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要修福首先要降低欲望(2)

现在我们古人东西都不要了,要新奇的东西,奇奇怪怪的东西,麻烦在此地。夫子老实,一生述而不作,没有创作、没有发明;现在连幼儿园,上幼儿园老师都要教小朋友要创新,你看看。创新,那都是些稀奇古怪的,都是对
现在我们古人东西都不要了,要新奇的东西,奇奇怪怪的东西,麻烦在此地。夫子老实,一生述而不作,没有创作、没有发明;现在连幼儿园,上幼儿园老师都要教小朋友要创新,你看看。创新,那都是些稀奇古怪的,都是对自己有害的,对别人有害的,对地球有害的,他创这些东西出来。我们也可以说,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本质都好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本性本善,都好,被教坏了。想想中国古代的教学,确实都以孔子做为标准,「信而好古」,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,没有创新的这个念头,没听说过。旧的东西你都不了解,你怎么可以创新?中国有一句老话讲「推陈出新」,你了解旧的东西,你才有能力创新;你对旧的东西一无所知,你创那个新,那个新决定是有害的东西。这个成语里头含义很深。

 

  我们必须重新建立自信心,回过头来相信自己。自己是什么?儒家讲的本性本善,要相信自己本性本善,要相信佛讲的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人人是佛,你是佛,他是佛,我也是佛,本来是佛。那我们要回头想想,本来是佛,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?经教里头讲得很清楚,迷了本性。破迷开悟就回过头,就成佛了,迷而不觉这就变成凡夫,这么回事情。虽变成凡夫,自性没有失去,本善没有失去,只是迷了,它不起作用。我们对于这桩事情要能够相信,那就有救了。我们这一生,人生第一个目标是什么?是要把我的本善找回来,是要把我的佛性找回来,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头等大事。那现在世出世间圣人都告诉我们,从哪里找起?从降低欲望、放下欲望,从这儿开始。这个欲望里头,细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讲的七情五欲,佛家讲情执。情执是七情,五欲是七情里面有个欲,这个欲又分五种,财色名食睡。这些东西生活不能没有,一定要知道适可而止,过得去就行了,不能有贪心,更不许可有贪而无厌,那灾难就现前了。所以大乘经教里佛常讲贪瞋痴慢疑,这个东西要远离。不思邪恶,没有邪思、没有恶念。

 

  又义寂师说:「直趣菩提名端心,不求余事名正意。其义更深。」这个意思深了。前面我们所讲的,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常说的,说的是人道,没有离开我们人,义寂的说法提升了,提升到大乘。「盖以唯趣菩提始称端心」,这是大乘佛法它的标准。菩提是梵语,意思是觉悟。直趣菩提这是大乘菩萨心,所谓发菩提心。我们在最近这二十多年,讲菩提心都用十个字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这是菩提心。端心用这个标准,这是大乘菩萨,这是专求佛道。在我们净宗,一心专求净土,亲事弥陀,以这个为端心,你就决定在这一生成佛,不求余事这叫正意,就是没有其它的念头。所以这个意思深!唯求菩提也就是佛讲的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我就决定求佛,我这一生要成佛,因为我本来是佛。对自己有信心,对佛菩萨有信心,遇到这个法门,对这个法门有信心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除了作佛之外,作菩萨我不甘心,作辟支佛、作阿罗汉那我更不要了,余无所求,那人天福报更低,统统放下,这个意就正。儒家讲诚意,诚跟正的意思是一样的。

 

  能如是端正身心,自然『不为众恶』,那肯定的。我们讲的「众恶」,就是现代人从大乘经上所看到的,现在人造的杀盗淫妄酒,这干的事情;念头,起心动念是贪瞋痴慢疑;情绪,怨恨恼怒烦,这十五个字。我们冷静看社会,看一切众生,谁不在造?大家都把这个当作正常,认为都是应该的,毫无节制,普遍在造作,不知道现在灾难是因为这个起因的,果报已经现前了,现在觉悟还来得及。觉悟之后怎么办?说个老实话,觉悟之后唯有念佛可以救。为什么?念佛是正中之正、善中之善,除念佛之外没法子,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。端正身心确实就是老实念佛,自然不为众恶就是放下万缘。故云『甚为大德』,「大德者,德之至也」,至高无上之德称为大德。今天学佛的人很多,修净土的人不少,几个人真修?也许我们自己都认为我是在真修,那你就得要问一问这十五个字有没有?你还有没有杀盗淫妄酒,干这个事情?你起心动念有没有贪瞋痴慢疑?每天情绪发作有没有怨恨恼怒烦?如果有这个东西夹杂,就不是真修。念佛是大德,这些东西夹杂在里面把你这个大德都破坏了,佛是念了,没有德。这桩事情我们一定要多多去看看,慈云灌顶法师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》的注疏,后面念佛人一百种果报,就好好看看这篇东西,这篇东西我们可以把它印成单张来流通。我们念佛在一百种果报里头自己好好去想想,一百种我会得哪一种?

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