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菩萨心自利、利他故,度一切众生故,知一切法实性故,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故,为一切贤圣之所称赞故,是名菩提萨埵。 2.大人大心,能大布施,能自利己;小人小心,不能益他,亦不自厚。 3.譬如勇士,见敌必期吞灭。智人慧心,深得悟理,悭贼虽强,亦能挫之,必令如意,遇良福田,值好时节(「时」,应施之时也。遇而不施,是名失时),觉事应心,能大布施。 4.菩萨发大誓愿;从是大愿,得大福德果报;得大报故,能大饶益凡夫。 5.声闻行是四无量,为自调自利故,亦但空念众生。诸菩萨行是慈心,欲令众生离苦得乐。从此慈心因缘,亦自作福德,亦教他作福德,受果报时或作转轮圣王多所饶益。 6.譬如大牛,壮力能服重载。此诸阿罗汉亦如是:得无漏根、力、觉道,能担佛法大事担。以是故诸阿罗汉名能担。 7.佛自利益亦利益他故,于众生中最第一! 如一切照中,日为第一;一切人中,转轮圣王最第一; 一切莲华中,青莲华为第一;一切木香中,牛头栴檀为第一; 一切珠中,如意珠为第一;一切诸戒中,圣戒为第一; 一切清净中,解脱为第一;一切诸观中,空观为第一; 一切诸法中,涅槃为第一。 佛亦如是:于一切众生中最为第一故,独得一切智。 8.智慧是一切善法根本。若欲成就是智,先当摄心,然后可成。譬如狂醉之人,自利、他利、好丑之事都不觉知。散乱之心亦如是:世间好事尚不能善知,何况出世间法!愚痴人心一切成败事皆不能及,何况微妙深义! 9.菩萨持戒虽能不堕恶道中,生人中贫穷,不能自利又不益人,以是故行布施。 《大智度论》法语辑要—二海涛辑 1.菩萨有净施,生大悲心,为众生故;不求自利,早得涅槃;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名净施。以般若波罗蜜心故,能如是净施。以是故说欲行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。 2.菩萨但分别诸经,读诵、忆念、思惟、分别诸法以求佛道,以是智慧光明自利益,亦能利益众生。如人暗道中然灯,亦能自益亦能益人,终不离者。是因缘故,终不离智慧光明,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3.菩萨住七地中,破诸烦恼,自利具足。住八地、九地,利益他人,所谓教化众生,净佛世界,自利、利他深大故,一切功德具足。如阿罗汉、辟支佛,自利虽重、利他轻故,不名具足。诸天及小菩萨虽能利益他,而自未除烦恼故亦不具足。 4.菩萨爱敬佛道,知身、口无常故,不说无益之言;以善法增长故,瞋恚等烦恼不能覆心。行者作是念: 一、结使虽起,智慧思惟,不令覆心。 二、结使若起,今世不善、后世不善,妨于佛道。 三、设使心起结使,不起口业;设口业起,不成身业;设身业起,不至大恶。 5.是菩萨虽卑陋鄙贱,以行胜法故,得在胜人数中,是今世功德。 6.是人深乐善法故,能于善法四种正行求;二乘人不能具足四行,以不深乐善法故。所谓自不杀生,慈悲一切;深自利故,亦教他;慈是一切贤圣法,故常赞叹;是菩萨常欲令人得乐故,见有不杀者,欢喜爱乐。 7.菩萨一切功德,总摄入六波罗蜜中,所得果报与众生共之。 8.是菩萨未入正位,诸烦恼未尽故,或时起悭等诸烦恼,尔时应作是思惟,谏喻其心:若不布施,我自失四事功德,所谓后身生贫穷。贫穷故自不能利益,何能利他! 9.若不利他,则不能成就众生;若不能成就众生,亦不能净佛世界。何以故?以众生净故,世界清净。若不具足是等众事,云何当得一切种智? 《大智度论》法语辑要—三海涛辑 1.以要言之,无方便者虽行六波罗蜜,内不能离我心,外取诸法相,所谓我是施者,彼是受者,是布施物。是因缘故,不能到佛道! 2.是人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,过去作功德无方便故,邪行不正。是人离般若波罗蜜故,深着善法。今从佛闻般若波罗蜜,深厌世间,慈悲心薄,故求自利,不受一切法,即得阿罗汉,于般若无咎。如人持器诣海,随器大小各自取足。 3.菩萨常行应萨婆若心,则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何以故?不着一切法,常集一切助道法故。 4.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功德,自利、利人,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! 5.佛言:「诸善男子!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耳!何以故?无有定法——众生所着处,但颠倒故众生着。是故汝当自离生死,亦当教他离生死。汝等当发心能自利益,亦当得利益他人!」 6.菩萨应语众生: 一、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既自得度,复能度脱众生! 二、「度脱众生」者,菩萨自乘大乘得度,以三乘随众生所应度而度之,既自利益,复利益他人。 三、「利益他」者,既自作佛而以三乘度脱众生。若菩萨能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者,从初发心终不堕三恶道,常作转轮圣王者。 7.菩萨多生欲界。何以故? 一、以无色界中无形故,不可教化; 二、色界中多味着禅定乐,无厌恶心故难化; 三、亦不生欲天,所以者何?着妙五欲多故难化。 四、在人中,世世以四事摄众生故,作转轮圣王。 《大智度论》法语辑要—四海涛辑 1.众生以不如意事故瞋:若以求物不如意故瞋,人不称意故瞋。菩萨住檀(波罗蜜)中,随其意而给足之。 2.菩萨以如意珠施之,则使人皆称意;珠之威德故,人无瞋者。如行者入慈三昧故,人无瞋者。 3.菩萨从初发意已来,檀波罗蜜是善法因缘,是中无分别是施者、是受者,性空故。用是檀波罗蜜能自利益,亦能利益众生,从生死拔出,令得涅槃。是诸善法,皆是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。 4.若自无智慧,何能利人?以是故,先自得无所着,然后教人。 ◎《十住毗婆沙论》 1.世间有常言,家不生恶子;但能成己利,不能利于人。若生于善子,能利于人者;是则如满月,照明于其家。 2.有诸福德人,以种种因缘;饶益如大海,又亦如大地。无求于世间,以慈愍故住;此人生为贵,寿命第一最。 3.悲心于众生者,成就悲故名为悲者。何谓为悲?悼愍众生,救济苦难,信解诸上法者,于诸佛法信力通达。发愿我得自度已当度众生者,一切诸法愿为其本,离愿则不成,是故发愿。 4.问曰:何故不言我当度众生,而言自得度已当度众生?答曰:自未得度,不能度彼。如人自没淤泥,何能拯拔余人?又如为水所漂,不能济溺!是故说「我度已,当度彼」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