从迷惑来的。所有一切苦,迷失了自性,可怜!他对于宇宙万有,他想­错了,他看错了,于是他也说错了,他也做错了,造无量无边的业。业的果报就是十法界,十法界裡面有染有淨、有善有恶,也就是有苦­有乐。佛告诉我们,苦是真的,乐是假的,这很多人不知道。他为什么不知道?粗心大意。如果细心的去观察,他就明白了。苦,八苦,­真的,大家都知道是苦;乐,佛说乐是坏苦,这个乐不是真乐,是像麻醉剂一样,不是真的。那我们知道,飢饿是很苦,美食是很乐,但­是飢饿苦是真的,美食能维持多久?维持一天,一天都维持不了,几个小时。几个小时又饿了,又要去找美食,那不就等于服毒一样吗?­只能将你的飢饿之苦暂时止住,像止痛药一样止住,时间过了,效果就没有了,苦的现象又现前,那叫真苦。

佛确实是大医王,也是大施主,他知道众生苦的根源,帮助你把这个根拔掉,那就是破迷开悟。破迷之后,苦是永远脱离了,开悟之后,­你才得到真乐。那个乐与五欲六尘不相干,可以说与六根、六尘、六识全不相干,这叫真乐,不再为十法界所动摇。这就必须要法施,世­尊当年在世为我们做的示现,四十九年天天讲经教学,这是法布施。众生闻法,我们在经典上看到,确实有不少善根厚的人,根性利的人­,一部经听完,他觉悟了,回头是岸,不再造业了。甚至于还有根性很利的人,一部经还没听完,听了一半,听了三分之一,他开悟了。­法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,法布施的功德究竟圆满,法施是治本,财施是治标。佛很慈悲,标、本都治。

  憬兴师偏重在财施上,「欲济贫苦,必财施故」。我们看到贫苦的人,你要劝他学佛,他三餐饭都吃不饱,他哪有心来学佛?你能把他基­本的生活解决掉,你劝他来学佛,他就来了。这是大乘教裡佛教菩萨,对一切众生「先以利欲勾,后令入佛智」,先以欲勾牵,那就是财­施。所以佛教菩萨有四摄法,摄受一切众生。四摄法裡面头一条就是财布施,这布施,他迫切需要,你要帮助他。财施他立刻就感到恩惠­,他对你就产生好感,你再劝他学佛,他听得进去,你是个好人,你不会害我。六度裡面的布施跟四摄法的布施意思完全不一样,六度裡­面的布施,佛教菩萨放下贪瞋痴,布施的目的在此地;四摄法裡面的布施,他的用意于一切众生结法缘,佛不度无缘之人,菩萨要想普度­众生就必须要跟众生结缘。

结缘,我们没有这个财力怎么办?早年李老师教我们这些学生,我们跟他学讲经的二十多个人,他非常重视四摄法,与众生结缘。告诉我们,纵然是菩萨,甚至于成佛了,因为在因地当中跟众生结的缘很薄,所以成佛之后,讲经说法听众不多,度众不广。这什么原因?因地没跟众生结缘。所以老师很重视让我们学生跟大众结缘。我们说:老师,我们没有钱,怎么结法?结缘不要钱,李老师一个星期讲经一次,星期三,时间地点是固定的,不需要宣传,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,大家都知道。他讲经的那一天,我们二十几个同学都去做义工,排队在门口,欢迎来听经的大众。大众进到我们佛堂来听经,我们就做接待,引导他,替他找座位,替他拿经本,把今天讲的什么地方翻开来指给他看,这都是结缘,非常亲切接待。如果还有几个零钱,可以买一包花生米,一个人一粒花生米,一个人一块小糖,这都是结缘,令众生生欢喜心。花费不多!一个月才讲经四次,一次用一块钱,一个月不过四块钱,我们就学会了。这个都是属于四摄法裡头的。四摄法,你看布施,我们用内财布施,做义工是内财,用身体,用我们的劳力、用时间,金钱那个东西是外财,内外都要施。第二个是爱语,柔和的言语,谦卑恭敬的态度,来接待大众,让每一个听经的人都感到,到这个佛堂来接待的人非常亲切、非常和睦,让他生欢喜心,让他有好印象,他到这个佛堂,他就很安静,专心来听教。利行,所有作为都是利益大众。在讲堂裡面同事,共同学这部经,共同修这个法门。这是佛教菩萨四摄法。这个四摄属于财法统统都包括了。所以财施是接引,法施是目的,一个治标,一个治本。

下面说,「《宗镜录九十五》曰」,《宗镜录》有一百卷,九十五卷有这么几句话,「以无财法,名为贫穷」。「故知普济贫苦,即须法财并施。」贫苦这两个字可以涵盖六道所有的众生。六道裡有大富大贵,没错,大富大贵他物质上他不贫,精神上贫苦,为什么?没有智慧。我想很多同学都了解一个事实真相,那就是财富是福报,你这一生有财富,过去生中修福得来的。可是这个财怎样用法,那是智慧。智慧来用财,财就变成功德。如果没有智慧,这个财富太多很可能造作罪业,那个麻烦就大了,还不如没有的好。世世代代得人身,多半是生活都相当贫苦,他来生又到人间来了。大富大贵,来生得人身就很困难,如果他一生做好事,积功累德,他生天,天道去了;他用这些财富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来生他可能到三途去了。人身难得!我们从外国催眠术裡发现,有很多被催眠的人,来生还是人道,再前生也是人道,好多世都是人道,都是很普通的人,说明什么?这一生没有什么大恶,也没有什么大善,他保持在这个水平上。大善大恶都不在人道了。所以这两种布施都非常重要,但是财布施可以做一个引导,法布施为主,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,一生四十九年天天行法布施,这是主。

「故《积功累德品》」,这是下一品,我们现在是「必成正觉第七品」,第八品是「积功累德」。裡面有这么一段经文,这是佛教菩萨「恆以布施」,着重在恆,恆是恆常,不能间断,要有恆心,「以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六度之行,教化安立众生,住于无上真正之道。」佛教菩萨,就是教一切弟子们,我们今天发心皈依三宝,以佛为师,以法为师,以僧为师,佛法僧都要懂得自性三宝,这才是真正皈依处,不能搞错了。自性的佛宝就是皈依觉,佛的意思是觉,觉而不迷,自性觉是真佛;自性正是真法,法宝;自性淨,清淨,这是僧宝。皈依的时候,传授皈依的老师一定要把这个讲清楚、讲明白,而不是皈依形式的三宝,在佛法名词叫住持三宝。住持三宝有作用,有什么作用?提醒你,你皈依了,没有人提醒,转眼就忘掉,所以住持三宝功德不可思议。佛不在世,佛的形像在,泥塑、木凋,甚至于彩画画的佛像,你见到佛像就提醒自己自性觉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