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无量光佛教网 > 佛学网摘 >

正慈法师著:出家人的样子(1)(7)

9:00升座法会正式开始。诸山长老齐集大雄宝殿恭候,大家安静地坐在这里。只见仪仗队簇拥着智慧大和尚,闪光灯如天上的闪电不停地闪着。热闹的场面,欢闹的人群,伴随着梵乐声声。这种盛况真是龙天欢喜,诸佛赞叹!

  9:00升座法会正式开始。诸山长老齐集大雄宝殿恭候,大家安静地坐在这里。只见仪仗队簇拥着智慧大和尚,闪光灯如天上的闪电不停地闪着。热闹的场面,欢闹的人群,伴随着梵乐声声。这种盛况真是龙天欢喜,诸佛赞叹!世界佛教华僧会会长净心长老在山门为新任方丈智慧大和尚挂珠、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了中长老送位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长老送座。随后诸山长老与新任方丈智慧大和尚在大殿门前合影留念。整个法会既简洁又庄严,既隆重又大方。在升座法会的过程中,没有领导讲话,没有来宾代表和诸山长老讲话,一切按照传统佛教仪规,十分祥和,如法如律。
  升座法会结束之后,代表团全体成员在宝莲禅寺斋堂应供过堂吃午斋,接受宝莲禅寺居士护法的供养。斋前觉光长老、圣辉长老、净心长老发表讲话,新任方丈智慧法师致谢辞,整个升座法会圆满结束。
  参观佛教场所
  5日13:30分两位穿着印有紫色宝莲禅寺背心的义工,带着我们一行前往香港佛教医院参观,院方十分热情地接待并合影留念。我们看到佛教医院旁边有一栋十几层高的大楼,顶层有一巨大的十字架,应该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教堂。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香港宗教之间的竞争现状。反观内地佛教今后发展的方向,应该注重如何让佛教面对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,作出更大的贡献,眼光应看得更远些,思想更宽广一些。我以为不是我们做不到,而是在这个方面的认识和看法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。作为新时代的僧青年,头脑应该十分清醒,只有自强不息,才有佛教美好的明天。
  随后来到志莲净苑。这是一座香港独有的唐式佛寺木构式建筑群的寺院。落成于1998年,如果来香港看佛教,这里是不能不来的地方。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,那就是精致到了极点,这是佛寺的经典之作,传世之绝品。怎么看却也总是看不够,真乃谓一饱眼福,叹为观止。这里的法物流通处也是一大景观,让人有进去了不想出来的感觉。这里的佛教工艺品、佛经等,使人看后不买也不行,同时亦感觉自己所带的钱不够花。
  因为时间的关系,我们还要赶到西方寺,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志莲净苑。来到西方寺,它是依山势而建,据说这是香港最高的山峰。寺院建筑主要是以石头雕刻为原材料,包括山门,大殿斋堂、客堂及其它建筑墙面等。尤其大殿顶上面的壁画,十六观经的组图,都是仿景泰蓝的材料却又不同于景泰蓝的新式材料合成。既防潮,又美观,却又丝毫不亚于景泰蓝的清新、精致。据永惺法师讲,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,我相信也是这样,设计者是内地山东教授。殿后小桥流水,楼台亭榭,山上是万佛宝塔,登高望远,浮想联翩。到了这里仿佛置身于尘外,有如世外桃园,这里远离香港拥挤喧嚣和繁荣,真是一个难得的去处。永惺法师介绍:西方寺顾名思义就是来修净土。在西方寺,坚持每月打佛七,已经有三年了,这在香港也是没有的,我们听后,十分赞叹。香港佛教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献身于佛教事业的长老,才有香港佛教今日的繁荣。永惺法师今年虽然已是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,但是他的心中还有宏大的行愿,还有二期、三期、四期工程要他去实现。这种精神,深深地触动着我。只有心中装着佛教的人,才会不倦地不停歇地向前走,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。他们让我感动不已,振奋不已。
