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具足真信、切愿就不必读经、听经

信愿,净空法师

    经教是什么用处?经教帮助念佛人断疑生信。我没有疑惑,我具足了信心,我还要不要念经教?不要,一句弥陀念到底就可以。

    古大德讲真话,念经不如念咒,念咒不如念佛。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强调要念经?这个原因是我们对这个名号功德不了解,念经是帮助你了解,念经是帮助你破疑开悟。念经也是帮助你收心,因为你的心是散乱的,你不是净念,用念经的方法收心,就是都摄六根。念一部经,心定了,心清净了,把心浮气躁收敛,你再来念佛,功夫就会得力,是这么个意思。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才真正能够收到效果。

    我们年轻的时候学经教,老师时时刻刻提醒我们,他用打拳的人、唱歌的人来做比喻。他说你看看打拳的拳不离手,天天要练,唱歌的人曲不离口,天天要唱,所谓吊嗓子,天天要唱。讲经的人是什么?老师的意思天天要讲,三个月不讲就生疏了。再说听经的人,三个月不听,毛病习气全出来。特别是在这个时代,在佛门术语说「法弱魔强」,魔是什么?诱惑,这个社会诱惑力量太大了,你要不天天听经念佛,你有什么方法能够敌得过外面的诱惑?没有法子。只有天天读经、天天念佛、天天听经,时时刻刻得经教提醒我们,我们才能在境界里面有一些不善的知道迴避。

    怎么样才能断习气?那就是不断的要提醒自己,这个很重要。中国古大德常常教人,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要常常读,温故而知新,不能够离开。所以读经就等于持戒一样,一定要真诚恭敬的去读,就好像佛在我的面前,恭恭敬敬去读,读久了清净心现前,清净心生智慧,豁然就开悟,就明白了。

    我们今天学《无量寿经》,找黄念祖这个注子就行了。为什么?经是他老师夏莲居老居士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。他这个批注,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,集古今中外那些大德注《无量寿经》的大成。都是集大成!你看他的一个注子,你看了多少经?他后面引证的是两百多种,你全都看了,集大成!我们要去翻那么多的时候,要费多少时间?他都把它整理好了。古注过去我们也涉猎过几种,他这里全有,他全都抄在这里面。所以这部经解是集净土经论注疏之大成,我们要认识,这是宝!一切经里面净宗是宝,净宗典籍里面,今天摆在我们面前,这是宝!没有比这个更超胜的,没有了,我们要珍惜,要认真学习。这分量够,像这样的分量,我们如果从头到尾一门深入来学习,学习个五年十年,念佛三昧就得到,没有妄念了嘛!我们的时间,我们的精神,我们的精力,都集中在这上面,他怎么会不得定?这个三昧叫念佛三昧,念佛三昧得到了,就能得到事一心不乱、理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就见性。我们希望能早一天成就,早一天就是你得真放下,这经典里面教我们要放下的统统放下。

    惠能大师,真有其人,真有其事,他的身体现在还在,肉身还存在,在广东的南华寺。惠能大师当年在世,没念过书,不认识字,你读佛经佛经多了,你看这一部《大藏经》,随便是哪部经,随便是哪一段文,你不懂,你念给他听,他就讲给你听。这种智慧、能力从哪里来的?是自性里头本有的,只要你见性,你这个智慧也现前,你的德能相好也统统现前,这是佛法教给我们的真实受用。

    你去看看《坛经》,《坛经》里面第一品是他的传记,他的歷史,没有上过一天学,没有听过一堂经;黄梅五祖的道场是禅宗道场,他没有一天进过禅堂。他在黄梅八个月,五祖派遣他到碓房里面去做义工,因为他是砍柴的樵夫,在厨房里面破柴、舂米,他就干这个事情,干了八个月。最后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他,他成为一代祖师,凭什么?凭放下。五祖在半夜三更召见他,在方丈室里面跟他讲《金刚经》。我们能想到有没有经本?没有,他不认识字,他拿经本没用,他不认识字。所以五祖给他讲的是讲《金刚经》大意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,这一放下就彻悟了。他悟的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境界是相等的、平等的。悟了之后没有一样不通,一悟一切悟,一通一切通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你念给他听,他就能讲给你听;念的人没有开悟,听他一讲就开悟了。这给我们说明一桩事情,妄尽还源与读经、学教没有关系,研经学教还得把经教放下,你才能够悟入。你要不放下,那就变成所知障。障碍有两种,一种烦恼障,一种所知障。放下就对了,放下你所学的那些东西,那个东西你不放下,障碍你悟入。我们今天要不要学?天天在学,我学五十八年,快到六十年,天天在学。我们在学是一种方便法,为什么?不学经就会打妄想,就会胡思乱想,烦恼障现前;把精神、时间集中起来学经教,妄想就少,用这个方法来除烦恼障。烦恼障除了之后心得清净,再把所知障放下,这才能够悟入。所以这是一种方法,就是修禅定的一种方法。读经也是禅定,讲经也是禅定,听经也是禅定,念佛也是禅定,没有一样不是,只要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烦恼轻、智慧长,那就叫禅定,那就叫止观。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    真念佛求生净土,彻底放下,连经教都得放下,顶多(这是过去老师教我的)念一部《弥陀经》,为什么?课诵之前念一遍《弥陀经》是定心的、收心的,一遍《弥陀经》念完心定了,持名才有功德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