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兄弟相处的艺术

弟子规,忍辱
包含钱财,不要伤情,让。在悌道里面一开始“泰伯让国”,连国家都能让了,还有什么不能让?但很微妙,泰伯让国还有另外一个重点。他把国让出去了,该是他的国,还有。所以泰伯、仲雍到了江苏浙江一带,照样作国王。“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此有用。”一来,他有德,会感召;二来,命里有时终须有,让了,该你的还是你的了。理得心安啊,不要去计较了。

    所以像第一册里面也提到,五代十国的时候,张士选,他有七个堂兄弟,他父母都去世了,他的叔叔还是伯伯?他的叔叔有七个孩子,七个男孩。而他的叔叔,因为他已经长大了,他就跟张士选讲了,“我把财产分成两份,一份是你父亲的,一份是我的,所以这一份要给你。”结果张士选说,“不可以这个样子,应该分成八份,兄弟都一样”,他叔叔坚持,不可以这样,他就更坚持。

    大家想一想,他七个兄弟了解到这件事情,对他这一个堂兄弟什么感受啊?佩服他。“财物轻”啊,整个家族反而更团结了。结果后来他去考试,遇到很会看相的人,一看到他,年纪轻轻,二十岁上下,居然一看就是积了很厚的阴德的相,就很好奇了,后来了解,原来轻财物。他当年就考上进士了。所以这个“些些言语莫伤情”,不要计较,不要情绪化。

    “一回相见一回老,能得几时为弟兄”,这个感受,人二三十岁以后,特别深刻。可能兄弟姐妹一年见个两次、见个五次,不多啦,每一次见可能都几个月过去了。都会觉得,“啊,哥,你怎么有白头发了?”“哥,你最近好像比较累哦。”就很明显地会看到,岁月不饶人啊。“一回相见一回老”,要珍惜兄弟的这个缘分,这一份亲情啊。

    所以唐朝李绩,他是开国元勋,他本来姓徐,双人徐,后来因为功劳大,唐太宗封给他国姓,李世民先生封给他李姓,所以才叫李绩。有一天(他年龄也大,他是老人了),他的姐姐生病,他回去看望。刚好他看到姐姐病了,就希望自己给姐姐煮粥吃。一大把年纪,那胡须都很长啊,就在那儿煽风、点火,煮粥。结果那个风太大了,把那个火吹过来了,就把他的胡子给烧了。他姐姐一了解这个情况,“你那么大年纪了,何苦啊?”而且他是开国元勋啊,家里应该是很有福报的,“这么多仆人,你找他们去做就好了,你又干嘛自己动手?”李绩讲了,“妳年纪大了,我年纪也大了,小时候都是妳照顾我,我多想珍惜时光,能够帮你多做些事啊,我心里才安啊,多孝敬姐姐一下。”

    真的,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都是非常爱护的。我自己在念大学的时候,吃中药。那中药要熬,可是我住在学生宿舍,你一熬中药就整个楼都就被你熬掉了,都是那个味道了,就不好意思了。结果我姐姐住在校外,她就帮我熬,每天还得端两次来。那一熬可能就要一个小时左右。熬好了,端呢,从大老远走进校门,结果宿舍都是在校门围墙边,都走很远。走来了,我姐姐都在那个窗外,因为“女宾止步”,得在那个窗外敲窗户,然后我就看我姐,“吃药了,吃药了”,因为听不到她的声音嘛,叫我吃药了,赶紧跑出去。说实在的,不是那个药很有效了,什么很有效?是姐姐这么细腻的爱护,同时喝下去了。所以这个药有没有效,其实是看有没有加持,有没有爱心的护念。这个是科学的哦,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,善的意念,那个水的结晶都特别好。

    所以这一句,我们体会体会,“一回相见一回老,能得几时为弟兄”。所以这个就是在兄弟姐妹相处当中,时时感激对方对我们生命的付出,时时想着报恩。《弟子规》讲的,“恩欲报,怨欲忘”。每一句当中,都是兄弟相处最至情至爱的表现。这些心境我们都提起来了,那不可能兄弟相处不好的。

    “弟兄同居忍便安”,住在一起,难免有一些摩擦,正常的,牙齿有时候都会咬到舌头。所以当有一些摩擦或者是误解的时候,要懂得忍下来,“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”。

    所以唐朝高宗皇帝听说张公艺家里已经九代同堂,九世同堂人口很多,相处得很好。皇帝心里想,我可能家里这些孩子、亲属,常常处得不是很融洽,赶紧去请教请教这个张公,就到他们家去了。问他:你是怎么带领你整个家族,这么和乐?结果张公艺先生就在纸上写了一百个字,就呈上去给皇帝看。皇帝是问他:家里怎么经营好?假如吵架了怎么办?一看,这一百个字全部都是“忍”。所以一不高兴了,忍。他们实在很过分,怎么办?忍。我实在忍不住了怎么办?一个人能念一百次“忍”,我看脾气也没了,可能到第十次的时候自己都哈哈笑了,为什么?终于知道一个事实:脾气也是假的。是不?

    所以我们彼此有默契了,看到有人发脾气了,马上过去,“你心不安吗?拿来,我帮你安。”可能生气就变成笑了。生气是假的了。知道它是假的,你就不会被它控制啦。我们已经有好几个锦囊妙计了,是吧?有一个是“拿来呀,拿来呀”,一个是:忍、忍、忍、百忍。这个“忍便安”。

    而且,还不只是忍住脾气啊,有时候是忍住被误解,为大局着想。所有的人都不理解你,把你骂得狗血淋头,你都还“人不知而不愠”,这个是功夫。一般的人看事都看得短浅,你包含我们现在真正用正确的方法教孩子,你的亲朋好友就骂你,“哪有人像你这样子凶的,这么严的,虐待孩子。”会不会?“还不给他吃麦当劳,真是活在地狱。”哦,他不了解,都觉得你不对哦。那你也得忍得住。

    所以晋朝时候,有个读书人叫赵彦霄,他的哥哥叫赵彦云。他祖上有一些基业传下来,结果他的哥哥比较挥霍,游手好闲。父亲去世以后,可能情况又更严重。所以有一天,他就提出来,他说,“哥哥,我们还是分财产。”他也是读书人啊,“财物轻,怨何生”,他主动提出来跟他哥哥分财产对不对?对不对不能在相上看哦,每一个经句都有通权达变哦,不然我们会死在经句下面。其实不难,为大局想、为对方真正的好着想,就会权变了。

    结果后来分了产了,他的哥哥没多久,财产全部败光,甚至于已经都被人家逼债在逃了。弟弟跟弟媳妇知道这个情况,赶紧把他哥哥跟嫂嫂找回来了。当天一起吃了一顿饭,接着就跟哥哥讲,说,“我们祖上传了这么久的基业,我实在觉得,我们有责任要把它护好,所以之前跟哥哥分产,是我觉得,我也要得把祖宗这个产护好。所以,这个产现在还在。”说完,把当时候分家产的这个文书数据,当场就把它烧了。然后把手边积下来的钱拿出来,说,“哥哥,你把这个钱先拿去还债,这些财产以后就由哥哥跟嫂嫂来管。”我们去感受一下,这个哥哥把自己的祖产都败光了,人有良心啊,他也觉得很惭愧。可是弟弟跟弟媳妇不计前嫌,还让他们来管这个家,从此又住在一个屋檐下,惭愧心唤醒了,哥哥就改过了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