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西方七尊佛是表修福

学佛,净空法师

  摘自净空法师《阿弥陀经要解讲记》

  经【舍利弗。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。无量相佛。无量幢佛。大光佛。大明佛。宝相佛。净光佛。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。各于其国。出广长舌相。遍覆三千大千世界。说诚实言。汝等众生。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。】

  要解【无量寿佛。与弥陀同名。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。然即是导师亦可。为度众生。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。】

  蕅益大师在这里有一个简单批注,‘无量寿佛,与弥陀同名’,这西方世界的,‘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,然即是导师亦可’,这是双关的,说西方世界与阿弥陀佛同名的佛,讲得通,同名号的佛那不晓得有多少?如果把它说成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尊阿弥陀佛也行,也可以说得通。‘为度众生,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’,阿弥陀佛也赞叹释迦牟尼佛,也赞叹十方一切诸佛,佛佛互相赞叹,目的是接引众生,广度众生,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。

  西方,列七尊佛。南方表修慧,西方表修福,所以持名念佛是福慧双修。“七”代表圆满,《弥陀经》上都用七来表圆满的意思。第一尊佛是“无量寿佛”。无量寿是代表福寿,福德里面第一个是寿命。蕅益大师在经题里面曾经告诉我们,“阿弥陀”翻作无量,不仅是寿命无量,光明也无量,智慧也无量,德能也无量,神通也无量,样样都是无量,说不尽的无量!在一切无量的无量里面,最重要的就是寿命要无量。诸位想想,如果没有寿命,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财富、无量的珍宝,不就都落空了?你没有寿命,无量就被别人享受,与你有什么相干?所以寿命在一切无量里面叫第一德,它是摆在第一位。自己有了无量的寿命,一切的无量自己才真正得到受用,才能享受得到,所以寿命一定摆在第一。

  第二是“无量相佛”。相是表富贵。我们中国或者外国也有算命看相的,相有富相、有贵相,富贵贫贱的相貌确实是有的。看相的人常说:“相随心转”,这一句话实在讲是非常现实的。譬如,人欢喜的时候,他那个面孔就有一个欢喜相,他心里欢喜,他面孔就笑咪咪的;他肚子里一肚子的苦水,一肚子的烦恼,他那个面孔摆起来就很难看;相真的是随心所转的。浅近的我们知道,深远的也在相上能看到。这个世间最好的相是佛像,我们世间相书里面所说的贵相,佛是每一条都具足,一样也不缺少,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”。相从哪来的?诸位要知道,相是果报。有果必有因,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》里面,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因与果,一条一条都列得清清楚楚,哪一个相是怎样修得来的?譬如前面我们讲过,佛说过的是藏果佛,这是广长舌相。他的舌头很薄,伸出来可以盖到面孔,那是不妄语得来的。修多少时间?修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语,才成就这个相。一般人,三世不妄语,舌可以舔到鼻端。这就是告诉你,每一个相,都有一个因缘修得的。佛在经上说,菩萨成佛了,成佛之后,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福。为什么?没有福不能度众生。度众生不仅是要有慧,还要有福报。

  有人真有智慧、真有学问,讲东西讲得天花乱坠,可是人家就不喜欢听。是什么原因?我们讲这是没有缘,也没有福。所以他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福,修这个相好庄严。相好庄严是接引众生一个最好的方式。我们在《楞严经》上看到阿难尊者出家,阿难尊者出家是什么因缘?是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相太好了。他心里想:这个好相不是父母生的,一定是他修成的,我也想这样好相,跟佛出家去修行。所以,相好摄受不少众生。富贵人一定有富贵之相。无量相佛,经上称赞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“佛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”,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是释迦牟尼佛的劣应身,示现在我们世间的,真正在一真法界的相好光明不可思议。

  第三尊是“无量幢佛”。幢是旗帜一类的,现在没有了,古时候有。在佛门里面,自古留传下来有幡幢。幡是扁的,比较多见;幢是圆形的,比较少见,当中是空的,有一点像飞机场那个风筒,不过比风筒做得漂亮,做得考究。幡幢,这都是表高显的意思,因为幡幢挂得很高、很明显。它的作用是宣传的作用,是通告的作用。佛家,诸位必须要知道,它是教育,教育是老师第一大,“只闻来学,未闻往教”,老师是很谦虚的。所以佛门自古以来,诸位在经典里面去找,佛从来没有招生过。这个招生未免自己太夸张,太炫耀自己,所以不能招生;也就是说明不敢为人师。学生找来了,那行!找来可以;我不找你,你找我这个可以。佛确实是人天大师,自己不招生,这么好的一个老师,让这么多人当面错过太可惜!于是接引大众的事情都在学生。学生得到好处,介绍自己认识的人去跟佛学,彼此互相介绍,是这么来的,而不是招生来的。

  后来这些祖师大德们弘化一方,当然也要学佛。如何通知大家来听经、来参加法会?像现在方便了,现在邮局邮递很方便,我们发个通知,大家马上就收到、就知道了。登个报纸,或在广播电台发个消息,都很方便。在那个时候统统没有,不但没有广播,没有报纸,邮政也没有,通知信徒就非常困难,于是寺庙里幡幢就起了作用。寺庙都有旗杆,旗杆不是挂国旗的,旗杆是通知大众的讯号。如果我们这个道埸,这个寺院,今天要讲经说法,旗杆上就挂幢,“法幢高树”。旗杆上挂这个,远近的人一看到,寺庙里旗杆上挂着幢,就晓得今天有讲经,喜欢听经的人他就来了,不喜欢就算了。所以他不找你,但是要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你,欢迎你来,是这么一个用意。如果这个道场做法会,就用幡。悬幡是道场有法会,幢是讲经。所以幡幢代表高、明显。

  第四尊“大光佛”。佛菩萨名号,凡是有光明这个意思,都代表智慧。大光佛就是代表大智,下面一尊“大明佛”,合起来是光明。这两尊佛,大光是表根本智,大明是表后得智,代表这两种智慧。两种智慧,一个是自受用,一个是他受用。当没有人向佛请教的时候,佛于一切法不是不明了,样样都明了,但是于一切法里面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那个样子就像完全无知的样子,因为“知”是要分别,是要把它说出来,那是知。他心里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没有起心、没有动念,所以一切法是平等的,万法平等,万法一如,这是根本智里面的现象。有人向佛请教,你问一桩,佛就把这一桩事情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告诉你,那叫做后得智。你不问,佛就不知;一问,他什么都知道,这是起作用。后得智是为利益众生,为教化众生,无所不知;根本智是般若无知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