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圆顿中至极圆顿」。释尊一代教化,华严宗把它分为五类,叫做五教。即小,始,终,顿,圆。(1)小乘教说灰身灭智的涅(般+木)法。(2)大乘始教。是大乘教的初步,不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。(3)终教。说真如缘起之理。开权显实,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,但须经历三大阿僧祗(右为氏)劫。(4)顿教。是不立文字,不依言句,不设位次,不论阶梯,但以顿彻理性为教。《华严玄谈》说:「顿诠此理,故名顿教。」又说:「顿显绝言为一类,离念机故,即顺禅宗。」既是说此教无言离念,合於禅宗。释尊拈花,迦叶微笑,拈花这一脉,因达摩东来,盛传於我国,至於显示顿教之理,不独在不立文字的禅宗,在经典中也常透露。例如《圆觉经》「知是空花,即无轮转。」「知幻即离,不作方便,离幻即觉,亦无渐次。」《首楞严经》中的「狂心自歇,歇即菩提。」都显示不必安排,不须造作,直下便了,不历阶梯,不立文字,以心传心的顿法。(5)圆教。是大乘中演说实法登峰造极之教,专接最上利根之人。圆是圆融自在,一切无碍之义。又是圆满俱足,福足,慧足,明足,行足,圆全俱足之义。《华严》与《法华》都属圆教,宣说圆融俱德的一乘法。至於天台判教,分为藏,通,别,圆四教。对於圆教亦称圆顿教。所云顿者,顿极与顿足之义。由於诸法圆融,所以於一法中,可以圆满一切法。一念开悟,就可顿时圆满佛果,所以称为圆顿。可见圆顿的法极端殊胜。在《要解》中说,持名一法,是圆顿中最极圆顿,也既是说,持名是圆中之圆,顿中之顿。藕益大师为我们开示了佛的知见。如果圆字还很难懂,再打个极粗浅的比方,例如桌子凳子都可推倒,但是圆球推不倒,圆球无论怎么样转动,它都是直立不倒。从这粗俗之例,可使我们初步体会,圆体是圆转自如,立处皆真。旋转是随缘,不倒是不变。众生流转是随缘。佛性不增不减是不变,故随缘而不变,不变又随缘。从这个比方,我们或可粗明圆融自在之义。可见我们的知见,若能契合圆宗,我们的见地也就圆融无碍随处皆真。更应注意的是,大师开示了佛的知见,直指持名之法最极圆顿。我们如能真实信受,既是接受了佛的知见。也既是说如来果觉的知见,化入我们因地的初心。既然佛的果觉入我的心,故我因心顿含果觉。 以下《要解》为申明前义,引证了元中峰(去山旁)国师与莲池大师所说「明珠投入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。佛号投於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。」之语。明珠指传说中的一种宝珠,叫做清水珠。把清水珠投到一盆污浊的水里,这盆污水就澄清了。这是一个比喻,浊水与我们的乱心,我们在乱心中念一句佛号,佛号就如清水珠。这句佛号投入我们的乱心里面,乱心就不得不立即清净了。所以说「乱心不得不佛」也既是说,我们的乱心,不得不是佛心。直接了当,不可思议。所以《镜宗录》说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。正如密宗修本尊法,自身即是本尊。修观音法,自己就是观音。所以密宗与净宗都属於果教,都是从果修的,凡夫念佛,既是从佛的果觉上起始修行。譬如从开荒,除草,选种,播种,选苗,除病虫害,收割,脱粒,磨粉,然后蒸成馒头,这就譬喻佛在无量劫中,勤修六度万行,处处为众生舍身流血等等,无量劫功德圆满,成就了万德洪名,这是四十八愿的结晶,也都是佛的果实。我们持名念佛就譬如吃馒头,馒头已蒸好,留给我们去做的只是吃,佛号已成实,我们享受现成,我们只须念,直接享受佛的果实。所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,愿生其国,乃至十念,皆得往生。可见信愿持名之法,真实是第一方便,无上了义,和最极圆顿了。 (六)妙 果 信愿持名为宗,横生四土,一生圆满是果。《要解》说:「信愿持名,以为一乘真因,四种净土,以为一乘妙果。举因则果必随之,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。」一乘即一佛乘,是唯一成佛的教法,不同於有说声闻乘,缘觉乘,菩萨乘的三乘法。《法华方便品》说:「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佛乘。」《法华经》以譬喻说法,其中有一个譬喻说,有一个破房子着火了,父亲为了急救孩子,就说外面有羊车,鹿车和牛车,於是孩子们跑出而脱险了。