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念佛人多往生人少,因为与阿弥陀佛不是一心(2)

... 往生真正的条件我们不能不知道,真正条件不是形式,佛讲得清楚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我们《无量寿经》上把这个条件限制出来了,三等, 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,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,后面那个觉是大彻大悟,生实报庄

 

    ...

 

    往生真正的条件我们不能不知道,真正条件不是形式,佛讲得清楚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我们《无量寿经》上把这个条件限制出来了,三等,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,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,后面那个觉是大彻大悟,生实报庄严土。你看,条件都讲得很清楚,在经题里头。这后面两个我们拿不到,前头一个要拿到,就是一定要有清净心。清净心的修法,我也讲过很多次,什么最清净?阿弥陀佛最清净。阿弥陀佛这句名号,六道里头没有,十法界里头也没有,十方三世诸佛剎土里头也没有。哪儿有?西方极乐世界有,阿弥陀佛那儿有。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跟西方极乐世界相应,西方世界是净土,是一切诸佛净土里最殊胜的净土,念这句阿弥陀佛就修最殊胜的净土。
  
  我们现在修这个净土有问题,问题出在哪里?杂念太多。所以我们得好好算算这个帐,一天二十四小时,我有多少小时在念佛,阿弥陀佛,有多少小时是杂念。如果我们的佛念超过杂念,你就向着净土了;如果杂念多过佛念,这一生往生有问题,没有把握往生。一天二十四小时,我们念佛要超过十二个小时,不一定要口念,心里有就行了。经上讲得很清楚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」,忆佛是我心里有佛,常常惦记着佛,心里有佛。口里虽然没有念,心里真有,那叫念佛。念佛是心里有佛,心里没有佛,口念不行,不管用。所以,中峰禅师在系念佛事里讲了两句话,那两句话讲得真好!
说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;此方即是净土,净土即是此方」。这两句话把阿弥陀佛、极乐世界讲尽了。
  
  极乐世界没有边界的,广大没有边际,包不包括我们的世界?包括。为什么我们见不到?空间维次不一样。你明白之后,阿弥陀佛在哪里?当处出生,就在眼前,随处灭尽,没有距离、没有先后。没有先后,就没有时间,没有距离,就没有空间。那是什么?原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跟我是一体,一体才没有空间、没有时间。真是一体,一点都不错。所以世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一体。是什么佛?我们念阿弥陀佛的,就是阿弥陀佛,念毘卢遮那的,就是毘卢遮那。为什么?一切法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这大家都知道。佛没有在这句话加批注,阿弥陀佛例外,华藏世界例外,没有加这个批注。没有加这个批注,就是说极乐世界也是自己心现识变的,华藏世界还是心现识变的,至于阿弥陀佛、毘卢遮那,都是自己心现识变的。这个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,这是事实。所以经典上有句话,「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」,你真的明心见性,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没有问题了。没有见性,问题很多,见性之后,一个问题都没有了,清净寂灭的德现前了。这都是我们自己本有的,每个人都一样的,没有哪个跟哪个有差别,没有,真正是清净平等觉。我们应当努力为善,决心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,其它的事情都是小事,不值得一提的,不值得放在心上。放在心上只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我们这一生就圆满成就了。

 

    ...

 

    「至于《净影疏》又有一说」,从这个地方看起,远公大师的批注,《无量寿经》的批注。「疏曰:但能念道,行德显著,不简(拣也)上下,同得往生,故言着于无上下也。若得生彼,神通洞达,无有边际,故云洞达无边际耳。」这段是远公大师在这句经文上的解释,什么叫「着于无上下,洞达无边际」。但能念道,这个地方的念道,直指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」,大势至菩萨说的;换句话说,真正能念佛不是口念是心念。有口无心,功夫不会得力,有人念佛念了一辈子,功夫不得力,往生的时候手忙脚乱,无所适从。这什么原因?心里没有佛,这个不行,心里确确实实有阿弥陀佛,就够了。心里为什么没有佛?对阿弥陀佛、对极乐世界认识不清楚,有怀疑。这个现实的世间还舍不得离开,对这个地方还有非常浓厚的情执,有留恋。这就是经论里面所讲的「欣厌」二字,对极乐世界生不起欢喜心,对娑婆世界没有法子生起厌离的念头,于是念佛功夫不得力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古来祖师大德说得好,「口念弥陀心散乱,喊破喉咙也枉然」。于是我们就知道了,在念佛之前、读经之前、听教之前,要放下万缘,一心专注,这就有功德,你就有收获。如果是心不在焉,心想着别的事情,就不会有效果,那就真的是喊破喉咙也枉然。远公大师说的「但能念道」。

 

  后头这一句「行德显著」,行德是什么?依教奉行。净宗同学的行德,二十多年前,净宗学会成立,在美国,我们提出行德的五科,五种、五个科目。第一个是净业三福,我们有没有遵守?「孝亲尊师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我们有没有遵守?这是基本的戒律,从这个基础上出生三皈、众戒、威仪。没有前面的基础,三皈、戒律、威仪都没有立足处,怎么可能生起?这就不可能。所以今天儒家的礼没有了,佛家的戒没有了,儒释道三家变成有名无实,实质没有了。从这个地方,让我们深深体会,儒释道的三个根是多么重要。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你细心观察,他没有学过儒释道的三个根,他在日常生活当中与这三个根相应、不相应,你就能看到,没有学过怎么也会相应?它是性德,人心地善良自然就相应、就吻合。人心里面有自私自利、有名闻利养、有七情五欲,那就自然不相应。那就得要修行,把你的思想、行为修正才会相应,没有修正过来不会相应。我们的根不是从小扎的,中年以后才补习,因此劣根性很严重,烦恼习气重,外面稍稍有诱惑,自己就做不了主。这种情形不但现在很普遍,古时候都有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