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法”里面,最重要的是“四依法”,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,我们学佛依靠谁?如果我们依靠的人与方法错误,我们这一生就谈不上成就。这是佛灭度之后,我们面临最严重的一个大问题。佛很清楚,虽然入灭离开我们,佛的心没有离开我们,佛的愿没有离开我们,所以他对我们有个妥善的指示,那叫四依法。如果后来的人遵守佛的四依法,就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。 四依法第一个,教我们“依法不依人”。这一条很重要,特别是善导祖师在《观经》批注里面讲得多清楚、多明白。“人”指什么人?眼前出家的这些法师,是人;比出家法师修行功夫更高一等的阿罗汉、辟支佛,比罗汉辟支佛更高的是菩萨,菩萨里面更高的是法身大士、十地菩萨,乃至于等觉菩萨,都是人。善导祖师说:这些菩萨、大德以下的善知识,如果他所讲的,跟佛在经上讲的不相应,我们都不可以依从;就是等觉菩萨所讲的,跟佛说的不相应,我们也不能依。尤其更甚的,十方诸佛来了,教导你:“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讲的净土是权巧方便,不是真实的”,也不能依。为什么?佛佛道同。他如果是真佛,一定劝你信愿持名、求生净土,那是真佛。如果跟这个相反,必定是假的佛,妖魔鬼怪变现的,不是真佛。为什么?佛佛道同。佛跟佛讲的话一定是一样的,不会是两样的。善导祖师教我们,说明要怎样依法不依人。 第二,“依义不依语”。言语长说、短说、浅说、深说,不要紧,不必去执着,意思对了就可以,依义不依语。第三,“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”。这一句话重要。前面“依义不依语”,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,就是佛经是从印度梵文翻到中国来,原本虽然是一个,翻经的人有很多,甚至于一部经有很多种的译本,像我们净宗《无量寿经》就有十二种译本,可惜当中失传了七种,现在剩下来的还有五种。五种翻得不一样,语不一样,意思一样,这就行了。教我们依义不依语,这样就不至于起争论,意思对就可以了。像《阿弥陀经》也有两种译本,罗什大师的译本,玄奘大师的译本,里面文字不一样,意思一样就可以了,这就是不必要争论。依罗什大师这个本子修行,决定往生;依玄奘大师那个本子去修行,也决定往生;如果一定要执着这个本子好,那个本子不好,恐怕都不能往生,那就错了。所以不要在这上面去执着,不要在这个地方去争论。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,这是非常重要的开示。一切经做一个比较,什么是“了义”?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的是了义。佛经里面有一些教人求人天福报的说法,那个不能出三界,佛为什么说这些经典?有一些众生,他的志向很劣,根本就没有意思出三界,他觉得这个人生不错,很好!来生还要做个富贵人,他就很满足了。佛对这样的人,也不能辜负他。你要求人天福报,我就教你求人天福报的方法,这个是不了义的。心思远大的人,晓得人间天上都是搞六道轮回,这个很苦。实在说,西洋这些戏剧我看得少,中国的戏剧、小说,我年轻的时候看得很多,可以说中国古来人写的历史小说,都含有很深教育的意义,对社会都有正面的影响。你仔细去看,都是讲的因果报应,“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”,这都有很深教育的作用。中国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,中国的教育并不普及。为什么老百姓这样的善良?都是这些戏剧、小说,这些民间艺术在教导,他们负责很大的教育工作。你多看看、多想想,苦固然是苦,乐还是苦,它不能永远保持。不说其它的,就说历代帝王之家,这是富贵到极处,富有四海,贵为天子。我们读历史,哪一个朝代的帝王不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胆,有人造反、有人革他的命?那个日子不好过,怕别人篡夺他的位子。你想想看,他生活精神压力有多么大?如何能保全自己的位子,如何能把这个帝位传给子孙,这个日子不好过,何况其余! 所以,世间六道里没有真正的乐,佛给我们讲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”,那是真的事实。要看清楚,看清楚、看明白这就叫“看破”。真看破了,你就没有留恋,不值得留恋,你才会想到要超越三界。超越三界,佛就教给你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这些法门,这都是超越三界的。看你的志愿,志愿保守的,修小乘;心胸开放的,佛就教你修大乘。总是满你的愿。但是讲到究竟圆满,证到像佛自己所证得那样圆满的境界,那才叫究竟,才叫究竟了义。究竟了义,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就一个,就是《阿弥陀经》,就是“信愿持名”,这个法子叫究竟了义。十法界当中是叫你在一生当中圆满证得佛果,其它所有一切法门,纵然是了义,是比较的了义,不是究竟的了义。要是跟这个法门来一比,他那个就是不了义。这是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的,我们才会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;如果对这个法门不能死心塌地修学,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。 第四是“依智不依识”。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,识是情识。这一条是教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选择法门。声闻跟六道里面比,声闻是了义,六道不了义;声闻跟缘觉比,缘觉是了义,声闻不了义;缘觉跟菩萨比,菩萨是了义,缘觉是不了义;菩萨跟佛比,佛是了义,菩萨不了义。我们一定要用理智去选择,选择究竟了义的法门。《弥陀经》是究竟了义,了义当中的了义,大乘当中的大乘。这是说师承自佛,我们今天是接受如来教导究竟了义的法门,跟其它不了义的经完全不相同。换句话说,一切不了义的法门,我们不能够碍于情识,一定要把它彻底放下,不受人的影响;这个人名气再大,我们也不受他影响,那就是自己要有理智。会受人的影响是什么?是感情。不知不觉的落在情识里面,受人家影响了。 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们,我们皈依,不是皈依某个法师,我们皈依阿弥陀佛。人家问你:“你跟什么人学佛?”“我跟阿弥陀佛学佛”。这是对的,确实我们依《弥陀经》,依净土五经,我们真的是阿弥陀佛的学生,做佛的好学生、好弟子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“如来第一弟子”。这个确实是要有理智,依智不依识。特别是《弥陀经》跟《大势至圆通章》里面所说的,五经里面,这两种经真正讲到专到极处,纯到极处了。一部经,甚至于就是一句名号,其它的统统放下,人心定了。同修来跟我说心不定,为什么心不定?想东想西,这个也想学,那个也想听,你的心怎么会定得下来?你当然定不下来。定不下来,还要搞六道轮回,这个不能怪别人,怪自己放不下,揽得太多。所以真正想成就,一切放下,依法不依人,法里面教我们一切放下。那个人教你,那个经也很好,那个也很重要,你要看这个、看那个,那是人说的;依法不依人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