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念祖居士:从《金刚经》到《无量寿经》6(8)

《观经》中有“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”,《无量寿经》中也说“至心信乐”,都有“至心”二字,我们怎么念才算是“至心”呢?又如何能“具足十念”呢?对此,鸠摩罗什大师有个最极精要的譬喻: “譬如有人

   《观经》中有“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”,《无量寿经》中也说“至心信乐”,都有“至心”二字,我们怎么念才算是“至心”呢?又如何能“具足十念”呢?对此,鸠摩罗什大师有个最极精要的譬喻:

   “譬如有人,在旷野中遇上了强盗恶贱,挥戈拔剑来杀他,这个人赶紧跑,前面见到一条渡河。若不渡河,自己的脑袋就会保不住了。这时跑的人心里会怎样想呢?就想着我怎么过这条河--我是到了河边穿着衣服过呢,还是脱了衣服过,我穿着衣服过,伏水不方便,我要是脱衣过河,强盗追上来该怎么办……这时,这个跑的人心里没有功夫再想别的了,而只会想着自己如何过河的事。绝对想不起来:人家让我买彩电,我买不买……等等其它的事。

   举这个例子,很简单也很生动亲切。我们念起佛号来也是如此,念佛时没有其它事可想,就象被强盗所追而只想着如何渡河一样,我就只想着念佛--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……,没有别的,这样能念十句,就是十念。实际我们真要做到这样才成,万缘放下一念单提,到了这时,万缘都放下了,就等于过河了。什么功名富贵、什么这个那个、什么是非人我……这一切都没有,才是万缘放下!万缘放下就包括一切缘,就好象这个过河的人,没有别的法了就是要过河一样,要一念单提。所谓“一念”不是指“我们要过河”,即“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”,而是指“南无阿弥陀佛”这一句佛号。

   怎样才能做到万缘放下呢?正如《金刚经》所云:“如梦幻泡影。”

   把一切放下,不能只是等到临终的时候,我才一切放下,要养成于平时,才能用之于临终。平时就应当多多看破、多多放下,也多多想想这个譬喻。

   所谓“至心念佛”,什么是“至心”?万缘放下就是至心。

   下面讲关于不能往生的两种情况:

   所谓“五逆”: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。既犯“五逆”又诽谤正法的人,才不能往生。只是犯“五逆”而不诽谤正法,这样的人可以往生。对此,《观经》有所证明。单是诽谤正法,而不犯“五逆”者,不能往生,这话在《往生论注》中有所提到。

   但是善导祖师在《观经疏》另有一种见解,他认为:“五逆”加上谤法的人,如果他于临终之时,真的能忏悔,真的能好好念佛,佛还是摄受的。

   《往生论注》与《观经疏》之说并不矛盾。《论注》之说,说明谤法罪业深重,因而令人慎莫谤法;至于《观经疏》则正显弥陀悲愿无尽。果真能临终念佛、忏悔发心,这太难得了,所以佛慈悯,仍然摄受。

   善导祖师,日本人最为尊崇至极。认为:阿弥陀佛是净土第一祖师,第二祖师就是善导祖师了。善导祖师专弘《无量寿经》,而且特别赞成这第十八愿。他说:“一一愿言,引第十八愿。”

   意思是说:一切的愿,都出自这第十八愿。

   日人所著《甄解》一书也说:

“四十八愿虽广,悉归第十八愿。……由此愿故,使众生生无三恶趣之土,不更恶趣。具相好,现神通,而得灭度,入光寿海故。是以此愿,特为最胜矣!”

   因为这个愿,众生才能生到没有三恶道的国土去,才能不再堕三恶道,虽然你还带着业呢,但你照样可以三十二相好、照样可以有种种神通、照样可以成佛、照样可以入无量光无量寿的智慧海中。这是为什么?就是因为有这第十八愿。

   所以,丁福宝所著《笺注》中也说:“故知四十八愿之中,以此念佛往生之愿,而为本愿中之王也。”

   念佛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功效?这么大的力量?用密宗的话讲,名号是万德所成就,因为万德所成就,才成了这句名号。名号之中含万德。同时,根据密宗大圆满的道理,“声”、“字”都属于“实相”。所以,念的既是佛号,也是万德。也就是既具万德的同时,又在念实相。

   这一讲重点讲的是“五大愿”,就讲到此。

(第六讲完)

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