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如何才是真正的信佛

净空法师,真信佛

净空法师:【如何才是真正的信佛】

 

    至诚礼请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刹土一切众生,同修师兄,在佛光注照下,同沐佛恩师恩,沾法喜,共妙乐,闻佛开慧,依教奉行,真信切愿,发菩提心,老实念佛,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同成佛道,共度众生!

  昨天跟诸位讲到皈依供养。在法供养里面,莲池大师的《弥陀经疏钞》,引用华严宗清凉大师的一段话,这是清凉大师讲的。高齐的时候(这是在南北朝时代),大行和尚提倡念佛法门,他以四个字与同学们共同勉励。这四个字就是信、忆,忆佛,念佛忆佛,「信、忆不离于心,称、敬不离于口」,黄念老说,这句话就是本经所讲的「忆念受持,皈依供养」。《弥陀疏钞》里面说:往生净土,一定要有信心,千信则千生,万信则万生。信佛名字,诸佛即救,诸佛就护念你。心常忆佛,口常称佛,身常敬佛,始名深信。这几句话有必要加以详细的说明,怕的是初学的同学望文生义把意思错解了。

  什么叫信?信很难,不容易。我在以前曾经跟诸位报告过,早年我在台湾学佛是二十六岁,我学佛七年出家,出家之后就教佛学院,就出来讲经,我是一出家就讲经。在没出家之前,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,学的时间不算长,一年三个月,就是一共十五个月,没有出家之前在台中住了十五个月。可是进度很快,我是一个月学一部经,所以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五部经。以后一出家就教佛学院,在佛学院教一门课,一个学期教一部经,他三年毕业;三年六个学期,只用六部经,我学了十五部经,我还有九部经用不上,所以进度很快。这样过了两年之后,我才受戒。照规矩,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亲教师,我的佛法是从他那里学来的,所以受戒之后一定要去拜老师,这是中国人的礼节。我到台中慈光图书馆,还没进门就看到老师在里面,他也看到我了,他跟我招手,指着我:你要信佛!说了好多声,一直我走到他面前。我不懂这个意思。

  你想想看,我出家那时候学佛九年了,也讲经、也教学了,现在受了大戒,他指着我说:你要信佛。我不信佛,我怎么会学佛?我不信佛,怎么会出家、怎么会受戒?所以这个话就把我搞迷惑了。他叫我坐下来,然后告诉我,他说:你不要以为你受了戒,你信佛了,有很多老修行人到八、九十岁,胡须白了,还不信佛。这我有点明白。怎么样才叫信佛?你要真正明白佛所讲的道理,真正要理解,理解之后要依教奉行。你要是做不到,你不信。原来这么一个标准,这个标准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。

  佛所讲的,我们有没有做?做了,做到多少?十之一、二,还有十之七、八我们做不到。做不到是什么原因?不信!所以此地讲,信忆二字不离于心。你要不信,你这个忆佛念佛做不到,唯有真正相信,你心里头才真的有佛。口里念佛,一天念十万声、念二十万声,心里头没有,不信!信佛是什么样一个情形?你心里头真有佛,真的是二六时中昼夜不间断,你心里头真有佛。你真的常常想佛,真的常常记住佛的教诲,你会依教奉行,即使做不到,你会很认真努力要想把它做到,这才叫信。所以不是我们一般普通人讲的泛泛之信。

  信佛之人,于此可知,他的心同佛心。佛是什么心?佛门里面常讲,这两句话概括了整个的佛法,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慈悲为本是佛心,慈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爱心,佛的爱心是清净的,是平等的,是真诚的;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,佛没有不爱护的,没有不尊重的,没有不帮助的,这是佛心。佛的行,那就是方便。方就是方式,用什么方式帮助众生,使他能早一点成就;便是便宜,用我们现在话是最适合的,方便就是最适合的方式、最适合的方法。这个方法不一定是善是恶,但是这个方法肯定帮助他成就。帮助他,我们现在的话说,快速成长。这个成长是两方面,福慧要成长,帮助他福慧成长,另一方面,帮助他消除业障;业障不消除,福慧不能增长,福慧增长,业障一定要除,这个道理要懂。

  我学佛算是很幸运,没有走冤枉路,亲近真正善知识。所以出家师父我只有两个,前面一个是章嘉大师,后面一个是李炳南老居士。章嘉大师往生了,我才依止李炳南老居士。我学佛的根底是章嘉大师那个地方养成的,我跟他三年,他教我看破放下。看破,福慧增长,放下,消除业障,我们的信心从这个地方生的。信心清净,《金刚经》上说的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。所以那个方便是高等的智慧,是无比希有的因缘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