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金刚经》到《无量寿经》之第五讲 今天,向大家汇报这个“般若为导,净土为归”。这八个字代表一个很重要的精神,因为“般若为导”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。在“六度万行”中,前五度如盲,从布施、忍辱、持戒、精进到禅定,这是前五度。这前五度就如瞎子一样,唯有第六度--“般若度”,才是有目,才算是打开了眼睛,看清了方向。因此,我们才以“般若”为导,不能以盲为导。无目就不能导航,所以我们是以“般若为导,净土为归”。 佛经中,最高是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》中“十大愿王导归极乐”。所以,净土法门是“十方诸佛同赞”。十方诸佛共同赞叹这个法门。“千经万论共指”,就指示你到极乐世界去! 既然是十方诸佛都赞叹,那我们究竟归到哪呢?当然是“极乐为归”!总的精神就是“以般若为导,以净土为归”。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从《金刚经》谈到《无量寿经》。这两部经,般若类的《金刚经》是家喻户晓的经典,而《无量寿经》是净土宗的第一经,所以从《金刚经》谈到《无量寿经》。 “般若”分为:文字般若、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。 经典文字是文字般若,都是从实相般若中所流出来的,是极殊性的文字。但它本身仅仅只是个文字的般若,而我们的文字又非常的有限,所以用语言文字表达起“般若”来,便有它的局限性。仅仅是文字般若,而不能一写出来就是实相般若。既然有文字般若,那我们就该依于这个文字般若去“用”呀!所以这个“信受奉行”,在任何一部经的最后面都提到这句话。所谓“奉行”就是要按着“般若”这个道理去奉行,也就是“观照般若”。 “观”就是看;“照”就是“照见五蕴皆空”中的照。这个“照”字蕴涵很深哪!我们也念过《心经》,也懂得“五蕴皆空”,但是我们却度不了一切苦厄。问题在哪?就是因为我们不会“照”,我们是“想见五蕴皆空”,用我们的思想一想,啊!五蕴都空了,所以才接受了佛所讲的道理,不是“照见”而是“想见”,因此力量很小、作用不大。“苦厄”便不可能空!两者分别就在这。 “观照”,一上来我们就用“照”,是不可能的,先练习着用“观”。所谓“观照般若”的“观”,就是从这个文字入手,我们去观、去照。说的俗一点,就是指我们如何去看待问题、怎样去对待问题。我们在生活中有种种的现实问题,怎么去对待呢?所谓“修佛”,不是上座或在大殿上绕绕佛,这个时候虽是修持,但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呢,我们应该不间断地修持呀!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修,我们都应该按“如来”所教导的那样来看问题、对待问题,这就是“观照般若”。在“观照般若”的过程中,有一天你忽然触着、碰着了,你就证“实相般若”了!契入了“实相般若”,也就是“实相般若”了。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谈一谈这个“观照”。 前面讲过:对于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不但凡夫没份做得到,就连“三贤位”的菩萨也不能做到。那我们该怎么办呢?我们该从哪做起呢?我以为,我们下手的最好之处便是《金刚经》的四句偈中所言: 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 这就是从“文字般若”进入“实相般若”的下手之处!我们只有从这下手才对。 就看这一切有为的世间法,不但世间法,你修桥、补路、上供、斋僧乃至练气功、入禅定……这一切一切都是“有为法”。例如禅定,道理很深哪!有些人得了一点定或有了点特异功能,便以为很了不起了,其实还在“有为法”中。关于“特异功能”,是存在的!钱学森(大科学家)发表了文章《奇异功能是事实》,肯定了它的存在,不能予以否定。但这一切还毕竟是“有为法”,哪怕你入禅定,入到自己空了、床铺也空了、房子也空了……一无所有的境界,那也只是“欲界”的定,连“色界天”都不是,“无色界天”就更达不到了!有些人得了一点定,便以为《金刚经》的道理我都证得了,我证到了般若,都能空了……其实还远着呢!这些还都属“有为法”。不要说功名富贵、妻子儿女如梦幻泡影,就连这些修持、这种种的锻炼也都是“有为法”!要知道“有为法”皆如梦!我们都是在做梦中事,在梦中来了个大老虎,何尝有老虎?梦中捡了十万美金,其实根本没有美金,还是我自己,都是梦中事。 “幻”是幻化,是变幻出来的。印度有许多的幻术,甚至能变出人来,变什么有什么,一看果然是这么回事,实际上并没有这回事。 “泡”比喻得最好,就是个肥皂泡。小孩子吹的肥皂泡。用吹泡管一吹,吹出几十个泡来,五颜六色的,很好看。但是请问谁认真地曾把肥皂泡象藏钱一样放到保险柜里去的?因为它马上就破灭了吗!是不是?这是最好的比方。其实,功名、富贵、妻子儿女……一切都是肥皂泡,都要坏灭的!因此你有什么可执著的?啊!你抢了我的肥皂泡,我就跟你拼命,其实,这个肥皂泡不抢也是要破灭的。泡如人的身影,没有实际!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