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要修福首先要降低欲望

修福,降低欲望

净空法师:要修福首先要降低欲望

 

    恭录自《净土大经解演义》

 

    『端心正意』,「指正心诚意,善护己念,远离三毒,不思邪恶」,从这里看起。这是佛告诉弥勒菩萨,也就是告诉我们。我们大家,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时代,这些开示就好像是为我们现在人说的一样。要端心正意,不为众恶,这就是大德,我们讲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正心诚意。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,我们的老祖宗、古圣先贤就教导我们这些道理,《大学》里面讲的三纲八目,三纲是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;八目里头,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,就是指的这个意思。端心正意不容易,它先决的条件是要格物。物是什么?欲望,物欲。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欲望放下,因为它是一切恶业的根源,只要有欲望,哪有不造罪业的道理?所以古圣先贤把修身、积福,第一个条件就是放下欲望,纵然不能放下,也要把欲望降低,你才能修福。

 

  今天这个世间,圣贤的教诲没有了,佛菩萨也没有人相信,所以对于欲望可以说是已经没有底限,也就是欲望在膨胀,造成身心种种病态,这苦不堪言,同时也造成地球上这么多的灾难。这从哪里来的?全是欲望膨胀产生的现象。「格物」这两个字就非常非常重要,格物是自己跟自己奋斗,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。如果能把欲望统统放下,这个人就可以成圣成贤,学佛就能成佛、成菩萨。这个东西是大害,没有好处。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给我们做出的榜样,都是把这些欲望看得很淡、很轻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,他日常生活确实是三衣一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全放下了,他的生活是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经典上所记载的,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一次人家看到他有忧愁、他有烦恼,一次也没有,也没有这个记录。人家为什么能过这种快乐幸福的人生?就是没有欲望。

 

  所以欲望给人带来的是烦恼、是忧虑,现在人讲是紧张、是压力,这是现在人的术语。这样的生活,纵然地位很高,拥有很多的财富,他生活得不快乐,依然生活在痛苦的世界,远远比不上所谓贫而乐。贫而乐是谁?圣人,孔子、孟子、颜回,那都是贫而乐。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反省,值得我们去思惟。我们这一生是做一个快乐明白人,还是做一个烦恼胡涂人?那些大富大贵是烦恼的胡涂人,这在经上讲的,这是花报。果报呢?幸福明白人来生生天堂,他要念佛他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、作菩萨;那胡涂人呢?烦恼胡涂人来生堕三途去了。这是这段经文里面讲的五痛五烧,五痛是花报,五烧这个烧是地狱,它代表三恶道。所以想想这个就太可怕了!「降化其意」,降是降低,降低欲望,要把欲望化开,彻底给它放下,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做到端心正意。欲望没有了,智慧就生起来,所以格物下头是致知。人有智慧才有诚意,有诚意的人一定有智慧,没有诚意的人,换句话说,他有烦恼,他没有智慧,统统有连带关系。有诚意的人心就正,正是什么?没有邪念,没有妄念,这样才能够端心正意。

 

  所以这里底下接着「善护己念」,这个念是正念,护自己的正念。远离五毒,现在三毒要加两个。为什么?我们愈想愈可怕,贪瞋痴是三恶道的因,可是慢跟疑带给我们现前的灾难太恐怖了,傲慢是心不平,感应的是地震,怀疑更可怕,它感应的是大地松散了。我们在《地藏经》上念的「坚牢地神」,地是我们一切众生所依靠的,它坚固。现在的地不坚固了,松了,那就很容易往下沉,所谓地陷了。地为什么会陷?疑心、怀疑所感的。山,山会倒下来。原因是什么?原因是我们什么都不相信。所以信,世出世间圣贤都把它摆在第一位,它太重要了。你看净土头一个就是信,信、愿、行。《华严经》上说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信是得道的根源,是一切功德之母,就是说它能生一切功德,这称为功德母。不信,麻烦可大了。中国过去这些读书人,把这个字看得很重要,「人无信则不立」,人要没有信心,你不能立足于社会,把这个字看成这么重。它是五伦里的一个,五伦是「仁义礼智信」,这五个字。现在这五个字全都没有了,「仁者爱人」,现在的人不自爱,他连自己爱护自己都不懂得,他怎么会懂得爱人?为什么我们生在这么一个苦难的社会里头?这个时代就是五伦没有了,五伦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,这个关系没有了;五常没有了,四维八德没有了,社会都乱了,地球灾变异常。

 

  今天确实有不少志士仁人在寻求怎么来拯救社会、拯救地球。只有像孔老夫子那样的心态,我们才有下手之处。现在人相信科学,不相信祖宗,不相信父母,不相信老师,对于圣贤佛菩萨更不用说了,完全斥之为迷信,这就该受苦、该受难。孔老夫子一生的态度,这是中国大圣人,外国人也尊敬他,他老人家告诉我们,他一生,我们可以说做人的态度,基本态度,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。这就八个字,夫子信心具足,相信自己、相信父母、相信圣贤,这信心十足,喜欢跟古人学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