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父母他们的身教已经给我们演出来,所有人生应该尽的责任,他们都是无怨无悔去做,从来不喊苦。我的爷爷说到,我母亲在学校教书,又要照顾三个孩子,很辛苦。有时候在学校下课,刚好课堂跟课堂之间那十分钟、十五分钟,累得一趴下去就好像昏过去一样,往往都是学生把她摇醒,她才接著上下一堂课。记忆当中,都是母亲提到爷爷对我们的照顾,都是提到叔叔,我们在生病的时候,他在病房外在那里为我们祈祷、为我们流泪。以至於外公外婆,还有阿姨们对我们小时候的爱护,我们可能记忆都不深刻了,但是母亲都会时时提醒我们。所以这分感恩的心,从小在父母的引导之下渐渐的形成。 现在很多年轻人,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很难对人提起恭敬心、提起感恩心,我很想恭敬、想感恩别人,但是提不起来。我们细细去了解,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,没有把长辈的恩德告诉他们,反而抱怨一些长辈,或者抱怨上司、抱怨同仁。孩子听到了这些话语之后,他的心中无形当中对人会有一种怨气,对人不容易信任。确实为人父母、老师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,都在影响孩子的人格,甚至影响他这一辈子的修学。感受到这个真相之后,我们为人长辈者要谨言慎行。 我们去年底到马来西亚,跟差不多六百个老师们一起交流中国文化,而总共是三天的课程,诸位同修可能很难想像,上三天上了多少小时的课?总共上三十个小时的课,每天十个小时。马来西亚的同修那种学习的精进态度,深深留在我们心中,确实是他们给我们上了一课。从早上七点半开始上上到十二点,又从下午一点上到五点半,然后晚上七点半又上到九点半,而且三天上下来,没有一个人打瞌睡。那分认真的态度,我们深刻感觉到为什么马来西亚的华人这么有福报,这个福报最根源的就是有一颗知恩报恩的心。为什么马来西亚同修们,他们对自己传统祖宗的文化这么样认真的学习?因为他们感念因为有祖宗这些宝贵的教诲,他们虽然身在海外,也能够让自己的家业、事业有很好的发展,很好的承传。而福田靠心耕,有这分知恩报恩的心境,有这分承传文化的使命感,福报就愈来愈大。 其中我们看到有一位是孔老夫子的后代,当他跟我们见面之后就提到,说他没有读过《弟子规》 ,但是当他打开《弟子规》 在读的时候,每一句经文都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。从孔老夫子后代的这段话,我们深刻的体会到,《弟子规》 不是读经典当中就能读得出来。最重要的是父母、是长辈他们在家庭当中就把它演出来,让小孩从小耳濡目染之下,这些做人处世的重要态度,就深植在他心田当中。所以中国文化当中,文字就把人生的哲理含摄在其中。 我记得五年前在净宗学院的时候,有一位陈伯伯,他留在我心中的印象,就是不断的去付出。哪里有最辛苦的工作,他都是首先去做,而他自己对中国的文字非常用心的研究。他就跟我提到哺乳的乳,「乳」字左手边是一只手,下面一个子,是抱著一个孩子。右边这个是个象形,是一个形像,就是像一个母亲的手抱著孩子来哺乳,就是这个乳字。而这个字就是时时提醒我们,不可以忘记母亲三年的养育、哺乳之恩,因为母乳都是母亲的血当中的营养变成的。所以,中国的文字都把人生的道理含摄在其中,让我们在文字当中都能开显智慧。而全世界能把智慧含摄在文字当中的,就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字,就只有炎黄子孙有这样的福分。 《易经》当中告诉我们,「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」。今天全世界这么多的民族,只剩下一个古文明还承传下来,还承传五千年不衰,就是我们华夏民族。我们再对照这一句「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」,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没有断掉?最主要的原因在哪里?在於我们的祖宗有很好的德行、智慧,庇荫我们的民族能延续到现在不断,而且是唯一一个不断的民族。我们体会到这一句「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」,对我们的祖宗都是怀著一颗感念、感恩的心。相同的,我们的祖宗庇荫了我们,我们承先也要启后,我们现在的德行、智慧能不能继续的庇荫我们的子孙,让他们也能够绵延不衰?这是我们这一生人生应该有的责任、使命感,承先启后,继往开来。 刚刚我们提到中国的文字,就想起教育的「教」字。在古字当中,这个教字是左边两个叉叉,画两个叉,两个叉下面有一个小孩,右边是一支树枝,一只手拿著一支树枝,这是个教字。这个教字就告诉我们,父母、老师画第一个叉,小孩跟著自然耳濡目染就画第二个叉,这两个叉就点出了教育的精髓所在,叫「上行下效」。小孩最强的能力就是模仿,他很自然就学会了,右边一只手拿著树枝,这个代表不断的提醒小孩、勉励小孩。所以一个字当中把教育的精髓都点出来,一来是上行下效,二来是耐性,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孩子要形成他正确的人格,要不断的提醒、不断的教导。这一个教字也让我们感受的到,《弟子规》 不是拿来叫孩子背的,而是要自己做到,上行下效,让孩子去学。而且这个学还不能学表面的动作,都要从真实的心中流露出来才行,这个假假不了。 有位父亲他听了《弟子规》 之后,他想上行下效,我现在要好好的做,我的孩子以后才会孝顺我。他本来上班之前没有做到「出必告,返必面」,他从听完隔天,他就去找他的父亲商量,这个父亲也就是小孩的爷爷。他跟爷爷说到,「爸爸,待一会儿我要去上班,我会跟你行礼,说爸爸我要上班去了,然后你要跟我配合一下,因为这样子才能把孙子教好。」这个爷爷听了还满安慰的,你活了三十多年,终於有点开悟了。你看,三十多年我们都不懂孝道,让父母替我们担了多少的心,父母的恩我们报都来不及,怎么还忍心让他们担忧?接著这个父亲带著他的孩子要出门上学去,爸爸跟爷爷恭恭敬敬鞠了一个躬,然后就出去了。走了没有几步路,这个孩子对著自己的父亲说到:「爸爸,你刚刚跟爷爷鞠躬是做给我看的。」所以,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强,做表面的那不行,一定要从真实心中做出来。 有位母亲她学了以后,也很认真做孩子的榜样,但是就感觉孩子对她讲话还是不恭敬。明明我对我父母都这么恭敬,怎么都没有感应?诸位同修,我们面对经典、面对佛法,我们要有一个态度:那是真理,不能检讨真理,一定要检讨自己。绝对不能有一个念头说:经典讲得不对,师父讲得不对。这个不行,一定要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我们做了没有感应,没有好的结果,一定要反省我们自己,问题在我们身上。所以孔老夫子给我们做了一个比喻,比方一个君子之道,君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就好像射箭一样。今天把箭射出去,没有射中靶心,下一个念头是什么?这支弓箭是不是台湾生产的?品质太差了,害我没有射到。这支弓是哪里生产的?你看我们第一个念头就是找藉口,我们没有修好,都是我先生不配合,都是我儿子不配合,我才没修好,这个念就是迷惑!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