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说看不懂佛经,那么你别在语言文字上打主意,你应该想法子训练你的思维方式,这是根本。 论典的文词倒比较繁琐,可没听说哪位要翻译论典的。请问你的职业是干啥子的? 问:写字的。 晓:写字儿的就是作家了,你应该把你的本职工作干好,写上几本能在文坛上立万儿的书,给文学殿堂中添几个人物形象。或许是我孤陋寡闻,但确实是没听说过文坛上有你的名字儿,你自认为该是几流作家? 问:你说话怎么死难听。 晓:对不起,我这话确实太刻簿了,向你道歉,这主要是我对现代人把佛经改为白话文这件事儿实在是深恶痛绝,还请你原谅。 佛教是有文有义的,有文有义才叫佛法。当你把经典改为白话文时,这里还得说你改的很好的,不好的不算。即使你改的很好,一点儿义也没走样,那也没文了,因为文代表一种思维模式,改文就表示改变了思维模式。 更糟糕的是现在人把佛号、经文配上流行乐,制成磁带卖,大街小巷都是,这样简直是糟蹋佛教,这是不尊重佛教。 问:普及佛教有什么错? 晓: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记取,在南北朝到宋朝这段时间,“家家阿弥陀,户户观世音”,佛教普及,但历史上的四次大法难就发生在那时。为什么?就因为佛教太普及了,真普及也算,那只是假像,幷不是人们真了解佛教,人们是不尊重佛法呀。物以稀为贵,多了就不知道珍贵了。 问:比如我杀了人,死后要堕地狱,可是在临终时,有人帮我诵经、修福,那么我就生到善处了,这是不是功过相抵了。 晓:在佛教因果理论中,根本没有功过相抵这一说,杀了人是一定要受报的。“善恶若不报,天地必有失”。至于为什么当下你生到善处去了呢?这是因为,在业果受报上有个原则,首先一个是重业先报,第二个原则是何业现前何业先受报。杀业是比较重的,本该杀业先受报,送你下地狱,可是,在你临终时,有人给你诵经修福,修福这一业因先现前,那么你这一业就先受报了,所以你现在就先生到善处去了。 问:早晚总得报,晚报不如早报,何必多此一举呢? 晓:你是死鸭子嘴硬,别说堕地狱了,比如说现在要枪毙你,不把你吓得尿裤子就不错了。 你临终时由于诵经的功德,使你生到善处,比如人道,诵经有三宝之力,使你有机缘修行,当你修好了之后,再去受那时的杀生之业报。到那时,因为你修好了,虽然下了地狱,但不受苦。所以,别看早晚都要受这一报,但不一样的。 问:堕地狱怎么能不受苦? 晓:有一句话叫“生病不害病”你懂不懂? 问:这啥意思,我真不懂。 晓:维摩诘生病了,但他没害病;释迦牟尼受金枪马麦之报,但他不苦。为什么? 问:那是圣人为度众生而方便示现的。 晓:人云亦云,只会听老和尚们的废话,“生病不害病”是有了病虽身苦但心不苦,因为这是明白了为何有这病报,心理上坦然接受。这“地狱你是一定要堕的,苦你是一定不受的”也同样,你修好后,明白了堕地狱是因为先时杀了人,坦然受之,身苦心不苦,随缘消旧业,任运穿衣裳。你若现在就堕地狱,虽然明白因为杀人,但做不到坦然受之,吓得尿一裤子,身苦心也苦。 问:菩萨也有生死,凡夫也有生死,二者的生死有什么区别? 晓:区别可大了。菩萨的生死是随众生而生死,凡夫的生死是不得不生死。 问:众生都成佛了会怎么样? 晓:这个问题在Internet网络上见过。众生都成佛这个情况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。经上告诉说,有五种种姓,有人本来就是声闻种姓,有的人则是缘觉种姓,有菩萨种姓,有不定种姓,还有无种姓众生。 问:有人说定业不可转,然而地藏菩萨又有灭定业真言,这是怎么回事儿? 晓:没有不可转的业,只是缘具不具的问题。说定业不可转那是权巧。若真不可转,就成了“常”,违背“诸行无常”。注意——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上,宗喀巴大师说过,已经感过果的业就没法再改变了。 问:佛教与基督教有什么区别? 晓:佛教呢,包括各个宗派,面太宽了,我拿其中的净土宗做例子吧,因为目前可以说净土宗的影响最大。我们看净土宗,净土宗它最重要的是“信、愿、行”。这一点儿很重要,它的入手点儿就是信!信呢很难,念《阿弥陀经》不怀疑的差无几人,若一个人说他一念《阿 弥陀经》就相信了,那么,或者他是圣贤,或者他是傻子。正常人呢,可以说百分之百地不 相信,一个信的都不会有!《阿弥陀经》上说的很明白,这是“不可思议难信之法”,这就 是人道众生的共业。这信、愿、 行,一入手就让你信,它不讲道理。“你先信了再说”,你真信了自然愿就来了,进而努力 行持,最后呢?达到诸法实相。那么信是手段,循入诸法实相才是目的。而基督教呢?年轻人 信仰的多,为什么呢,它讲道理,道理一讲,你一听,“对呀,人家说的对头,是这么回事 儿~~”渐渐地,你就入了基督的门,信仰了。它这个呢,讲道理是手段,信是目的。这就 是这两个宗教的区别。或者说基督教是一因生万法,上帝造万物;而佛教则是一因生一法。 阿含经上有个故事,一个人盖庙偷工减料,然而后来忏悔了,偷工减料使得来生做痤子,但 因为忏悔了,忏悔也受报,因果丝毫不乱,使得他的声音很好。 问:平时修行该怎么用功? 晓:修行根本无一定的方法。注意,我是说没有一定的方法,可不是说没方法,一定的!你 只要认清了目标、方向,认清了自己当下的地位,就要随着缘份的改变、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你修行的方法。我是学《瑜伽师地论》,你们大概看《菩提道》的相对稍多一些,因为现在《菩提道》还有高僧在努力弘扬,而《瑜伽师地论》目前没有弘扬它的代表人物,你就按《菩提道》来。认清你的目标是佛地,认清你当下的位次 是凡夫位,这认清了,你就明白该修什么了。在凡夫位该修的就是道前基础呀,基础有了, 修“念死无常”,这一法修好了后,“观恶趣苦”,接着修“皈依”,然后是“观业果”, 这几步修好,你就是半个圣人了。然而我们不是这样的。我们现在人,好一点儿的,一入手 修四谛,修十二因缘,这本来就不是凡夫位上该修习的东西!这还是好的,那些差的一入手 就 是六度四摄,你根本不会成功的。有些居士们很谦虚,给我说时很爽快地承认自己是凡夫, 但承认是凡夫只是口头上承认,在潜意识里不承认,都把自己高看了。看看他修的什么法就 知道他的心态了,一上去,“唉,我要参禅”,能说你这是承认自己是凡夫~~你越参越惨 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