  6日中午在北京道1号大楼功德林吃过午斋,在中国佛协国际部副主任普正法师的安排下,我们一行又来到衍空法师创办的觉醒心灵成长中心。这是闹市中的一方净土,楼底下是香港繁华的大街。我们在衍空法师的禅堂里席地而坐,聆听法师平和的讲话和他所作的佛教事业。从他的所作所为中找到了今后如何去弘法利生,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。这就是香港的佛教,这就是香港佛教界为香港所作的巨大贡献。
  此行即将结束了,香港这块土地令我陌生和亲切。行走在这个既年轻又饱受酸楚的都市之中,心中有一种复杂而又说不出来的触动。在这短短的几天里,时不时地感受到时间的漫长、难过,却又感受着行程的匆匆。正因为我对于这城市不熟悉,内心却又如此深深地留恋着它。我说不清楚,只想在心底里默默地、静静地祝福香港!我深深地相信,香港佛教的明天会更美好!
  2005年5月11日于东方山
  斋堂的饭菜真香
  僧众吃饭的地方叫斋堂,斋就是清净的意思。出家人饮食上的习惯,是完全吃素食,亦叫吃斋饭。即不吃肉类食品,只吃以蔬菜、豆制品为主的素食品。吃饭不叫吃饭,叫过堂。斋堂也叫五观堂。观就是观想,就是吃饭时心存五观。
  一、记功多少,量彼来处
  二、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
  三、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
  四、正食良药,为疗形枯
  五、为成道业,应受此食
  在饭前先应供佛唱诵供养咒,然后方可用餐。吃后大家还要统一唱念结斋仪轨,一顿饭吃下来,需要完成这些仪式才算如法如律,因此在佛法之中,吃饭也是一种修行,在这里吃饭是要讲规矩的。
  佛教以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为五欲,是人性堕落的五个根本元素,故有“财色名食睡,地狱五条根”之说。饮食在五欲之中,也是需要人们去克服吃中的贪念的一个重要方面。一日三餐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环节,古人云:“病从口入”。如果我们不注意饮食习惯,就有可能导致身体患上各种疾病。
  今日人们只顾贪图一时口舌之快,不知食后之患。佛门之中吃饭有七分饱之说,即不宜吃得太饱,否则容易伤及肠胃,这也是佛教的养生之道。我有一位朋友说过,“常素长寿”,吃素食因为很清淡,对人的肠和胃没有什么负担,并且容易消化,所以对人身体十分有益。所谓“素食清心”,也是佛门当中十分注重的一个修行方式。佛法要求出家人清心寡欲,清净口业,不贪图口味之乐,故有“莫言淡泊之中滋味少,不知淡泊之中滋味长”的说法!其实简单的生活,同样也能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,不一定天天要有山珍海味,大鱼大肉。吃素之人,粗茶淡饭,青菜萝卜,同样是吃得有滋有味,无病无灾。因为素食之中营养丰富,有益健康。许多问题只是观念上的差异,并不是吃素就是营养不够,身体不好。许多出家人活至八、九十岁,耳聪目明,身轻意清,无病无痛,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?
  在寺庙里,我最喜欢的是大斋堂里的饭菜和氛围。大家静坐在一起,先供佛讫(佛门规矩,饭前上供)。唱完供养咒后就吃起来。不准讲话,端起碗筷,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吃。有专门的行堂人员打上饭菜,不用顾及旁人,各吃各人的。一共三个碗,一个装饭,一个装菜,一个盛汤。简简单单,干干净净,几分钟就吃完了,并且要吃得干干净净,不得随意把饭菜掉在桌上,因为要惜福,不能浪费。现在社会上俗家人吃饭,一顿要吃上几个小时,花上几百元。大吃肉、狂喝酒,弄得脸红脖子粗,喝多了,便胡言乱语,丑态百出,又浪费钱财。何苦来哉?这就是僧俗有别之处,僧人有僧人的规矩,俗家有俗家的礼仪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