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念祖居士:从《金刚经》到《无量寿经》6(4)

在这个愿中,佛并没有说:你必须修到把业都消了才可以往生。所以,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要往生,就只有这个法子最容易!我们是带着罪业往生的,带惑往生的。如若非要等断了见惑、思惑业,那就证了“阿罗汉果”了

   在这个愿中,佛并没有说:你必须修到把业都消了才可以往生。所以,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要往生,就只有这个法子最容易!我们是带着罪业往生的,带惑往生的。如若非要等断了见惑、思惑业,那就证了“阿罗汉果”了,念佛法门也就不再是易行道而是难行道了。极乐世界也就不会再有“凡圣同居土”了。而等你见惑、思惑都断了,证得阿罗汉,而发大乘心往生的话,生到的是“方便有余土”。所以我们现在修行净土法门,一般往生后,生到的是“凡圣同居土”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。

   我们就是带业往生,带惑往生,见思惑都还没有断!所以我们才称凡夫。对此,蕅益大师说过:“是凡夫,可是不退转。”由于不退转,所以跟“阿毗跋致”、跟大菩萨一样,甚至等于“一生补处”,而实际还是凡夫。而十方世界没有这种情况,这是特例,这种特例就是由于阿弥陀佛大愿所形成的,是大愿的结果。因而是不可思议的!

   下面正式接着谈善导祖师关于阿弥陀佛大愿核心的这五大愿:


一、第十二愿:定成正觉愿。

“我作佛时,所有众生,生我国者,还离分别,诸根寂静,若不决定成等正觉、证大涅槃,不取正觉。”

   定成正觉,就是所有众生,生到我的国土之后,他就远离分别了。说起“分别”来,我们这些凡夫都是在虚妄分别之中。我在《净土资粮》里就曾举了例子:把金子打制成盆、碗、瓶子、宝塔……,于是你开始分别了,这是盆、这是碗、这是塔……,如果都拿到火炉中一化,哪里还有这些东西呀!全一样,都是金子。这些分别是你虚妄分别出来的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,就离开了这些分别。人之所以成为众生,之所以有十界、六道,都是因为虚妄分别的结果!


“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”

   真如法是一(不是二),你不如实一真如法上安住,你就会起分别心,有了分别就成为了凡夫!也就是迷惑颠倒。要想成佛,当然要舍离这些分别,除去这些分别之后,诸根才能得以寂静。“诸根”就是指眼、鼻、耳、舌、身、意这六根。这一切诸根都寂静了。“寂”是离开烦恼的意思。“静”是没有苦患的意思。

   现在有些人错解了“寂静”二字的含义,认为是清静,环境没有声音才叫“寂静”(那是〈新华字典〉的解释,不是佛教的解释)。这不生分别,诸根寂静,就决定你成等正觉、证大涅槃,乃至决定成佛!“涅槃”也是佛的一种称谓,“大涅槃”是佛果的称谓。

   因为“涅槃”分有小乘的涅槃、大乘的涅槃两种。《贤首心经略疏》曰:“德无不备称圆,障无不尽名寂。”

   一切德行具备了称“圆”;一切障碍(理障、事障)消除了称“寂”。所以“圆寂”、“涅槃”的含义就是万德具备,诸障具空。

   大乘涅槃不同于小乘的涅槃。大乘涅槃具足“法身德”、“般若德”、“解脱德”;而小乘涅槃只具备“解脱德”,他虽解脱了,但并没有证“法身”,还没有证得“无上智慧”,因而只有一德。

   大涅槃是“常、乐、我、静”,而小乘涅槃只有“常、乐、静”而没有证得法身的“真我”。因为他还没有恢复就已经寂灭了。

   知道了什么是“圆寂”,什么是“涅槃”,还要了解什么是生死?

   生死分为两种:一是分断生死;二是变异生死。

   证得阿罗汉果,只能离开了“分断生死”,虽然出于生死,但还是象一般凡夫一样,还是要一断一断地了生死。而只有到了菩萨果位,才有“变异生死”。从初地菩萨到二地菩萨也叫“生死”。从初地死后入二地就是“变异生死”。跟咱们一般凡夫的生死完全不一样!小乘的涅槃还达不到这一步。所以,我们说要证大涅槃,就是要成佛,这也是佛的一大本愿!

   生到极乐国土,所有的人都在内,不管你带业不带业,不管你带业多少、带惑多少,虽然有程度的不同,但一步步的,最终各个将来能够彻底远离分别,诸根都能彻底寂静,最后都能证大涅槃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没有一个例外的!

   所以,我们看,弥陀“四十八愿”,愿愿都是为了众生,头一愿就是愿一切众生都生到极乐去,这个极乐国没有三恶道,你不必再受苦了。是念念为众生成佛呀!不是为了得一种安乐、得一种享受,而是究竟的觉悟。念念为正觉、为菩提,这才是法藏比丘初发此广大、殊胜、利益、彻底、究竟的大愿。是最容易的法,让众生最苦的罪都避免了,不再入三恶道、再不退转了、永远不退转了,而且个个来后个个成佛!这个愿是善导祖师所指出的,五个愿中的核心之一。


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