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无量光佛教网 > 佛学网摘 >

净空老法师在了凡四训讲记中,有关戒杀的开(2)

“恻隐之心”就是仁民爱物之心。见到一切动物有苦难,自自然然就生同情心,这就是“恻隐之心”。大家有没有?相信每个人都有。如果你们看一出悲剧会流眼泪,这就是恻隐之心。电视、电影的悲剧,那还不是真正的人物




     “恻隐之心”就是仁民爱物之心。见到一切动物有苦难,自自然然就生同情心,这就是“恻隐之心”。大家有没有?相信每个人都有。如果你们看一出悲剧会流眼泪,这就是恻隐之心。电视、电影的悲剧,那还不是真正的人物在面前遭受苦难,你都有这个心;何况真正见到一切人、物遭遇到苦难,一定会伸援手去帮助他。



      不但人有恻隐之心,动物也有,这确实是天性,就是本性的性德。动物的本性跟人的本性不二,不过它比人迷得更深,才变成了畜生。十法界一切众生同一个真如本性,所以佛在大乘法里才说:‘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。’恻隐之心就是怜爱之心、怜悯之心,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。“求仁”,就是求的这个;“积德”,也是积的这个。希望把仁民爱物之心培养扩大,能够真正的爱一切人、爱一切物,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。



     周礼。孟春之月。牺牲毋用牝。



       “孟春”是初春。古时候祭祀,最大的祭典用三牲——‘牛、羊、猪’;普通民间祭祀只用猪。春天用的“牺牲”(祭祀用),不用母的;因为母的怀孕、杀一个等于害两条命;这是仁慈。 孟子谓君子远庖厨。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。



       孟夫子的用心,跟佛法讲的‘三净肉’一样——不见杀、不闻杀、不为我杀。因为佛法在印度当时,生活方式是行托钵的制度,人家施舍什么就吃什么,不分别、不执著,没有选择的。这是大慈大悲,一切随缘而不攀缘,人家供养什么就吃什么。一直到今天,像泰国、锡兰这些小乘国家还是如此。佛法传到中国,中国是当时最先进的‘礼仪之邦’(现在礼仪都没有了,讲到礼仪比不上外国,实在讲这是教育的彻底的失败),且中国人不重视乞食;当时法师是朝廷礼请到中国来,当然不能叫他出去讨饭,所以就在宫廷里接受供养。托钵的制度在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,但是那时供养出家人还是三净肉。



      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,所以现在全世界学佛的人,不论出家、在家,只有中国佛教是素食,全世界学佛的人没有素食的习惯。我们参加国际会议时,见到外国出家人没有吃素的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佛教传统是吃‘三净肉’,不是素食,素食是中国人提倡的。素食卫生、卫性、卫慈悲心,仁民爱物做得真正彻底、真正究竟;是最好的食物、养生方式,值得提倡推广的。



     “ 远庖厨”,是远离厨房。不见杀、不闻杀,吃得就比较安心了——实在讲心还是不安;最好是不吃众生肉,尤其是现代的众生肉更不能吃。现代的肉品含有许多毒素,导致现代人常常得了一些怪病。病从那里来的?肉食来的。古人讲‘病从口入’,李老师时常感叹的说,现代人是三餐在服毒,那里是在吃饭!每天服三次毒,想想看,你的身体怎能不病!当然是百病丛生了。



      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。谓闻杀不食。见杀不食。自养者不食。专为我杀者不食。



       这是佛法三净肉又多加一条——出家人不许饲养畜生,在家人自己养的,自己再杀了吃,实在是讲不过去。


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