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为何不说自性佛,偏说西方弥陀?

念佛,净空法师

  摘自净空法师《阿弥陀经要解讲记》

  ‘问:佛既心作心是,何不竟言自佛,而必以他佛为胜,何也?’这问的意思,佛在经上常说,尤其在《观经》讲净土的原理,“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”。心,当然不是别人的心,是自己的心。既然是自己的心,为什么不说自性弥陀,不说自性佛,一定还要指西方极乐世界那尊阿弥陀佛,让我们去求他,去靠他,这是什么意思?蕅益大师答得好,‘答:此之法门,全在了他即自。’“了”是明了,让我们明了。“他”跟“自”是一不是二。“一”是从体上讲,体上、性上说是一;但是从相上讲,从事上讲,是二。这是一定要知道的。

  ‘若讳言他佛,则是他见未忘。若偏重自佛,却成我见颠倒。’换句话说,对于事实的真相没有搞清楚,才产生这么一个疑问,这个疑问一定要破除,若不破除,对于往生净土会造成障碍。纵然拼命去念佛,强烈的愿望求往生,也只能生到边地疑城,这是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上看到的。他为什么会生到边地疑城?他有这个怀疑在,这是讲还有愿、还真肯念,生到边地疑城。如果这个疑惑,要是严重破坏自己的信愿,这一生往生都不可能,所以这关系很大。我们必须要知道,这个法门跟《华严》一样,不但跟《华严》一样,实际上超越了《华严》;《华严经》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《华严》是什么法?是圆顿大法。所以这部经是圆中之圆,顿中之顿;唯有一心就能契入,如果用二心,那就有障碍。他这个疑问产生就变成二心,怎么是二心?有自有他,自他是二。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说得非常妙,六祖初见印宗法师的时候,印宗法师就问他:“听说你在黄梅得到衣钵,五祖平常说法,有没有说禅定,说这些方法?”六祖回答就很妙,告诉他:“真正的佛法是一。”《维摩经》里所讲的,不二法门。他问的是禅定、解脱,禅定解脱是二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这个地方自他是二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所以自他二边都要把它忘掉,用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统一,心里头没有其它的分别,没有其它的知见,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把所有的知见、分别、执着统统归一,这就是一心,这样才能够入境界。在净宗里面入境界,就是入西方极乐世界。因为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,就是带业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那个地方也是一真法界,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。

  “全在了他即自”,“他”跟“自”就是一,就不是二。如果说他佛,他见未忘;如果偏重在自佛,我见颠倒。有他见,有我见,诸位想想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“菩萨有我见、人见”,他见是人见,“众生见、寿者见,即非菩萨。”《金刚经》前半部跟后半部,前半部是讲四相,后半部讲四见,四见比相讲得更深刻。前半部是“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后半部说得更妙,你有这种见解、念头就不行,“有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即非菩萨。”他这里是落在四见里头,大师答复得很妙!

  ‘又悉檀四益,后三益事不孤起。’佛法在释迦牟尼佛当时,教学利益众生就是以“四悉檀”为中心,今天我们依然不能例外。“四”是四种,“悉”是普遍的意思,“檀”是布施;就是四种普遍布施的利益,这叫做四悉檀。悉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。这四种悉檀:第一种叫“世界悉檀”,欢喜益。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,佛法首先就是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这是佛教化众生第一条。在跟大众接触,叫众人不欢喜,佛的教学就全盘失败了,所以说第一个是要叫众生欢喜。如何让众生生欢喜心,那是方法、手段,那是因人、因事、因地,巧妙各个不同。这个地方只给你讲原则,没有给你讲手段。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。如果不能欢喜相处,那就是不和,不和里面就会有争执,争执里面就会有斗争,斗争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与世界的不安全。由此可知,佛法对于世间的利益,确实是摆在第一位,世间的利益都得不到,出世间的利益就不必说了,所以第一个是教我们得世间的利益。如何令众生生欢喜心?佛法里面方法很多,所谓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方法多了。通常归纳起来,像“四摄”、“六度”都是方法,尤其佛给我们规定的“六和敬”,确实是教我们在世间接触广大群众,特别是与我们不同种族、不同国家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,与他们相处,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这个才叫真正高明。这是第一个利益。后面三个,“为人悉檀”,生善的利益;“对治悉檀”,是断恶的利益;最后一条就是真正在佛法上得利益,叫“第一义悉檀”。四悉檀前面三个都是世间法,最后一个是出世间法。“第一义悉檀”,就是教给我们“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”,那是第一义。后面三个世间跟出世间的利益是“事不孤起”,它生起有连带的关系。

  ‘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,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,何况悟入理佛。’傥是假设。要不从世界悉檀,深深的发起庆信,就是真正的欢喜心。信愿持名,“信”就是世界悉檀;“愿”里面就有两个,愿生西方这是生善,厌离娑婆这是离恶、离苦,一个是为人悉檀,一个是对治悉檀;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是第一义悉檀,也就是此地讲的“悟入理佛”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悟入理佛。这是把四悉檀的利益,完全用在净土宗念佛往生上说。四悉是佛法接引众生的总纲领,大小乘佛法统统离不开这个原则,这是我们要晓得的。

  ‘唯即事持达理持’,大概像我们一类业障深重的凡夫,走这个路子是最稳当的;那就是“事持”,先就用事持,理不明白没有关系,不要紧,当然理懂得那是更好。理不懂,像历代以至于现前,许多老阿公、老阿婆们念佛往生,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瑞相,他预知时至,他能够站着走,能够坐着走,晓得什么时候走,这都是决定往生。你问他净土经典,他不懂,甚至于很多人念过《弥陀经》,问他《无量寿经》,没念过,《观无量寿经》,没念过,这经什么意思他不懂,不懂他能往生,这就是事持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他就都懂了。这一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懂,为什么都懂?因为他事持持得很纯,他心定,信愿坚固,佛来接引他的时候,先用佛光注照,佛光一照,他的业障就消除,智慧就开了,从事持就达到理持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