但是外面并无三车,父亲实际是给每人一辆大白车。「方广平正,其疾如风。」三车喻三乘。大白牛车喻一乘,表人人皆可成佛。《要解》说,信愿持名是一乘成佛的真实之因,有因必有果,这个真因必然得到四种净土,一乘成佛的真实妙果。四种净土,即是(一)凡圣同居土,(二)方便有馀土,(三)实报庄严土,(四)常寂光土。信愿持名而未能断见思二惑的人,往生凡圣同居土。因为仍有二惑,故虽往生仍是凡夫。若能念到事一心,断了二惑,就生方便有馀土。若念到理一心并破无明,往生实报庄严土。破一品无明就分证一分法身,所以也分证到常寂光土。能生实报土那就是别教中的地上菩萨。一般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生到凡圣同居土。但凡圣同居也不离常寂光土。《要解》说:「是生同居,即已横生上三土,一生补佛。」由於往生之人,都不退转,智慧深广,寿命无量,六时闻法,决定於此生中能补佛位。所以《要解》又说:「如斯力用,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」 往生极乐,必登补处,见於《阿弥陀经》及《无量寿经》。《阿弥陀经》说:「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皆是阿陴(左为革)跋致,其中多有一生补处。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之,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(右无点)说」《佛所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(夏师会集无量寿经汉,魏,吴,唐,宋五种译本而成之善本)中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名为一生补处愿。愿文曰:「我做佛时,所有众生,生我国者,究竟必至一生补处。」往昔传诵之《无量寿经》魏译本,文曰:「来生我国,究竟必至一生补处。」两本相同,可证凡往生者,必定於一生中补佛位,同於现在兜率天内院之弥勒大士,同名一生补处。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。佛即成佛,愿以落实。所以带惑凡夫,一旦往生,便是阿俾(左为革)跋致,究竟都是位齐补处,也既是一生成佛。如上胜因妙果举体是不可思议。所以《要解》赞叹说「极乐人民,普皆一生成佛,人人必实证补处。」「释迦一代时教,唯《华严》明一生圆满,而一生圆满之因,则未后《普贤行愿品》中,十大愿王,导归极乐。」由上可见,从凡夫心,以信愿持名为因,决定能得往生净土,位登补处,一生圆满,一生成佛,不可思议的妙果。所以说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,了义中无上了义,圆顿中最极圆顿。 藕益大师悲心无穷,感慨万千。痛心疾首,大声疾呼。接着说:「嗟乎!凡夫例登补处,奇倡极谈,不可测度。《华严》所禀,却在此经,而天下古今,信鲜疑多,辞繁义蚀,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」大师说,凡夫往生,一例都成为补处菩萨,这是最奇之说,登峰造极之谈。经中以《华严》最尊,但《华严》所独明的一生圆满之教,却落实在阿弥陀经的大小二本。可是普天之下,从古至今,对此信受者极少,怀疑的人很多很多,虽有言教,但义理却已隐晦。可哀可伤,所以大师悲痛至极地说「唯有剖心沥血而已!」大师愿剖出心肝,流沥热血与无明相见,而如是说,希望世人於此生信。我今普愿一切见闻此说之人,三复斯言,切莫再轻净宗为低浅之法。章未复於《要解》外,更引藕益大师一段开示,作为印证。藕益大师云:「念佛法门,别无奇特,只是深信,切愿,力行为要耳!只贵信得及,守得稳,直下念去。或昼夜十万,或三万五万,以决定不缺为准。毕此一生,誓无改变,而不得往生者,三世诸佛,便成诳语。一得往生,则永无退转,种种法门,悉得现前。切忌今日张三,明日李四。。。。。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热,三藏十二部,极则教理,都在里许;千七百案,向上机关,亦在里许;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三聚净戒,亦在许里。」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